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骆驼祥子》写了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这一自信好强的劳动者,希望通过个人的奋斗成为独立劳动者,最终没有实现而走向堕落。旧社会的压迫、同隶属剥削阶级的车厂老板之女虎妞的结合以及祥子自身的性格弱点,孤立零散的个人奋斗选择成为导致其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而身处反动军阀连年混战、剥削者林立的黑暗社会则是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祥子;社会悲剧;婚姻悲剧;性格悲剧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非常熟悉旧社会城市(主要是老北京)底层贫民的艰难生存和悲辛命运,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其中,被视为老舍代表作品之一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艺术成就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作品“描写了一个外号骆驼名唤祥子的人力车夫的人生悲剧”:刚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祥子是很有生气的、充满进取精神的,他勤劳、善良、朴实、忠厚,一心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是,几经生活波折,他不仅失去了他用血汗挣得的车,而且也逐步丧失了原来的美好品质,没有了事业心和人生理想,最终成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在这部力作里,老舍以其独特的视角,着力挖掘以祥子为典型的车夫们身上所蕴蓄的深刻悲剧性因子。同时,作品的深层意图不只在表现祥子的悲惨遭际和不幸命运,更在揭示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一、社会根源
  祥子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是成批涌向城市寻求新生路的农民中的一。他贫穷,但他坚韧、能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他有坚定的人生目标、昂扬的生命斗志。他渴望买上车,渴望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希望。省吃俭用,辛勤拉车攒钱,可三次买车都因意外变成泡影,他即使坚韧也难以经受这翻来覆去的折腾,尤其当精神的支撑发生动摇,从种种经验里已看到注定的悲哀,“一领席,埋在乱死岗子,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黑暗社会的折磨中,祥子一步步滑向墮落,终于有所醒悟想和小福子重新振作时,结果却是生离死别。深重的苦难、日益贫困的岁月,逼着他徘徊于死亡的边缘。
  祥子具有的原初性格就是不服输、积极进取、经跌抗打、敢冲敢闯,而且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硬汉劲儿。然而,在祥子与社会的两强较量中,祥子被彻底摧毁了:“都市商业竞争的铁律,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黑暗,决不会放过这个青年农民。小说令人惊心动魄地写出了恶魔般的社会环境怎样残酷地、一点一点地剥掉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变形,直到把个“树”一样执拗的祥子连根拔起,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作品通过作为强者的祥子的悲剧潜在地传递出:像祥子这样具有刚健生命力的强者最终都无以在当时的社会现实里生存下去而只能走向绝望的毁灭,那些性格软弱者、生存能力相对低下者又怎么可能存身在那个世道呢?正是通过表现祥子几经挣扎、搏击但终究毁灭的经历遭际,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而通过对祥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前后不一致和矛盾性格的刻画,更加显示出了作品真实、客观的悲剧美学效果。
  老舍为了更进一步突出如同祥子这样的强汉个性化的悲剧命运,体现强有力的悲剧意味,一方面在作品中关注、留意并展示着那些平庸、可爱而可怜的人们美好、善良的内心感情、性格品质,另一方面更在作品中打量、体察、表现着这些美的东西被毁灭、被吞噬的惨状。在祥子的性格中有许多值得称赞的美好的存在,比如善良、正直、勤劳、吃苦耐劳、凭劳动和气力立身、富于同情心、扶弱济贫等。 然而,这些美好、正直向度的性格特征都从祥子身上一点一点抖落了、毁灭了,而祥子自身也随之毁灭了。在作品中,老舍无意探询祥子摆脱困境的救世良方,而是把那个毁灭美好人性和美好人生的现实社会和盘托出,供人深思、 供人控诉。 同时,也向人们说明,在找不到出路的现实生存际遇里,祥子必然只能承受堕落致残、人性毁灭的悲惨结局——这当然是消极的,但它或许是他抗争黑暗现实的唯一选择。
