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和董事长:非正式沟通很重要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qiushi9527118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与分歧,是中国企业的CEO和董事长两个关键角色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关系情形。如何看待两者间的关系,驱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事人”最有发言权。为此,《董事会》在2011年岁末与两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展开直接对话。一位是民营企业、创业板公司开能环保(300272)的总经理杨焕凤女士,另一位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浦东建设(600284)的董事长葛培健先生。
  
  《董事会》:CEO在与董事长相处时,可能面临哪些不协调或者说是分歧?
  杨焕凤: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CEO和董事长的区别,但我想如果按照百度搜索上关于董事长和CEO的定义来看,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创业期的企业董事长往往承担了CEO的角色,在投资、人事、财务等重大决策中发挥作用,而总经理更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
  作为一个和董事长一起创业的总经理,我并未感到我们之间有什么问题,我们应该说配合十分默契,而且相互信任。董事长曾经说过:我和他有95%的想法和决定是一致的。当然我们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哪怕5%。对某些事情的决定不一致时,我们也会有激烈的争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默契。争论的结果是我们会朝一个方向努力。因为在企业经营的具体方法上没有对与错,只有利与弊。如果有人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把企业经营好,并因此而产生冲突,那他一定是太偏激了。或许在同一个具体的问题上,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解决方法会有些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坦诚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果获得了董事长的赞同,当然很好。如果董事长不同意,也没有问题,按董事长的方法去做好了。任何一种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最多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的问题。
  在我看来,总经理的责任就是执行,并最大限度地驱弊求利。如果在某一董事长的决策上你确实感到有一定的弊端,那也可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尽最大努力避免和消除。我们不能任凭弊端显现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然后说是董事长决策错误。
  
  葛培健:全球来看,美国企业更多是董事长兼CEO,欧洲的企业是分设的,这就是欧美两种文化的特点。美国的企业股权比较分散,更强调效率,成也CEO败也CEO,金融风暴中丑闻就较多。欧洲公司股权相对集中,更追求规范,金融风暴中倒闭的相对少,主要原因是注重内部制衡。在中国,国企董事长、CEO都是出资人或出资人代表任命,行政级别往往差不多,这是先天的体制问题。CEO在经营层,是公司的“总司令”,执行第一责任人;董事长在重大决策层,对股东而言又属于执行层,是最终决策责任承担者,比如华东政法大学专家强调董事会是执行层,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代行相关职权。董事长是打双引号的一把手,对公司治理负有直接责任。董事长、CEO之间的磨合、沟通直接决定国企的运营效率。通常,对董事长、CEO的权限划分是明确的,但国企内部董事长往往越位,总经理“被迫”默认——董事长往往更老成,排序上又在前。按公司法界定董事长的权力是有限的,但是董事长往往拥有很多潜规则的权力,有句话叫人微言轻,董事长往往是人重言重。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他说在中国建材集团自己更像CEO,而任国药集团外部董事长时更像董事长。“更像CEO”其背后有历史、能力、人格魅力等原因,由此自然形成的威信,而外部董事长则是一个完善治理的举措。
  
  《董事会》:在您看来,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哪里?
  杨焕凤:我很少出现冲突的情况,所以也很难分析原因。我想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首先要完全融入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并为董事长以及其管理团队所认同和信任。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发生个性冲突的话,还是总经理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总经理是执行者,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配合董事长管理公司的助手,因为董事长是我们公司法定代表人。法人是现代公司制的伟大发明,既然称为法“人”,就有性格,除了法律规定的通性以外还有个性,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创始人或董事长的个性和风格。作为总经理和法定的代表人产生个性冲突,就好比你嫁给了一个跟你不合拍的人,那你能怪谁呢?至于技能,如果总经理确实认为自己的管理技能高超,但在实施管理时却没有得到董事长的认可而产生冲突,其实也是自己的失败,至少是沟通的失败。
  其实,制度是死的,无法涵盖公司管理实务中的大事小事。所以,无论是股权结构、治理结构,还是外部法律是否健全,都不可能是冲突的原因或结果,更不是解决冲突的方法。我想真正的冲突还是源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在这个层面是如果双方吻合了,就不会有真正的冲突产生。在我看来,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治理结构、内控授权等约定是规避决策风险、提高决策和工作效率的手段,并不是解决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冲突的方法途径。
  
