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是为了用文字抒发感情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的人。“文化大革命”时,因为家庭出身中农,也由于我敢于跟那些当了红卫兵头子的老师对抗,所以,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后来到了部队,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后,才考进一所部队艺术院校学习。我没有进过一天中学课堂,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基本上不了解。
  我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她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她可能以为当了作家的父亲解答几个中学语文方面的问题不成问题,但面对着她的问题,我从来没给过她一个肯定的回答。我总是含含糊糊地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要她去问老师并且一定要以老师的说法为准。我的不自信是因为我没按部就班地念中学,骨子里深藏着自卑。但读了那些受过完整教育、甚至正在教语文的人写的文章,才知道他们的境遇与我差不多,心里多多少少地得了一点安慰。
  认真地读了那些讨论文章,又粗粗地翻看了女儿的语文课本,我感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从教材的选定到教学的目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自满自足的体系,要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其实,教材仅仅是教育目的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材。
  “文革”后,在不断地纠正“文革”前的错误,但我们的语文教材却没有跟着变化。在不提阶级斗争多少年后,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还有那么多“革命”文章。文学界早就对统治了中国散文界几十年的那种类型化散文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这些虚假成性的文章早就没人要读,但我们的教材还把它们当成光辉的范文,硬逼着老师升虚火,硬逼着90年代的学生,去摹仿那种假大空的文体。
  长期以来,“人道主义”“人性”,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或是“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进一步发展就是谈情色变,经常被引用的就是鲁迅那句话,“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鲁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多少“焦大”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万的“林妹妹”做老婆。但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尤其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问题还是回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上来吧,我们的语文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能够用独具特色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恨不得让后代都像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乖孩子,决不希望培养出在思想上敢于标新立异的“异类”。
  我读过我女儿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作文,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倒是她遵照她的中学老师的嘱咐写的那些对她的考试毫无用处的随笔和日记,才多少显示出了一些文学的才华与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真实感情。
  我幼时失学在家,反复阅读家兄用过的《文学》课本,感到受益很大。我最初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就是那几本《文学》课本培养起来的。另外,我觉得,我们没必要让中学生掌握那么多语法和逻辑之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完全可以放到大学中文系里学。
  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至于语法逻辑之类,八十岁也可以学得会,而且很可能因为有了多年的使用语言的实践,学起来会事半功倍。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也用不到自己的母语的语法,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正确地使用母语说话和写作。既然我们提倡学以致用,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那些对大多数人无用的东西呢?
  如果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能进行这样的改革,我们的大学中文系就多了一条存在的理由。大学中文系培养的就是精通汉语语法和逻辑的专家,他们研究汉语的发展与历史,他们毕业后可以教中国人学汉语,也可以教外国人学汉语。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篇文章,小学生在学,中学生也学,大学生也在学。我想,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台钢琴,那么,的确需要一些人学设计、学修理,而绝大多数的人,只要学会演奏就行了。肖邦未必能修理钢琴,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而写了很多语法书的吕叔湘,好像也没能写出一部很好的小说。
