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没有思考、提问和回答的欲望。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人文性学科。但这种担忧也同样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员。本文列举了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学生 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习惯了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成为被动吸收知识的机器,似乎老师给什么就接什么,缺乏主动意识,思考力薄弱,很少主动向老师提出疑问。即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也避免不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学生大多只学不问,有问不答。这种情况在改革的过程中犹如制动的火车一样由于惯性还会向前继续滑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普遍都能遇到学生无疑无问的情况,学生习惯了“接受”,而不是提问或反驳。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很不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我发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中寻求质疑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要让学生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就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常规做法,与各位探讨。
  从单元说明、阅读提示、课后“思考与研讨”及“积累与扩展”中去发现问题。在教材的这些说明、提示、练习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提炼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问题掌握课文需要学习的目标,积累知识,训练思维。
  从文题中提出问题。文章的题目常常可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所以,很好地对题目质疑,可训练学生的审题以及概括能力。如学习《活板》时,可就课题多向发问:“活”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不称“死板”?又如《致大雁》,“致”是表白、表达敬意,为什么要向大雁表达敬意,难道它们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和敬重的地方……很多课文都可从文题上设计问题。
  就文章的体裁去提问。文体不同特点各异,各种文体都有自身明显的特征。学习时可就文体常识结合课文内容提问,比如说明文,可以从说明的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方面发问;议论文,可以从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的,论据有哪些,论证方法是例证、引证等方面发问,等等。
  从课文重点字词句入手提出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重点字词句,可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围绕重点字词句来发问。如《苏州园林》中“标本”的意思,全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口技》中“善”字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发问、探究,便抓住了课文的主旨。
  从矛盾之处入手发问。课文中常出现一些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并不矛盾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到这些矛盾的地方设疑。如《死海不死》,死海“死”与“不死”表现在哪里?是否矛盾?如《迢迢牵牛星》一诗,“札札弄机杼”又为何“终日不成章”?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假如你是某某你会如何”提问。如《快乐王子》,天气一天天转凉,如果你是小燕子你会冒着被冻死的危险留下来帮王子完成帮助穷人的心愿吗?如果你是王子你愿意舍弃一身的“荣光”去拯救穷人吗?他们的选择背后说明什么问题?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去充分感受燕子、王子的精神魅力。
  引导学生对文脉、结构等提出疑问。如果你要写《中国石拱桥》怎么入手?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在梳理文章脉络后,可让学生懂得怎样选取典型例子表现事物共同特征,且又能表现出同中存异的手法。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学习写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从发散的角度或求异的角度对课文中已成定论的看法提出疑问。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真的只是由于金钱至上而不认自己的亲兄弟吗?《愚公移山》中,愚公执著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方法是否可取?
  拓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一篇课文学完之后,往往觉得还意犹未尽,可延伸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皇帝的新装》,游行之后皇帝回到宫里会有什么想法?会发生哪些事情?《财富》一文,人们对待财富的看法不同,你认为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为什么?通过思考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发散思维。
  ……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甚多,举不胜举。但在这过程中,我们还须注意一些细节:
  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思考、质疑。学生对教师往往有畏惧心理,如果教师一味板着脸,学生就放不开,不敢言。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加强师生交往,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彻底摈弃那种在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情况。
  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把握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甚至了解男女生的差异。这样设置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能回答、爱回答。女生一般总表现出害怕、含羞,公众场合成为焦点则声细若蚊,教师要鼓励这样的同学突破自我,有勇气站起来提问和回答别人的疑问。
  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这一点是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可做到的。如果不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置可能出现偏难或太易的情况,这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我们的问题要让学生稍微掂起脚尖就可以够得着,太费力太容易都不能引起学生探索的热情。设置的问题要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能激发他们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的欲望。
  要适时作出评价。评价的内涵是丰富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表扬那些有勇气提问的学生,对提问的质量适时给予总结,在课堂表现册上记录每个人提问的次数、质量并定期公布,激发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养成学习必思考、必质疑的意识。但对那些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也应给予一定的肯定,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无论教授什么科目,首要的目标都应是不断唤醒和弘扬学生天性中潜藏着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冲动,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古人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获取知识的活动正是在有疑、释疑的过程中完成的。教师若能通过鼓励、启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日久天长,学生不仅能有效地学到知识,还能够形成自觉、主动、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这是比学到任何零敲碎打的知识都更为宝贵的财富。
其他文献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 音乐的想象力能使科学幻想插上翅膀,又使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把幻想变为现实。音乐还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尤其是儿童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音乐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
有人说城市电视台参加高层次新闻评比,之所以获奖机会比较少,是因为与城市电视台的地位和地域的局限有关,因为城市电视台的立足点低,从记者素质、新闻选材到作品的创作都受一定影
摘要:所谓导学案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以充分体现“以学为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编写导学案要标明学习目标, 列出导学提纲,设计针对性练习和课堂练习。运用导学案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使部分学生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又能让部分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通
在学写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作文条理不清,内容混乱,得分率低.究出原因,多半是因为平时练笔不规范,对出现的错误不加重视,从而制约了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通过对学生习作中常见错误的分析,主要从六个方面谈谈提高书面表达的得分策略.  一杜绝主谓不一致的错误  由于受到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写作时并不注意名词和代词要前后呼应,对照,在数''格上要一致;尤其是经常忘记在动词第三人
学生的认知心理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流程,要想教学合理有序展开,就得在课的初始阶段以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使得他们思维充分地运转开。因此课前的热身活动值得我们认真推敲,仔细揣磨的。在日常课堂中我们尝试采取了以下课前热身活动:  一、直观式热身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
摘要:在本文中,首先论述了“活动单导学” 的应用意义,进而简要阐述了“活动单导学”的实施步骤,最后从3个小点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活动单导学”的相关策略,以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用  一、前言  “活动单导学”简单的讲是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
随着我军军事训练工作的不断深入,部队的机动化、多功能化、水陆两栖化能力在不断提高,陆军部队进行海上训练已成为军事训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夏季海训期间气温高,湿度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恰当评估激励,从而激发兴趣,让学生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 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 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精神寄托。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和期待。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保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就必须对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进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