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学习历史的诸多方法中,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最基本的技能就是阅读,而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应以阅读能力为首要目标。 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教材设置内容进行有效的阅读。
  课文着重讲述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是教材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正文部分精读、严读,从而对基础知识进行比较透彻地了解。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时间对课文进行逐段、逐句、逐字地精读,并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找出知识点,理顺历史发展线索,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在看不懂的疑难问题处作上标记。接下来针对对于阅读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提供知识提纲来降低难度,再次要求学生阅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阅读。
  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如:应当从章节目录阅读到子目录,弄清单元、课、目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找出每个问题的关键词,能够根据关键词来叙述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简单过程,或是评价历史人物。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
  在阅读课文正文部分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把握。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程不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会流于形式。根据目前教材的内容含量,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5分钟。
  专栏的文献资料基本上每课一条。目的是使学生接触一些浅显的文献资料,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并能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理解历史人物的观点等能力。同时,有些内容,如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世界历史中还有一些西方谚语、格言也能起到相同有作用。
  课文非正文部分。这部分课文目的在于引起学习兴趣,浅化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阅读小字部分可以更好地理解正文,小字部分的内容一般故事性较强,趣味性强,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阅读引文、引言,可启迪智慧,塑造灵魂;阅读脚注、图注、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思考题、习题,全面落实学生学习目的,阅读年表,记住大事。
  图表包括图片、表格、地图、和图注,是课文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文的明晰度,有利于教材的形象、生动,也起到了浅化教材、引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阅读课文插图可使知识更加形象化。阅读历史地图,可加强空间想象;正是由于图表的这种直观性,便于考察学生学习历史的技能,近年中考以图片为载体试题出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自由阅读卡。安排了许多引发学生兴趣的历史知识,如“河姆渡原始居民会蒸米饭吗?“和“品种多样的饼食”。在世界历史部分有“日本的新干线列车“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等。这是一个意在提供自学材料、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自学习惯的栏目。一般都和本课的内容密切相关。课与课之间的自由阅读卡,表面上似乎缺少联系,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规律性,卡片选取的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科技娱乐等诸多方面。这些自由阅读卡写到的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但它有可能引导学生关注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系列的不完整,也许正好为学生的自学、深入探究留下广阔的空间。
  课堂上阅读活动的开展,遵循的原则就是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互相讨论、归纳综合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得指导更具针对性。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归纳和综合是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呼唤探究性的学习,如果学生本身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做积淀的话,是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历史教学也会继续重复过去的灌输式,探究活动也将流于形式。因此,我认为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他文献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只有教师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广阔的天地。  (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教师要尊重和关爱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虚心听取。实践也证明: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有充分的“土壤”和“养分”。  
期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能力。而要做到着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学生历史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通过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来完成的。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应采用顺时思维、顺向思维,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形象的把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
期刊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掘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思想品德教学事半功倍。在教学中,就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根本。例如,在《诚实守信》这课的教学时,根据学生熟知的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作为激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全面革新。它把文字、声音等集中于一体,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征。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文字、视频等动态效果,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历史知识的
期刊
英语课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同伴间的口语交际。针对这个活动学生们通常喜欢自己找伙伴,起初,我允许学生们这么做,自己就近或找好朋友做搭档,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发现,基本上是优生找优生,没人理会学困生,没办法只能查找差,几节课下来,结果我发现,流利的更加流利通畅,差的更是语无伦次,在优等生嘻嘻哈哈洋洋自得的神情中,学困生畏畏缩缩的表情中,我突然意识到该改革了。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了解到变革学习方式主要
期刊
2012年历史高考是我省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3年。我们的复习策略:把握新课改精神,立足本省实际情况,眼观课改区高考。下面我将从2010年和2011年两年高考试卷的分析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现在的考试卷上的阅读材料题目无外乎有两种:  一、给你一段材料,它设置的答案大多数在书上。  二、所谓的课改下的创新试题,它设置的答案一般答案在材料中。这也是学生失分较严重的地方,针对高考的趋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期刊
一、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探究、创新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优化教学过程。其次,要以大地理教育观,全球化为指导,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国内外联网,学科间融合全球化的地理教育体系,从而大大拓宽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针对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参差不齐,学习兴趣的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我
期刊
所谓学习兴趣,是指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盛过责任感”。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观念就会转变,从接受学习到主动自学,把学习当成自己的责任,从而成教学中的主体。  在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不断的摸索,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现代教育理念集中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一、有效课堂要从教师的地理教学技能上下功夫  教师的教学技
期刊
发展性教育的提出使得如今的地理不再是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的年代了,更关注人和事物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构建起真正高效的地理课堂,让发展性教育切实的深入地理课堂,成为我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一、打好提前量,关注学生主体发展  一名好的教师离不开一堂精彩的课。这就要求教师要巧妙的设计每一堂课,在授课环节中,让学生跟着你的思路走,在你的引领下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