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诺亚方舟”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l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华南一带的阔叶林中,有一种翘尾蚁,主要以树上的其他小虫为食,所以,它们常常用自己细长而有力的腿在树冠的枝叶上奔跑。如果两树相距较近,为免去长途奔波之劳,它们还能巧妙地互相咬住后足,垂吊下来,借风力飘荡,摇到另一棵树上去,这样就搭成一条“蚁索桥”。为了能较长久地连接两树之间的通途,承担搭桥任务的工蚁还能不断替换。直到树上的食物被捕尽,它们才结队顺树而下,长途奔袭去捕捉地面上的小动物。
  可见,蚂蚁是多么具有智慧的一种昆虫呀!其实,蚂蚁的智慧远不只如此,它们不仅会搭建“蚁索桥”,还能搭建“诺亚方舟”哩。
  在瑞士冲积平原上生活着一种蚂蚁,每当汛期来临,雨水倾盆而至,有淹没蚁巢的危险时,一部分蚂蚁就会以自己的身躯搭建成船,将蚁王、蚁后包裹其中。蚁群成团移动,为的是尽可能减少牺牲来维持整个族群的继续生存。
  这是一艘怎样的“诺亚方舟”呢?——船体由下至上分别为幼蚁、蚂蚁卵、工蚁,而将蚁后安置在最上面的中央部位,以此来保护其免遭水淹的危险。基于蚁后在族群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保护蚁后无可厚非。但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在最下面的不是工蚁,反而是本应该受到重点保护的幼蚁呢?要知道处在船底的蚂蚁往往是最危险的,它们不仅面临着被水冲走的危险,同时还会遭到一些鱼类的吞噬。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蚂蚁这样做呢?
  为了搞清楚个中奥秘,瑞士洛桑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一些蚂蚁,放置在实验室里的水槽里,并用水下摄像机对它们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结果发现,工蚁一旦发现周边的水位开始上涨危机巢穴时,就会利用幼蚁当作“浮艇”,让其他蚂蚁都乘坐上去,而蚁后就会被安置在船的中央部位。
  原来是工蚁的“杰作”!难道它们是因为怕死才让幼蚁作船底的吗?其实不然——
  研究人员认为,选择幼蚁作为船底的原因就在于,幼蚁身形一般比较肥胖,相比工蚁来说,它们接触水的面积自然要大,因此就更容易浮在水面上。而且,即使它们处在船体最底部,其死亡率也是出人意外的低。——幼蚁和蚂蚁卵密度小,不会完全沉入水中。此外,由于幼蚁较为肥胖,这也可以起到能量储存的作用,降低它们在较冷水中的死亡率。
  不得不说,这些蚂蚁真的非常聪明,其智慧让人不得不佩服!研究人员还指出,如果不将幼蚁和蚂蚁卵放置在底部的话,很可能会有至少25%-50%的工蚁为此沉入水中而丧命,严重的话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要是大量的工蚁受到水流冲击这样的伤害后,蚁群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更有可能会全军覆灭。所以,这样做的最重要的好处就是,等到洪水退去后,蚂蚁王国可以迅速得到恢复。
  可见,之所以将幼蚁搭建船底,是为了提高在水面上的生存率和迁徙效率。相比那些失去的个体数目,这是保全巢穴、将牺牲降低在最小范围内的最好方法!
