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时期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新进展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25~26日,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牡丹江区域旅游合作大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和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牡丹江市旅游局和旅游发展公司承办,《旅游学刊》编辑部、北京旅游学会、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协办。出席会议的代表共计156人,分别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以及牡丹江市地方各部门和主要旅游企业。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既定主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并就牡丹江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进行专题研讨。闭幕式上,马波会长和徐德宽副会长共同为孙文昌先生颁发了中国区域开发研究杰出贡献奖。经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讨会将由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承办,并同时举办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20周年庆典。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转型升级”、“转型增效”提升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旅游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对于推动我国旅游发展从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规模型(数量型)向效益型(质量型)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背景下,选择这一会议主题,旨在就区域旅游转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多视角、深层次、跨领域的研究和探讨。综观会议收到的55篇论文,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这一主题。
  
  一、转型背景下城市与旅游(休闲)的融合发展研究
  
  城市是中国旅游业的主要载体,城市旅游历来备受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旅游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机制始终未能真正形成。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一方面城市旅游的发展要适应城市形态的变化而主动改变自己,而另一方面,发展旅游又构成城市化的实质内容。可见,从动态的角度看,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多篇会议论文对此予以关注。
  主要有杨振之等对休闲城市的标准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对城市休闲的基本问题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城市休闲的产业体系、城市休闲的游憩方式与城市休闲的空间构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王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所依赖载体的广泛性一方面使旅游业边界模糊,另一方面使旅游业成为以服务为核心的庞大的产业群体,出现了与其他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趋势,并以上海为例,提出了空间融合、组织融合、产品融合和智力融合等4种产业融合的方式,指出融合发展出现的新增长点的集中体现是旅游新业态的兴起。袁书琪等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旅游开发应关注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历史遗产与生活体验之间的关系,二是现代建设与原有山水之间的关系,三是历史文化与现代商务之间的关系,四是传统审美与现代游憩之间的关系。
  此外,何佳梅指出城市商旅联动是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组织创新,通过对现代城市商业和城市联动发展的内外营力及其功能分析,提出了城市商旅联动发展的主要思路。梁保尔探讨了老字号这一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城市文脉,认为老字号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利于城市文脉传承和城市旅游发展。吴建华等认为城市休闲文化建设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因而建设城市休闲文化,创造市民休闲生活应该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之一,并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基于市民休闲文化消费状态与需求的城市休闲文化规划方向、建设目标与管理对策。徐淑磊研究了景区与城市的空间布局、经济关联存在的多种对应关系,指出当前城市与景区的发展正面临着由低级向高级跃进的挑战,走城市与景区景观共轭、和谐发展的特色道路,是实现城市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区域旅游发展的市场化机制与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步入转型期的中国旅游业,既会发生形态、功能、结构上的改变,也需要在动力机制上产生变革。在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的职能重心是不同的,随着目的地的演进,政府的职能重心需要从“先驱者”向“协调者”调整。总体上,一方面市场化是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实现由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跨越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构成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一大内容,同时也是转型期旅游业增长的技术动力。本次会议的诸多论文就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市场化和产业组织优化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主要有江金波基于广州乞巧文化节旅游开发的实践,认为实施城市传统节庆旅游开发,要在群众性广泛参与基础上,将其物质性与精神性元素开发有机融合,善于运用市场化运作,提升其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其关键是活动项目、传统工艺及其产品的市场化。刘少和等以广东区域旅游转型发展为例,指出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旅游转型发展也存在区域特色,既需因地制宜,适应市场,又需主观创意,引导市场。陈超等应用业务矩阵评估法和地理集中度模型分析了福建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态势,及其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郭伟等以忻州市为例,对欠发达区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忻州市旅游开发的4种空间组织模式。简王华提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发展及区域协作应采取的措施与保障。廖卫华等分析了珠三角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其面临适应性的调整和提升,主要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基础上构建珠三角旅游地品牌,以增强珠三角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及竞争力。王然通过对中国旅游大区域整合阶段整合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在尺度规模、基础优势、方式类型、实效进展等不同方面的整合特点、整合模式和发展对策。王雪晶等以我国新的区域划分结构为基础,通过对各区接待旅游者、旅游资源拥有量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测与分析,归纳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
  
