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教育观点和观念百花争鸣的发展背景下,我们经常在思考一堂优质教学活动的标准是什么?以好课标准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有几百条相关信息,其中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十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育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叶澜教授则将好课归纳为五个标准:“一有意义、二有效率、三生成性、四常态性、五有待完善,并将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这样看来,各有各的道理,那么在幼儿园教学中,什么是一堂好课可以遵循的标准呢,我认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满足幼儿的真实需要。
【关键词】:幼儿 需求 多层次 优质 教育活动
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果说课堂内容设计精彩、教学形式花样新颖、材料投放充足精美,却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样的课也无法称之为好课。在每年数不清的教学观摩中,这种“作秀”式的活动屡见不鲜,幼儿的学习沦为“表演”,多少教师打着“示范课”的高帽绑架了幼儿的学习机会,违背了幼儿真实的发展规律。此类教学活动,正是我们亟待摒弃的。真正优质的教学活动,要尊重幼儿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聚焦于幼儿的需求,从多层次多方面支持和满足幼儿。
一、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贝额和科温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幼儿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于认识加工”。这说明提高课堂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即兴趣需求和情感需求。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幼儿智力活动的能量和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过程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关系平等原则,当教师“蹲下身来”与幼儿平视,会给幼儿营造一种舒适的师幼关系,让幼儿的学习处于放松状态。在自由表达的情绪中,幼儿才能畅所欲言,教师也能捕捉到幼儿发展的关键水平,进而相互间产生共鸣。
其次是生活化原则,幼儿的发展是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使之自然地移位移情来实现的。这让我想起在一次小班活动指导中,一名年轻教师指导幼儿画飞机,她激情洋溢地为幼儿描述飞机的机身、机翼、起落架等构造,讲完后信心满满地让幼儿去创作,结果有的幼儿把飞机画成小鸟,有的很久也没有落笔,直接跑去玩玩具,结果课堂活动一团糟。且不说这个教师没有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她更没有思考,飞机在小班幼儿生活中并不常见,没有直观的印象,又怎么会感兴趣呢?
最后是鼓励激励原则,肯定的眼神、赞赏的语言、欣赏的表情,将直接刺激幼儿的中枢神经,形成大脑皮层的兴奋,有助于幼儿获得喜悦和信心,促进幼儿精神集中的时间更长,推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满足幼儿知识建构需求
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满足幼儿的知识建构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幼儿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找准教育时机,在幼儿产生兴趣时给予恰当引导。
大班一次幼儿围绕“开饭店”的社会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孩子们商量“开什么样的饭店”,有的说中餐厅有的农家乐,众说纷纭,最后大家一致投票决定开快餐店。
然后又展开了开店前的参观计划讨论,海底捞的服务很好,大家都想去看看。问题是什么时间去?怎么去?哪里集合?谁来组织?很快几个小组就选出了小组长,由他统一安排时间、出行的交通工具和集合地点。
最后针对“去海底捞参观什么”的问题,大家的讨论到达巅峰。有的幼儿提出要看厨师都干什么,有的说要看服务员是怎么提供服务的,还有的说要了解一下大堂经理都干哪些工作,大家要参观的重点不一样,目标也就不一样,可是参观的内容如何记录下来成为大家一致头疼的问题。这时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制作参观计划表。表格的形式每组依据参观需求制定。该大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顺应幼儿的关注点,抽丝剥茧地引导幼儿一步步思考、讨论、形成决定,幼儿的经验一步步建构。优质教学活动的亮点在于能有效抓住关键问题,激发幼儿强烈思考,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这场大讨论十分精彩,所有幼儿都兴奋地参与其中。整个课堂活动层次分明,趣味十足,又意义深远。
三、满足幼儿品质培养需求
学习品质培养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石,《指南》中提出“单纯地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说明”部分指出学习品质是“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更具体地说学习品质的要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更要关注领域之间交织的部分,往往幼儿的学习品质就渗透其中。
在一节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通过几个实验帮助幼儿了解纸具有吸水性的特點,几天以后,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美工区的小朋友不小心把墨汁撒了一桌子而惊慌失措,一个小男孩迅速找来卫生纸去吸掉桌子上的墨汁,墨汁还剩下一部分的时候,他又找来一块方形纸巾,折出形状在墨汁上印染,结果印染出一副不错的手帕。教师马上组织幼儿向这个小男孩学习,大家尝试折出不同形状的纸巾制作自己喜欢的印染画,并纷纷表示这样的玩法太有趣了!一节随机教育课由此生成,孩子们将美术与科学完美结合,正是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及时关注与捕捉,才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值得我们所有教师为之思索。
