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长期普遍遵循、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价值,对于更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价值;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价值建设方面的又一次飞跃。它不仅回应了群众的热切盼望,而且对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些价值理念,是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历经上下求索、经过不断筛选形成的理想和信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坚定不移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基础,也是我们坚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朝着“中国梦”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价值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人们更加自觉地认同社会主义制度
目前,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加强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从而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其目的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提炼过程中必然要求把民众的利益诉求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使民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自身利益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励人民自觉地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理想,并在其指导下,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为之不懈地追求和奋斗。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国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崛起不能仅仅靠硬实力,还应该提升软实力。我国软实力的核心就是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整个国家有没有强大的精神对于小康社会的建成与否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改革有没有共识,社会有没有共识,最后决定整个国家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价值层面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对于凝聚社会共识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国家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包括各种心理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急切的需要一种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基石,并统领整个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每个社会都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如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的东方文化价值观,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本内容的西方文化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社会的、民众的价值理念、价值尺度,能够引领思潮、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整合资源等。这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保障。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形式依然存在,这必然导致价值观念呈现多样性。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更加剧了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对于这种带有必然性的多样化现象,我们既要理性看待,又不能放任自流。历史和现实的无数经验证明,在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中,如果弱化了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引领作用就会导致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缺失,甚至会导致社会动乱。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为人民树立起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全社会进行明确的价值导向,从而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总的价值取向达到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是社会价值体系航船的舵手,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精神需要起到指引和导向作用,它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原则问题。
总之,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悠久而民主法制基础薄弱,积淀于民族心理中的依附意识、臣民意识、迷信盲从等心理顽疾使我国的社会公共价值观淡薄,而今天,我国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和多元价值文化激荡的时代 。要着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迫切需要培养具有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公民,重视公共价值在精神层面的重要地位,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敏中.《论公共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康怀远:《大学精神和大学生素质》,重庆二峡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01—108,102—103.
[4]汪辉勇.《公共价值含义》.广东社会科学,2008,(5).
[5]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J/OL].中国文明网,2012-12-18.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价值;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价值建设方面的又一次飞跃。它不仅回应了群众的热切盼望,而且对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些价值理念,是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历经上下求索、经过不断筛选形成的理想和信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坚定不移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基础,也是我们坚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朝着“中国梦”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价值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人们更加自觉地认同社会主义制度
目前,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加强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从而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其目的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提炼过程中必然要求把民众的利益诉求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使民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自身利益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励人民自觉地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理想,并在其指导下,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为之不懈地追求和奋斗。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国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崛起不能仅仅靠硬实力,还应该提升软实力。我国软实力的核心就是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整个国家有没有强大的精神对于小康社会的建成与否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改革有没有共识,社会有没有共识,最后决定整个国家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价值层面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对于凝聚社会共识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国家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包括各种心理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急切的需要一种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基石,并统领整个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每个社会都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如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的东方文化价值观,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本内容的西方文化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社会的、民众的价值理念、价值尺度,能够引领思潮、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整合资源等。这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保障。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形式依然存在,这必然导致价值观念呈现多样性。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更加剧了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对于这种带有必然性的多样化现象,我们既要理性看待,又不能放任自流。历史和现实的无数经验证明,在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中,如果弱化了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引领作用就会导致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缺失,甚至会导致社会动乱。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为人民树立起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全社会进行明确的价值导向,从而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总的价值取向达到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是社会价值体系航船的舵手,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精神需要起到指引和导向作用,它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原则问题。
总之,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悠久而民主法制基础薄弱,积淀于民族心理中的依附意识、臣民意识、迷信盲从等心理顽疾使我国的社会公共价值观淡薄,而今天,我国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和多元价值文化激荡的时代 。要着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迫切需要培养具有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公民,重视公共价值在精神层面的重要地位,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敏中.《论公共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康怀远:《大学精神和大学生素质》,重庆二峡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01—108,102—103.
[4]汪辉勇.《公共价值含义》.广东社会科学,2008,(5).
[5]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J/OL].中国文明网,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