  二、婚姻悲剧
  祥子买车的三次经历中,第三次的车是虎妞出钱而买,是为虎妞和死去的孩子送葬而卖。车厂主的女儿、老姑娘虎妞闯进祥子的生活圈子,以及祥子之后与小福子的感情波折,不失为是他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祥子在虎妞的引诱、欺骗的手段下一步步进入圈套,与之结合,双方本无共同的思想感情,在生活态度生活理想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以及尖锐的冲突。两人不自然、不合适的结合, 对祥子而言可算是一种难以抵抗的灾难。祥子和虎妞处于不同的阶级立场之上,他们在拉车与否这一问题上的冲突不单是夫妻对于生活的态度冲突,也包含着阶级冲突。同时,随着他逐步跳入虎妞精心设计的陷阱中,在结婚时花的钱都是虎妞的,婚后虎妞也有经济上的优势,夫妻双方明显地存在于经济地位不和谐的状态中,祥子更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个“在老婆手里讨饭吃”的人。另一方面,虎妞并不是真的想成为“洋车夫”祥子的老婆,而是希望将祥子改造为车厂主的女婿“剥削阶级的接班人”。在她的剥削者逻辑,祥子与其结合使他几乎彻底失去了成为独立自由劳动者的机会,接受着虎妞的种种安排,他觉出“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而且这是教他的妻子管着,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制约着他,不能把她抛在一边,但是同时,他的个性与观念使他难以受老婆的压制,在经济与精神地位上处于双重的弱者地位。家庭中暗含的阶级压迫深入地摧残和折磨着祥子的身心,祥子从奋发向上开始变得怀疑自己,这对于祥子无疑是严重的打击。在这场婚姻中,作者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虎妞明显地成为剥削制度的代言人却又是牺牲品,祥子在婚后无可奈何而事实上精神和经济处境更趋可悲,这些进一步摧残着他,加速了他希望之舟的沉没。
  三、性格悲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祥子悲剧的造成与他本身作为城市个体劳动者及对社会悲剧根源不清醒的认识有不可避免的关系。祥子曾经是农民,农村分散的狭小的生产生活方式已铸就了他的基本性格和思维方式,他后来作为车夫,仍然是个体劳动者。他虽然健壮、勤快、朴实,却也有诸如自私、保守、谨小慎微等不足。他无法在农村生活而来到城市另找出路,但他秉持着农村的生活准则而在离开了农村的土壤,来到了城市的天地而无法扎根于。在走投无路而感到惶恐和无助时, “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去诉说委屈”,依靠他自己的力量,一个木讷的硬汉子在深刻的社会黑暗中是难以找到出路的。
  祥子与那个环境和时代那样的不和谐,其苦难命运的根源正是在于那黑暗的社会现实,根本上是由旧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虎妞属于旧社会的剥削阶级,而个人主义也不过是剥削阶级的特产,劳动人民受他们的毒害与冷漠社会的压迫才会走上个人主义之路。祥子所经历的种种,看似是以“偶然?的形式”碰巧落到了他头上,而这诸多的偶然实则是那个社会的必然的残酷法则。帝国主义的横行压榨着他们,而其本身不成熟的个人主义之路也加速了其悲剧进程,那个社会及与之伴生的剥削、压迫引发的种种后果共同奏响了祥子的悲剧命运之歌。
  参考文献:
  [1] 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 老舍.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3] 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其他文献
“我们会来这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肩负着重责大任。我一直觉得这就是民主社会的优点。我们收到信,被通知要来这里,决定一个跟我们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没有罪,不论做出什么样的判决,我们都拿不到好处,也没有损失,那就是我们的国家能这么强大的原因。”——《十二怒汉》【美】  拍摄于1957年的《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男孩被指控杀了自己的父亲。法庭上证人证言和物证似乎已经确凿。楼下的跛脚老人声
期刊
【摘要】:《围城》叙述了一个以方鸿渐为中心的爱情婚姻故事,故事中所描述的大量女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鲍小姐的堕落轻浮,苏文纨的高傲自负,唐晓芙则纯净脱俗,孙柔嘉的工于心计。分析发现受过良好教育且女性意识也在逐步复苏的她们,依旧摆脱不了依附于男人的命运。本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一方面再现当时动荡的社会中女性的真实生活面貌,另一方面也对现代生活中的女性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形象分
期刊