其他文献
我认为世界是虚幻的,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来证明:众所周知,人的思想会由于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我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注意:是理想实验):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从一出生(当然不是同一个时间)就放进完全相同环境中,控制每日的固定外来干扰也相同。(现在换成实际的实验:把两个除人之外其他合法的克隆的生物放入近乎完全相同的环境中,同样控制固定外来干扰相同)如果他们的生命轨迹完全或很相近,那么就表明了如果组成人(
期刊
假设不久的将来,科学家用先进的望远镜发现了地球最近的邻居——4.3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α星附近有另一个地球,暂且被人类命名为地球2,甚至还发现了地球2上还有生命的迹象!这一发现令人类激动万分,马上就想去探测地球2上究竟都有些什么。但是想是很容易的,做是很难的,虽然地球2是我们的近邻,但那也是光需要4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的地方。怎么办?  这不像太阳系内的行星,我们可以发射一些探测器去探测,探测的结果也
期刊
在我国北方,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土地沙漠化。由于过度放牧,地表脆弱的植被被破坏之后,导致固沙能力下降。  在抗沙漠化的斗争中,我国科学家最近找到一位新的盟友——细菌。如果在沙漠边缘的半干旱地表,撒上一种叫“藻青菌”的光合作用细菌,它们就能起到固沙的作用。  科学家从附近的池塘中用卡车运来富含藻青菌的淤泥,喷洒到长有稀疏植被的沙地上。藻青菌形成的粘性丝状物把沙粒“网”在一个地方,不让大风吹走。它们自身则
期刊
经过近两年来证据的不断积累,怀疑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人现在关心的是,“变暖的速度有多快?变化会不会让我们措手不及?”而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目前的气候变化有没有接近转折点。因为一过了转折点,就走向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到时候再去阻止,就事倍功半。而要搞清楚这一点,则需要科学家充分估计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因素。这样,一种我们过去很少注意的生态系统——泥炭藓湿地,就进入了科
期刊
人们爱看足球,是因为敌我双方的攻守动作太精彩了。不过,当你在看足球攻守“热闹”的同时,是否知道其中的一些科学门道呢?  “电梯球”  为什么特别难招架?  早些时候,让足球守门员头痛的是“香蕉球”。这种球看似抛物线球,踢向某一个方向,但实际上它不会沿着完整的抛物线路线走,而是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发生偏转,让守门员难以判断和接招。但近些年来,比“香蕉球”更让守门员头痛的则是“电梯球”。  这种球一开始就
期刊
磁场可能弥漫整个宇宙  在支配万物运动的4种基本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中,到了宇宙天体这一尺度,几乎单剩了引力“一枝独秀”。不仅宇宙的等级结构——恒星聚集成星系,星系组成星系团,星系团又麇集为超星系团——是由引力塑造的,就是所有的天体,恒星、行星、白矮星和黑洞等,也都是引力打造的。  然而,说到具体天体的形成,引力并非唯一的玩家——还有一种力纵横于宇宙之间,它就是磁力。宇宙中一些最
期刊
两个物体,保持质量不变,距离不变,两者之间的万有引力会变化吗?你也许会说,当然不变;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引力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比例系数称作G)。当质量和距离都不变时,引力当然也不变。  没错,万有引力定律是这么说的,G是个常数。但要是G不是常数,而是会随时间变化的量呢?那这样一来,纵使质量和距离都不变,引力也可能发生变化。最近,物理学家通过对G的测量,就对G是不是常数产生了怀疑。如
期刊
关于宇宙和黑洞,我有一些想法。黑洞会吸收任何物质,那么在黑洞内有可能有一个“小宇宙”!  那么黑洞中的物质是怎么来的呢?我们都知道,黑洞的巨大引力足以撕碎所有物品,当黑洞的引力将掉入其中的物质撕碎之后,这些物质在它的“小宇宙”内重新合成新的物质,这就是组合黑洞内“小宇宙“的物质。不过,因为黑洞内的空间是有限的,并且不是很大,所以合成的星体也就不会很大了。  假如我们这个宇宙就是黑洞中的“小宇宙”,
期刊
看了诺贝尔奖那么多高端严肃的研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搞笑诺贝奖那些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的研究,放松一下。我们先来看看最搞笑的几个奖项。  物理学奖:香蕉到底有多滑?  由一组日本科学家获得,理由是他们以日本人一贯认真严谨的态度,测试出了香蕉皮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到底有多滑。他们的结论是,香蕉皮确实要比苹果、橘子、柚子等其他水果皮更容易让人滑倒,而新鲜香蕉皮放在油毡上被人踩到时的摩擦系数最小,比
期刊
令人谈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马尔堡病毒……它们竟然都来自蝙蝠!以致有人形容蝙蝠的身体是一个巨大的“病毒储藏库”,是多个致命传染病的发源地。  神秘疾病来自蝙蝠  2012年,沙特的一位男子患上一种神秘的疾病,11天之后不治而亡。医生检测他的组织样品,发现了与10年前导致SARS爆发的病毒相近的一种新病毒。很快,更多的人被感染并死去。这种叫中东呼吸综合征(英文简称MERS)的传染病,死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