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徽石台县硒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天然富硒地区。本文分析了该县硒资源在土壤和农产品含量状况,阐述了现阶段硒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问题,并对硒产业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石台;硒资源;产业发展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山区腹地,隶属安徽省池州市,县内地貌以低山、高丘分布最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石台县硒资源丰富,与陕西的紫阳、湖北的恩施一并称之为中国三大富硒之乡。
一、石台县硒资源状况
(一)土壤硒元素含量状况
石台县域土壤中硒元素含量较高,排名在国内靠前,被誉为“富硒之地”,经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在0.1~2.377 mg/kg之间,其中86.1%的土壤样品达到中硒标准指标0.2 mg/kg以上。近年来,国内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对石台硒资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高雅等[1]通过对安徽省石台县地区表层土壤的调查研究,该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56 mg/kg,达到富硒区的界定标准,其中富硒区面积为405.02 km2,占总面积的28.87%;中硒区的面积为948.77 km2,占总面积的67.62%;低硒区面积仅为49.21 km2,占总面积的8.51%。吴跃东[2]通过对石台县大山村土壤硒元素含量的调查,发现该区域土壤含硒量在0.26~18.37 mg/kg之间,是中国土壤硒背景值的4.28倍。
笔者所在检验机构也对石台土壤硒元素含量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所抽取的土壤样本均取自于石台县农用及林用土地,经检测土壤中硒元素含量范围在0.084~5.016 mg/kg。共计取样30个,达到中硒标准(≥0.2 mg/kg)以上的土壤样本有23个,占比77%。
(二)农产品硒元素含量状况
据调查,目前石台县主要农产品包括茶叶、大米、菜籽油、矿泉水等。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约30000亩;水稻种植面积约5000亩;油菜籽种植面积约5000亩;矿泉水年产约20万吨。其中,不乏“天方”茶叶、“石台硒米”、“世界村”富硒水等拳头富硒产品。朱国英[3]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石台县部分农产品中硒元素的含量,其中茶叶硒含量范围在0.212~0.483 mg/kg;大米硒含量范围在0.16~0.29 mg/kg;蔬菜硒含量范围在0.002~0.034 mg/kg。
经笔者统计所在单位经两年来对石台县域生产的大米、茶叶、菜籽油、饮用水四类产品硒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发现大米、茶叶、菜籽油三类产品硒元素含量范围在0~0.817 mg/kg。
二、石台县硒资源发展现状
(一)政府规划先行
政府出台了《石台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以硒资源为基础,以产业融合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依托,以现代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为支撑,放大富硒特色,延伸富硒产业,打造富硒农业、富硒功能性食品加工业、硒养生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把硒产业培育成特色支柱产业。
(二)标准化引领发展
标准是解决硒产业健康发展的推动剂。石台县发布了全国第一个硒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的规划了硒产业标准化发展的方向。目前已经制定有1项省级地方标准和2项团体标准(DB34T 1752-2012《地理标志产品 石台富硒茶》、T/STXX0001-2019《石台硒茶 绿茶》、T/STXX0002-2019《石台硒米》)。
(三)夯实产业基础
2019年成立了石台县硒产业协会,统筹指导谋划全县硒产业发展,通过行业规范和自律,推动硒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已经培育硒产业骨干企业7家,提升六大富硒种养业基地10万亩,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4400亩,改造低产茶园5500亩,发展特色蔬菜5000亩,硒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优势不明显
虽然石台县富硒农产品资源丰富,但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家一户型的分散经营模式是目前主要的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同质化程度较高,整体分工协作较少;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区域整体的产业集群优势。
(二)富硒产品单一
石台县现有较为成熟的富硒产品以茶叶、大米为主,优质的富硒产品较少,品种较为单一。由于受到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制约,以高附加值为代表的高端硒产品缺失,产业链较短。
(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现阶段石台县硒产业还是属于传统粗放式农业生产为主,产品主要集中于初级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更谈不上新产品的研发了。此外,在石台县从事硒产品科技研发的技术人员匮乏也是主要原因。
四、对策及建议
(一)开展土壤及生物资源资源调查指导产业布局
系统的统计分析县域内富硒土壤的分布,对全县开展1:5万专项地质调查,通过少量取样工程、地化剖面工作,初步确定重点工作区开展1:1万专项地质测量,布设采样,绘制详实的硒资源分布图,圈定富硒核心区域。同时开展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普查与评价,并开展生物资源硒含量普查和硒吸收富集的研究评价工作。
(二)运用现代化的产业运行模式促进富硒产品升级
在富硒核心區域布局富硒产业核心基地,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分种类建设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富硒产品深加工基地,并围绕基地生产配套相应的支持辅助产业,如肥料生产销售、良种繁殖选型、销售及物流的配套等,形成从种植养殖平台—深加工开发生产平台—产品生产销售辅助平台的产业链延伸。
(三)实施硒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雄厚的技术支持,借助现有的硒产业协会的集聚优势,在政府部门配合支持下,搭建一个集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硒产业科研平台,重点解决富硒产品在生产、加工、产品开发、储藏与保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予以推广应用。
(四)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优势转换
持续做好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依托石台良好的自然风光、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融入富硒健康养生文化,发展以硒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围绕硒资源,通过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集富硒产品生产、物流服务、生态旅游、大健康为一体的生态富硒产业,真正将石台县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最终转化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高雅.安徽省石台县表层土壤硒元素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A].2015地学新进展——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01-405.