  三、旅游效应的统筹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对多种旅游效应进行统筹调控,不仅是旅游消费市场的自然倾向和本真追求,也是旅游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首要问题,旅游业的功能由单一经济转周经所环境、社会文化多功能的统筹调控,意味着对旅游效应的研究必须从单一方面的研究走向多元研究。本次会议论文中涉及旅游就业、旅游容量、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
  主要有郭为等通过一系列量化分析得出饭店和旅行社的发展在总量上显著影响就业,但它们的发展变化对就业波动的弹性贡献不大;旅游就业中,间接就业或者由旅游所带动的其他就业的增加比直接就业更加重要。何媛媛在科博一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92~2006年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就旅游业人力资本与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关系作实证研究。徐建英以我国著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社区居民在旅游业中的就业状况,探讨了限制社区居民进入旅游业的影响因素。李琛在回顾国内旅游容量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旅游容量研究中的误区进行了剖析,指出国内旅游容量理论研究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马波回顾了生态旅游研究发展的过程,指出其特征与存在问题,并就其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梁明珠等在分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世界遗产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外国家公园与世界遗产项目开发、保护管理模式和考察经历,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任鸣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来自管理边界、地域边界和合作边界的制约,出现了许多畸形和萎缩,并结合浙江实际,分析、解剖这种“边界”负效应的来源与危害,提出了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除上述3个方面,会议论文还涉及到了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些新视角和新观点,如郭鲁芳对城市女性休闲障碍的研究;石丹对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评价与策略框架的分析;沈和江对乐活(LOHAS)理念内涵特质与价值取向的研究;程道品对广西高端旅游市场的关注;郑宗清对老年旅游动机的实证研究;德村志成对休闲旅游产品与花卉节事活动关系的探讨等等。
  总体而言,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是一个渐进的、富有挑战性的过程。要解决这一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一个由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和管理部门组成的强大团队。此次会议围绕这一主题,就区域旅游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讨,无疑会对这一命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战略的逐步推进,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也将取得更新的进展。
  
  [责任编辑:吴巧红:责任校对:王玉洁]
其他文献
[摘 要]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目的地的期望和到目的地后的实际感知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在目的地管理及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国内市场为例,在构建目的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Co-plot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游客满意度与期望呈负相关、与实际感知呈正相关;对游客期望进行管理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前提;旅游目的地的“软环境”对目的地总体评价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国外饭店管理具有权威影响力的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IJHM,《国际饭店管理》)所载文献的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统计学方法特别是多元统计方法整合已经成为饭店管理定量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统计学方法主要应用于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业经营管理和饭店营销管理等几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且统计学方法的选取
期刊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稳步与变化  刘德谦    在《2008年旅游绿皮书》的国内旅游发展报告中,我曾经说到中国国内旅游在“十五”期间是“稳健的大步”,而“十一五”的这两年又表现为“适度的加速”。这是中国国内旅游业日臻成熟的表现,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收获。  2008年,中国国内旅游正在进入它的新的调整期。面临高度乐观和颇为悲观的预测,我都未敢赞同。为什么?我觉得这些年来中国国内旅游的发展是与中国经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现代企业组织理论对我国旅游产业相对发达地区典型的旅行社产业组织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面对有限的生存空间,旅行社通过产业组织模式创新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其内在的形成机理。旅行社产业组织模式的复杂性也说明它面临着一个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  [关键词]产业组织模式;一体化;准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6
期刊
[摘要]通过对洛川县现实和潜在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了洛川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布和等级特征、消费者行为特征,并对洛川未来游客的规模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开发旅游地市场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新开发旅游地;市场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4-0023-06    1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规划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县域旅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入境游客对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与整体满意度、推荐意识、再观赏意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入境游客对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因子为3项(传统性、教育性、魅力性);除职业变量之外,其他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收入、国籍等变量下,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因子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多重回归分析验证了传统性因子、教育性因子、魅力性因子与游客的整体满意度、再观
期刊
[摘 要]旅游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建立了影响旅游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多元回归模型,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论证了旅游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院校;教师;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4—0049—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工作
期刊
[摘要]增权是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缺乏关于政治和权力关系的分析,仅将社区参与作为一个经济和技术过程而不是政治过程,是当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在实践中不能取得真正进步的原因。本文对西方增权理论以及旅游研究中有关增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旅游增权这一新兴理论的提出必将对未来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剖析了西方旅游研究者仅仅关注于社区增权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个人增权先于社区
期刊
[摘 要]多市场接触竞争理论考虑了同一企业在不同市场的竞争行为的关联性,大量来自西方市场的研究证明多市场接触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相互容忍”,降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参照这些研究方法,本文运用中国国内主要定期航线市场数据,计算出航线多市场接触指数,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中国国内航线市场多市场接触程度较高,但对市场竞争的实际影响微弱。研究还发现管制制度是影响中国航空公司竞争战略的重要因素。  
期刊
对中国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的初步思考  匡 林  (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联络司,北京100740)    一、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显著加深,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相互借重、竞合共存正日益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鲜明主题,旅游业正迈入发展加快、竞争加剧的新阶段,呈现出国际化进程提速、跨区域合作增强、市场化程度加深、产业化趋势更加明朗的时代特征,成为推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型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