【摘要】:作家萧红的影视作品非常少,目前以萧红为主角的电影只有两部,即2013年上映的《萧红》和2014年上映的《黄金时代》。本文从三个角度浅析了《黄金时代》这部电影,分别是:女性意识;间离效果与非线性时空;纪实性。  【关键词】:女性意识;间离效果;非线性;纪实  一、女性意识  在中国的传统叙事模式下,女性形象是在男性视角下建构而成的,一类是以男性为塑造标准的 “巾帼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等
期刊
【摘要】:本文拟对该篇与鲁迅《故乡》的互文性进行探讨,通过对“归乡模式”的变用,及“路”的意象的解读两个部分去探寻作家在关照国人生存、体悟人生之路上对鲁迅的内在的继承与发展——这是一个绝望与希望并存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古典爱情;归乡;生存之路  “归乡”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表征之一,也是现当代作家常使用的文学母题。在“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归乡模式中,故乡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小说中承
期刊
【摘要】:中篇小说《镜花》以第一人称视角“我”讲述了苏邶燕和鄢丽的虚无空寂生活,从“花”和“镜”这两个部分来分析小说的题目与内容的丰富内涵,展现出当下女性繁华生活之后的虚假的爱情和空寂的内心。  【关键词】:花;镜;女性;爱情  《镜花》是阿袁2015年发表在《上海文学》的中篇小说,以大学老师“我”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我”应老教授的要求让其外甥女苏邶燕来旁听课程,后受邀参加她举办的大院妇女读
期刊
【摘要】:《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通过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作者用细腻,冷静的笔触展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中婚姻,爱情的幻象,更探讨了一个灵与肉、自由与道德相冲突的主题,展现了一位女性在经历爱情,背叛,死亡等磨砺之后走上精神救赎道路的故事。本文将从题目對主题的暗示、故事情节对主题的推动,中国元素对主题的烘托这三个方面对小说主题进行解
期刊
【摘要】:陈染的《私人生活》近似于自传,以女性角度书写了一段私人的生活体验,文本中涉及到相当一部分女性身体的描写,实质上是对传统女性身体的一种解放,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而企图追求的女性身体私人化,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女性独立。  【关鍵词】:身体描写;解放;私人化  《私人生活》描写的是一个名叫倪拗拗的倔强而敏感的女孩成长过程中一系列的关于自身私人化的经历体验,“通过对女性个体成长历程的解密,突显主体独
期刊
【摘要】:在研究外国文学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吸收,有借鉴,也有对自身文化身份地位的反思。在现代文学这个多姿多彩的发展阶段,一定的自我文化身份问题的反思,可以让自己在研究他国文化的过程中不忘自己,不忘初心。在学习研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土文化在世界上的发展与影响,这对于促进世界文学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文化身份  从新中国的建立到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中
期刊
【摘要】:对于日本人来说,上海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特别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打着“脱亚入欧”旗号的日本把上海视为踏出亚洲的玄关,于是大量日本人怀揣各自不同的企图纷纷涌入这座“魔都”,来感受它的魔力与神秘。当时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是一个与传统中国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充满现代魅力的城市,一个西方文明在亚洲交汇融合的舞台。井东宪笔下所描画的“激变上海”给读者留下截然别样的文学感受。本论试从井东宪的文学
期刊
【摘要】:表于2015年《我们的踟蹰》是弋舟最新城市爱情长篇小说。他秉持了一种近乎“自然主义”的原则,以复杂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了现代城市人焦虑的生存、爱情状态。  【关键词】:城市;互文性;爱情;踟蹰;长篇小说  已经有多久,我们没有认认真真地谈论过爱情?在我们这个时代,讨论爱情,渐渐变成了讨论婚姻与婚外情、暧昧与记忆,以及这背后的人际关系、经济基础。这令作家弋舟不禁在他的新书《我们的踟蹰》中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