[2]吴跃东.安徽石台大山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研究[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41-346
[3]朱国英.石台县土壤和农产品中硒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28):63-66.
关键词:石台;硒资源;产业发展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山区腹地,隶属安徽省池州市,县内地貌以低山、高丘分布最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石台县硒资源丰富,与陕西的紫阳、湖北的恩施一并称之为中国三大富硒之乡。
一、石台县硒资源状况
(一)土壤硒元素含量状况
石台县域土壤中硒元素含量较高,排名在国内靠前,被誉为“富硒之地”,经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在0.1~2.377 mg/kg之间,其中86.1%的土壤样品达到中硒标准指标0.2 mg/kg以上。近年来,国内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对石台硒资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高雅等[1]通过对安徽省石台县地区表层土壤的调查研究,该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56 mg/kg,达到富硒区的界定标准,其中富硒区面积为405.02 km2,占总面积的28.87%;中硒区的面积为948.77 km2,占总面积的67.62%;低硒区面积仅为49.21 km2,占总面积的8.51%。吴跃东[2]通过对石台县大山村土壤硒元素含量的调查,发现该区域土壤含硒量在0.26~18.37 mg/kg之间,是中国土壤硒背景值的4.28倍。
笔者所在检验机构也对石台土壤硒元素含量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所抽取的土壤样本均取自于石台县农用及林用土地,经检测土壤中硒元素含量范围在0.084~5.016 mg/kg。共计取样30个,达到中硒标准(≥0.2 mg/kg)以上的土壤样本有23个,占比77%。
(二)农产品硒元素含量状况
据调查,目前石台县主要农产品包括茶叶、大米、菜籽油、矿泉水等。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约30000亩;水稻种植面积约5000亩;油菜籽种植面积约5000亩;矿泉水年产约20万吨。其中,不乏“天方”茶叶、“石台硒米”、“世界村”富硒水等拳头富硒产品。朱国英[3]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石台县部分农产品中硒元素的含量,其中茶叶硒含量范围在0.212~0.483 mg/kg;大米硒含量范围在0.16~0.29 mg/kg;蔬菜硒含量范围在0.002~0.034 mg/kg。
经笔者统计所在单位经两年来对石台县域生产的大米、茶叶、菜籽油、饮用水四类产品硒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发现大米、茶叶、菜籽油三类产品硒元素含量范围在0~0.817 mg/kg。
二、石台县硒资源发展现状
(一)政府规划先行
政府出台了《石台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以硒资源为基础,以产业融合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依托,以现代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为支撑,放大富硒特色,延伸富硒产业,打造富硒农业、富硒功能性食品加工业、硒养生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把硒产业培育成特色支柱产业。
(二)标准化引领发展
标准是解决硒产业健康发展的推动剂。石台县发布了全国第一个硒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的规划了硒产业标准化发展的方向。目前已经制定有1项省级地方标准和2项团体标准(DB34T 1752-2012《地理标志产品 石台富硒茶》、T/STXX0001-2019《石台硒茶 绿茶》、T/STXX0002-2019《石台硒米》)。
(三)夯实产业基础
2019年成立了石台县硒产业协会,统筹指导谋划全县硒产业发展,通过行业规范和自律,推动硒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已经培育硒产业骨干企业7家,提升六大富硒种养业基地10万亩,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4400亩,改造低产茶园5500亩,发展特色蔬菜5000亩,硒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优势不明显
虽然石台县富硒农产品资源丰富,但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家一户型的分散经营模式是目前主要的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同质化程度较高,整体分工协作较少;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区域整体的产业集群优势。
(二)富硒产品单一
石台县现有较为成熟的富硒产品以茶叶、大米为主,优质的富硒产品较少,品种较为单一。由于受到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制约,以高附加值为代表的高端硒产品缺失,产业链较短。
(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现阶段石台县硒产业还是属于传统粗放式农业生产为主,产品主要集中于初级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更谈不上新产品的研发了。此外,在石台县从事硒产品科技研发的技术人员匮乏也是主要原因。
四、对策及建议
(一)开展土壤及生物资源资源调查指导产业布局
系统的统计分析县域内富硒土壤的分布,对全县开展1:5万专项地质调查,通过少量取样工程、地化剖面工作,初步确定重点工作区开展1:1万专项地质测量,布设采样,绘制详实的硒资源分布图,圈定富硒核心区域。同时开展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普查与评价,并开展生物资源硒含量普查和硒吸收富集的研究评价工作。
(二)运用现代化的产业运行模式促进富硒产品升级
在富硒核心區域布局富硒产业核心基地,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分种类建设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富硒产品深加工基地,并围绕基地生产配套相应的支持辅助产业,如肥料生产销售、良种繁殖选型、销售及物流的配套等,形成从种植养殖平台—深加工开发生产平台—产品生产销售辅助平台的产业链延伸。
(三)实施硒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雄厚的技术支持,借助现有的硒产业协会的集聚优势,在政府部门配合支持下,搭建一个集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硒产业科研平台,重点解决富硒产品在生产、加工、产品开发、储藏与保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予以推广应用。
(四)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优势转换
持续做好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依托石台良好的自然风光、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融入富硒健康养生文化,发展以硒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围绕硒资源,通过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集富硒产品生产、物流服务、生态旅游、大健康为一体的生态富硒产业,真正将石台县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最终转化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高雅.安徽省石台县表层土壤硒元素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A].2015地学新进展——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01-405.
[2]吴跃东.安徽石台大山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研究[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41-346
[3]朱国英.石台县土壤和农产品中硒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28):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