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本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而且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促进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改进教学,以保证科学课程长期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生本多元;评价体系;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106
课标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于科学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各项评价之间都有包涵或交叉或通融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的观点。
一、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尽量融合在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景中”,这是针对原有的分科科学课程的评价脱离实际,缺乏探究的倾向提出的。据此,科学探究过程情景的创设,应该把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学生生活实际、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这种情景可以是实践活动,可以是合作交流,也可以是书面或多媒体的表达。
例如,“比较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探究活动既能用来帮助学生形成“参照物”的科学概念,也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科学概念“运动是绝对的”理解和评价学生实践“静止是相对的“技能。评价可以依据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运动和静止的含义;也可以让学生完成“运动和静止”的实践活动,并填写有关的实验报告、实验卡、实验表格以及相关的实验体会;还可以让学生用“参照物”对“运动和静止”的作用加以描述,给学生等级或分数评价。总之,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应包括科学知识的汲取渠道和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科学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二、對科学探究方法、过程和能力的评价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的评价应包括: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与观察、获取实验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
比如,对“观察与实验、获取实验事实与证据”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进行规范安全操作;能否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测量和比较;能否校正实施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是否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能否从多种实验信息中选择重要信息;能否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对“检验与评价”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将获得的信息、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将观察、测量和实验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得出基本符合结论的解释;是否能注意到与预猜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能否收集更多证据通过思维进一步支持解释;能否检查、解释过程和方法还存在哪些可以避免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和方法;是否理解科学实验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重要意义。
又如对“合作与交流”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和其他媒体方式,表达交流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能否接受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建议,并交换意见;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是否了解合作与交流对探究的意义。此外,告诉学生具体的实验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学生依据提供的信息思考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能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如:“220V 60W”和“220V 100W”的两盏灯泡,放在同一个电路中同时通电,哪一盏较亮?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活动过程,可以包括以上评价目标的六个方面。当然,有些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可能只是体现评价目标的一部分,但也不可一口否定这次探究活动不好。只要探究活动多样化,各次探究活动互补或互异,探究的评价目标总可以全面体现出来。
三、对科学态度、科学情感和价值观的评价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的评价纳入评价范围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极为重要的理念。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封建迷信。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能倾听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够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协作和分享成就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据上述目标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学生对课程各类活动的关注程度和在各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如:是否具有学习兴趣;是否热爱自然;是否具有好奇心;是否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尊重科学和反对迷信活动;是否热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记录实验结果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的活动;完成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认真;能否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是否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它们有力量也有局限;科学思维能力有否提高;能否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否承认科学理念会变化发展的;是否认为科学知识具有持久性;是否知道科学需要预见、想象、探究、逻辑和融合;是否知道科学不依仗权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是否知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现象的本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否了解科学探究中有着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等。对学生的上述表现进行评价时,要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测评等多元化地进行,可以采取连续记录和面谈、个人经历记录、评议等评价方法,评价尽可能用肯定的激励性语言和文字表达。
总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建立全方位的、综合的评价目标和标准,相对应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应注重多样化,因此科学教学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第二中学 325504)
关键词:生本多元;评价体系;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106
课标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于科学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各项评价之间都有包涵或交叉或通融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的观点。
一、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尽量融合在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景中”,这是针对原有的分科科学课程的评价脱离实际,缺乏探究的倾向提出的。据此,科学探究过程情景的创设,应该把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学生生活实际、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这种情景可以是实践活动,可以是合作交流,也可以是书面或多媒体的表达。
例如,“比较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探究活动既能用来帮助学生形成“参照物”的科学概念,也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科学概念“运动是绝对的”理解和评价学生实践“静止是相对的“技能。评价可以依据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运动和静止的含义;也可以让学生完成“运动和静止”的实践活动,并填写有关的实验报告、实验卡、实验表格以及相关的实验体会;还可以让学生用“参照物”对“运动和静止”的作用加以描述,给学生等级或分数评价。总之,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应包括科学知识的汲取渠道和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科学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二、對科学探究方法、过程和能力的评价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的评价应包括: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与观察、获取实验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
比如,对“观察与实验、获取实验事实与证据”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进行规范安全操作;能否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测量和比较;能否校正实施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是否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能否从多种实验信息中选择重要信息;能否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对“检验与评价”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将获得的信息、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将观察、测量和实验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得出基本符合结论的解释;是否能注意到与预猜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能否收集更多证据通过思维进一步支持解释;能否检查、解释过程和方法还存在哪些可以避免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和方法;是否理解科学实验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重要意义。
又如对“合作与交流”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和其他媒体方式,表达交流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能否接受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建议,并交换意见;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是否了解合作与交流对探究的意义。此外,告诉学生具体的实验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学生依据提供的信息思考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能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如:“220V 60W”和“220V 100W”的两盏灯泡,放在同一个电路中同时通电,哪一盏较亮?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活动过程,可以包括以上评价目标的六个方面。当然,有些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可能只是体现评价目标的一部分,但也不可一口否定这次探究活动不好。只要探究活动多样化,各次探究活动互补或互异,探究的评价目标总可以全面体现出来。
三、对科学态度、科学情感和价值观的评价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的评价纳入评价范围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极为重要的理念。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封建迷信。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能倾听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够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协作和分享成就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据上述目标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学生对课程各类活动的关注程度和在各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如:是否具有学习兴趣;是否热爱自然;是否具有好奇心;是否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尊重科学和反对迷信活动;是否热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记录实验结果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的活动;完成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认真;能否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是否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它们有力量也有局限;科学思维能力有否提高;能否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否承认科学理念会变化发展的;是否认为科学知识具有持久性;是否知道科学需要预见、想象、探究、逻辑和融合;是否知道科学不依仗权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是否知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现象的本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否了解科学探究中有着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等。对学生的上述表现进行评价时,要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测评等多元化地进行,可以采取连续记录和面谈、个人经历记录、评议等评价方法,评价尽可能用肯定的激励性语言和文字表达。
总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建立全方位的、综合的评价目标和标准,相对应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应注重多样化,因此科学教学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第二中学 32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