关注幼儿的需求,真正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能引发幼儿不断发展的课都能称之为好课,作为教师我们要与幼儿同行,回归本真,满足幼儿多层次的需求,才能实现实现促进幼儿的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1】哈·孔茨.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潘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4
【3】吕星宇《教学与管理》[J];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
【关键词】:幼儿 需求 多层次 优质 教育活动
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果说课堂内容设计精彩、教学形式花样新颖、材料投放充足精美,却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样的课也无法称之为好课。在每年数不清的教学观摩中,这种“作秀”式的活动屡见不鲜,幼儿的学习沦为“表演”,多少教师打着“示范课”的高帽绑架了幼儿的学习机会,违背了幼儿真实的发展规律。此类教学活动,正是我们亟待摒弃的。真正优质的教学活动,要尊重幼儿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聚焦于幼儿的需求,从多层次多方面支持和满足幼儿。
一、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贝额和科温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幼儿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于认识加工”。这说明提高课堂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即兴趣需求和情感需求。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幼儿智力活动的能量和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过程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关系平等原则,当教师“蹲下身来”与幼儿平视,会给幼儿营造一种舒适的师幼关系,让幼儿的学习处于放松状态。在自由表达的情绪中,幼儿才能畅所欲言,教师也能捕捉到幼儿发展的关键水平,进而相互间产生共鸣。
其次是生活化原则,幼儿的发展是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使之自然地移位移情来实现的。这让我想起在一次小班活动指导中,一名年轻教师指导幼儿画飞机,她激情洋溢地为幼儿描述飞机的机身、机翼、起落架等构造,讲完后信心满满地让幼儿去创作,结果有的幼儿把飞机画成小鸟,有的很久也没有落笔,直接跑去玩玩具,结果课堂活动一团糟。且不说这个教师没有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她更没有思考,飞机在小班幼儿生活中并不常见,没有直观的印象,又怎么会感兴趣呢?
最后是鼓励激励原则,肯定的眼神、赞赏的语言、欣赏的表情,将直接刺激幼儿的中枢神经,形成大脑皮层的兴奋,有助于幼儿获得喜悦和信心,促进幼儿精神集中的时间更长,推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满足幼儿知识建构需求
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满足幼儿的知识建构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幼儿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找准教育时机,在幼儿产生兴趣时给予恰当引导。
大班一次幼儿围绕“开饭店”的社会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孩子们商量“开什么样的饭店”,有的说中餐厅有的农家乐,众说纷纭,最后大家一致投票决定开快餐店。
然后又展开了开店前的参观计划讨论,海底捞的服务很好,大家都想去看看。问题是什么时间去?怎么去?哪里集合?谁来组织?很快几个小组就选出了小组长,由他统一安排时间、出行的交通工具和集合地点。
最后针对“去海底捞参观什么”的问题,大家的讨论到达巅峰。有的幼儿提出要看厨师都干什么,有的说要看服务员是怎么提供服务的,还有的说要了解一下大堂经理都干哪些工作,大家要参观的重点不一样,目标也就不一样,可是参观的内容如何记录下来成为大家一致头疼的问题。这时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制作参观计划表。表格的形式每组依据参观需求制定。该大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顺应幼儿的关注点,抽丝剥茧地引导幼儿一步步思考、讨论、形成决定,幼儿的经验一步步建构。优质教学活动的亮点在于能有效抓住关键问题,激发幼儿强烈思考,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这场大讨论十分精彩,所有幼儿都兴奋地参与其中。整个课堂活动层次分明,趣味十足,又意义深远。
三、满足幼儿品质培养需求
学习品质培养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石,《指南》中提出“单纯地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说明”部分指出学习品质是“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更具体地说学习品质的要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更要关注领域之间交织的部分,往往幼儿的学习品质就渗透其中。
在一节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通过几个实验帮助幼儿了解纸具有吸水性的特點,几天以后,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美工区的小朋友不小心把墨汁撒了一桌子而惊慌失措,一个小男孩迅速找来卫生纸去吸掉桌子上的墨汁,墨汁还剩下一部分的时候,他又找来一块方形纸巾,折出形状在墨汁上印染,结果印染出一副不错的手帕。教师马上组织幼儿向这个小男孩学习,大家尝试折出不同形状的纸巾制作自己喜欢的印染画,并纷纷表示这样的玩法太有趣了!一节随机教育课由此生成,孩子们将美术与科学完美结合,正是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及时关注与捕捉,才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值得我们所有教师为之思索。
关注幼儿的需求,真正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能引发幼儿不断发展的课都能称之为好课,作为教师我们要与幼儿同行,回归本真,满足幼儿多层次的需求,才能实现实现促进幼儿的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1】哈·孔茨.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潘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4
【3】吕星宇《教学与管理》[J];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