其他文献
网友mmizxn 在“最家长QQ群”里问:今年过年,宝宝出生才一个星期,家里宾客不断,亲戚都想借过年串门的机会看看宝宝。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想抱着孩子见见世面,让他热闹热闹。可小宝宝那么小,我担心被传染上什么病呢!  这位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不仅是传染病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刚出生的孩子,不宜见太多生人。  刚从妈妈那个温热舒适的子宫里来到这个干燥、嘈杂的陌生环境中,婴儿是多么恐惧!他们非常需要有个
期刊
我儿子两岁半了, 就在五天以前,我发现他说话结结巴巴的,第一个字得重复几次,第二天最厉害,第一个字重复很久才说出来,之后慢慢见好。他很愿意说话,说的很多,经常自言自语的,有时候说不好一个短句,我就说一个正确的给他,他会一直喃喃自语重复说好几遍。除了说话有点重复,跟平时没啥区别,有时候会感觉到他是想一想再说。有时候两个字的词也会重复很久,像是D开头的音会经常重复。之前说话也不算很清楚,有时需要我做翻
期刊
整天喝酒混日子,他根本不像个年轻人  袁斌走进咨询室时,面色凝重,声音低沉无力,根本不像24岁的年轻人。  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出生于警察家庭,父亲是公安干部,母亲是监管系统干部。父母平常工作都很忙,与他交流很少。  袁斌性格偏内向,喜欢做简单、机械的工作,不愿下功夫钻研,更不愿动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上学期间就不愿学习,勉强毕业后,父母通过关系,把他安排到了煤矿系统。  后来,袁斌与一位在校女生谈恋
期刊
皮皮初上小学一年级时,家里多了件“家事”。就是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督促皮皮的课业?  皮爸、皮妈、我,都败下阵来!  该皮爷上场了!  皮爷的招式如下:  1、养精蓄锐法:  在带领皮皮课业前,皮爷多半先在床上静寐二十分钟,当身心放松后再来看那一整串的功课交待,脾气、心情都不至于受到影响。  2、提前预告法  “还有五分钟要写功课了。”皮爷开始热情地呼唤。一方面让皮皮有心理准备,一方面用开心的语调提
期刊
我小时候的愿望是可以当一个博物馆馆长,当然,这不太切实际,连牛哄哄的纳博科夫(俄国流亡作家,写过《洛丽塔》)都没想过当馆长。他毕生难以忘怀他无关文学的那个梦想只是:“在一个大博物馆里当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蝶类部主任,那多棒。”  撇开开拓视野,培养某某和某某以及某某某能力不说,博物馆本身就充满无限魅力。带孩子去逛温暖的博物馆,绝对是寒冷的冬天最合适的业余活动!  逛博物馆之前引导孩子生发兴趣  我女儿
期刊
做饭是聪明能干的人才配得到的殊荣  小时候,一到冬天,妈妈特别喜欢做面食,铺一张老大的面板,用筛子筛出一堆白面,和面团,包饺子,或者擀面条。  每当这时候,爸爸就给她打下手。尤其是包饺子,爸爸要负责擀饺子皮,两个人一边包一边算计着时间,还剩几个皮没包的时候,妈妈就打发爸爸去烧水准备下饺子。擀面条的时候,爸爸就在一边准备炸酱或者打卤要用的菜,或择或洗,也是不亦乐乎。不过最后炸酱或者做卤子还是妈妈大显
期刊
小哲是沫沫的好朋友,比沫沫高一个年级,已经读完一年级了。假期里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玩,有时小哲妈妈就让小哲把作业带过来做。  我看小哲带了个口袋,里面装着本子和笔盒,就问他:“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呢?”  “是写话。”  写话——就是就一个题目写三句话,他的假期作业里的一项是每周写三句话,题目家长来定。  我说:“写话嘛,我们先说话,说好了再写,你们觉得怎么样?沫沫同学也来参与吧!”  于是他们两个并
期刊
不实的表扬让孩子压力倍增,自信受挫  信念决定着行动和结果,错误的信念必然带来无效的行为和糟糕的结果。  很多孩子没有经过刻苦努力,就得到父母过多而不当的表扬和鼓励,可孩子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父母这样夸反而有意无意让孩子感到信心受到压制,更加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我认识的一位母亲固执地认定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她的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可是她看到别人拿着一本GRE词汇精选,她会说:“我的孩
期刊
厕所的梦很多人做过,有的是憋坏了急着找厕所,有的是上厕所踩到便便了,还有的是走进了异性的厕所觉得很恐慌等等。  梦见厕所和便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周公解梦的说法是:表示有财运,若是梦见自己掉进了厕所就更不得了了,预示会交好运,要找到一条生财之路,或得到意外的大笔钱财。除此之外,周公解梦还提到,如果男人梦见在公共厕所便便,暗示可能健康状况下降,要生病;而女人梦见在公厕里解大手,则要提防受辱。  真的是
期刊
小涛是我弟弟,比我小三岁。高中毕业就到外面打工去了。老爸给他找了个钢厂的活,这小子能吃苦,脑子也挺好使,慢慢地,成了他那一片儿的区域经理,挣了不少钱。我学习还行,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了国企,收入不高,但也还算稳定。小涛这孩子也挺懂事,挣了钱都交给家里,我的一部分学费也都是他出的。  他工作早,就先结婚了。这要搁早年间,老二比老大先结婚,会让老大娶不上媳妇,现在也没这讲究了。这不,我刚毕业,小侄子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