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去启发 、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 、理解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体会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而数学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笔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教学的实践意义
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小学数学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概念、教学现状的研究及总结,也为今后探讨我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在丰富的理论支持下,深入小学进行调查实践活动,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可给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虽然在许多文章中研究者都有提到现阶段概念教学的现状,有的文章更是大篇幅的描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是通过何种途径发现的这些问题,只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阐释,并没有提供可以考察的数据以及调查方法,这种情况不免有些武断,对于后续的研究极为不利。对概念教学引入阶段的研究非常多,出现了许多单独研究的文章,各种方法也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策略;对于讲解阶段的研究虽然成果不算丰富,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详细地论述了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巩固阶段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只有少数研究者在概念教学整体的研究中稍微提及,却无深入探讨,这种不均衡状态急需改变。
二、概念教学策略
1.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概念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创设了用无刻度的米尺量一张长方形吹塑纸的长、宽、厚的教学情境。结果学生在测量长的时候发现这把尺子有些长,怎么办呢?有学生产生了用小一些的单位来测量的想法。于是有人提议将这把尺子平均分成10份,这样就可以用“分米”这个小些的单位来量了。经过实际操作,得出长是6分米的结果。我问:谁会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来表示这一结果?有学生说6/10米。我接着问:用小数会表示吗?有学生说0.6米,大家都同意。按照这一程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认识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并发现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从本质上理解了“小数”这一概念,同时体会到了小数与分数的密切联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利用直观教学法,补充并深化数学概念
由于小学生认识程度的限制,在教材中部分概念没有下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概念对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就给教者留下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概念教学难以人手时,不妨尝试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小学生认识“米”的概念时,首先通过观察米尺初步直观认识1米有多长,接着将米尺与教室门、黑板、课桌面的长进行比较,进一步直观认识1米的大约长度,然后让学生与同桌合作,用米尺量教室的长,这既是对米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次锻炼。对于太难理解的概念就可以暂时不给定义或者采用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逐渐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在教学中,更要加强演示,操作。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来让学生体会这些概念,理解概念和掌握概念。
3.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出来的,教材往往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结果 ,而看不到思维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的高度上来研究和处理教材,让学生充分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比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 400 75、28 18、78.6 11,在计算过程 中,学生感到这三道题除不尽 ,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同时小数部分的数字是重复出现的。这时,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特征有了感性的认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首先要认识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无限的意思。其次要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是: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学生通过算一算 、看一看等一系列过程认识了无限小数的特征,从而牢固地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
4.弄清概念的联系区别
建立概念时,及时和邻近的、易混的已知概念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可以巩固旧概念,又能加强新概念的清晰度,有助于概念系统的逐步形成。比如,学生对因数、质数、质因数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可以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区别清楚。因数是与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积就不会有因数。在整数乘法中,积的因数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还有可能是1。如6=1~6=2~3,这里的1和6,2和3都是6的因数,其中2和3都是质数,所以2和3都是6的质因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是因数是与积联系在一起的,它不能单独存在,若一个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质因数。质数是对一个数而言的,它可以单独存在。
三、结语
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透彻而又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不同的环节,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仲发.浅议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大观周刊.2012.48
[2]李泽成.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治学之法.2013.01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体会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而数学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笔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教学的实践意义
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小学数学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概念、教学现状的研究及总结,也为今后探讨我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在丰富的理论支持下,深入小学进行调查实践活动,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可给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虽然在许多文章中研究者都有提到现阶段概念教学的现状,有的文章更是大篇幅的描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是通过何种途径发现的这些问题,只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阐释,并没有提供可以考察的数据以及调查方法,这种情况不免有些武断,对于后续的研究极为不利。对概念教学引入阶段的研究非常多,出现了许多单独研究的文章,各种方法也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策略;对于讲解阶段的研究虽然成果不算丰富,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详细地论述了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巩固阶段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只有少数研究者在概念教学整体的研究中稍微提及,却无深入探讨,这种不均衡状态急需改变。
二、概念教学策略
1.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概念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创设了用无刻度的米尺量一张长方形吹塑纸的长、宽、厚的教学情境。结果学生在测量长的时候发现这把尺子有些长,怎么办呢?有学生产生了用小一些的单位来测量的想法。于是有人提议将这把尺子平均分成10份,这样就可以用“分米”这个小些的单位来量了。经过实际操作,得出长是6分米的结果。我问:谁会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来表示这一结果?有学生说6/10米。我接着问:用小数会表示吗?有学生说0.6米,大家都同意。按照这一程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认识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并发现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从本质上理解了“小数”这一概念,同时体会到了小数与分数的密切联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利用直观教学法,补充并深化数学概念
由于小学生认识程度的限制,在教材中部分概念没有下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概念对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就给教者留下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概念教学难以人手时,不妨尝试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小学生认识“米”的概念时,首先通过观察米尺初步直观认识1米有多长,接着将米尺与教室门、黑板、课桌面的长进行比较,进一步直观认识1米的大约长度,然后让学生与同桌合作,用米尺量教室的长,这既是对米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次锻炼。对于太难理解的概念就可以暂时不给定义或者采用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逐渐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在教学中,更要加强演示,操作。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来让学生体会这些概念,理解概念和掌握概念。
3.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出来的,教材往往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结果 ,而看不到思维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的高度上来研究和处理教材,让学生充分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比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 400 75、28 18、78.6 11,在计算过程 中,学生感到这三道题除不尽 ,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同时小数部分的数字是重复出现的。这时,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特征有了感性的认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首先要认识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无限的意思。其次要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是: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学生通过算一算 、看一看等一系列过程认识了无限小数的特征,从而牢固地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
4.弄清概念的联系区别
建立概念时,及时和邻近的、易混的已知概念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可以巩固旧概念,又能加强新概念的清晰度,有助于概念系统的逐步形成。比如,学生对因数、质数、质因数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可以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区别清楚。因数是与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积就不会有因数。在整数乘法中,积的因数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还有可能是1。如6=1~6=2~3,这里的1和6,2和3都是6的因数,其中2和3都是质数,所以2和3都是6的质因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是因数是与积联系在一起的,它不能单独存在,若一个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质因数。质数是对一个数而言的,它可以单独存在。
三、结语
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透彻而又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不同的环节,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仲发.浅议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大观周刊.2012.48
[2]李泽成.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治学之法.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