  葛培健:中国有句俗话叫屁股指挥脑袋。董事会往往更追求稳健发展,经营层往往更追求跨越发展,跟他的业绩挂钩嘛,而董事长往往是组织部门或国资部门考核,跟公司业绩挂钩敏感度不高。在国企,如果一个企业董事长、CEO相处出很大问题,两个人都要同时调走。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将相和、哥俩好的局面。其实公司治理讲互相制衡,是应该有不同意见的。两者冲突的根源在授权文化。到底如何授权,授多少权?董事长往往怕授错人。第二是个性。性格决定命运。董事长、CEO都是高智商、情商的人,不仅仅是年龄、知识要互补,还要个性互补,都“个性化”就很难办了。第三是竞争压力。比如政治命运。我觉得CEO要学会谦逊,谦虚则无所不能。正如卡内基说的,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要谦逊。CEO要实干、低调,不要揽功。因为董事长是第一风险责任人,反过来应该是头等功。
  
  《董事会》:如何从制度设计等方面避免可能的分歧甚至冲突,构建符合未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机制?
  杨焕凤: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制度无法解决冲突。企业是一个商业机构,不是政治机构。在企业里,权利是服从于公司利益的,必须有利于企业发展,过分强调权利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一个决策的出台,往往是利弊权衡的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在这一点上,董事长是企业利益的最终受益者,没有理由反对一个有利企业发展的决定。除非他认为你的决定不利于企业发展。在企业里,建立治理架构和授权机制主要是为了规避决策风险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制衡关系。
  
  葛培健:应该从制度、流程来明确董事长、CEO权责。董事长要善于授权经营。董事长要把握有限角色,即战略决策、预算审核、绩效考核、风险管控。我当董事长10年从来不参加经理办公会。做董事长要抓大放小看远。董事长要多尊重CEO,这样有利于执行力,同时要能切中要害,及时提醒CEO。CEO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董事会》:还有哪些方法有利于协调CEO和董事长关系?
  杨焕凤:我觉得作为一个总经理,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个执行者,而不是企业领袖,董事长往往是企业的领袖。对多数民营董事长来说,企业如同自己的孩子,无论他做什么样的决策,本意都不是要伤害自己孩子。一个能够创建企业的人,一定有过人之处,有其优秀和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值得我们予以高度的理解和敬重。我有时会听到有总经理背后讲董事长的是非,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辞职离开,一个正直的职业经理人不能为自己不尊敬的董事长工作。
  当你放下自我,一切以企业的发展和利益为重时,你的任何判断和决定都不会和董事长有很大的冲突,你的团队也会有非常高的认同度,默契与和谐也就不成问题,因为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你是为谁,任何手段和技巧都不能掩盖一个利益自我的心,冲突往往和自我相关。
  当董事长的决定与你不同时,你一定要理解:或者他认为你让企业冒了太大的风险,或者你没有让董事长理解你的决定,总之,是你自己的错,要从自身找原因,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取得董事长的理解和认同。因为企业是他的孩子,他对企业的爱一定不亚于你或者甚于你。
  
  葛培健:董事长与CEO之间的默契、沟通和气度很重要。其中达成很好的默契度最难,达到柳传志、杨元庆那样更难。沟通度,要重视非正式的沟通,一个微笑、眼神就可以,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另外还有一个气量度,气度大了什么事都好办。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Diabetes mellitus (DM)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worldwide. Although DM with proteinuria is the ultimate result of diab
在上海汽车日前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对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关于国企机制的问题进行了反驳,胡茂元表示:"国有企业的确存在机制问题,但灵活的市场机制不是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虽然越南也受中国的文化影响,但各族人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依然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对同一个事物的表达有所不同,于是就出现不同的语
介绍了柴油的降凝方法,并重点对柴油非氢降凝的原理、工艺特点及前景进行了阐述,同时把SD-2型催化剂在柴油非氢降凝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参数进行了考察。
6月27日,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因病辞世。6月29日,在中芯国际召升的股东大会上,CEO王宁国意外落选新一届董事会。
每年一届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的评选又开始了,“圆桌精神”体现了董事会制度的精髓,
身兼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监事,孙建航坦言监事会普遍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角色有些尴尬、实践中期望的监督作用发挥比较难,但他也是监事会制度的拥护者。他对《董事会》指出,要改进制度设计,强调完善对监事的考核激励。  监事会何以尴尬?孙建航分析称,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高管人员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普遍不够,这与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监事群体的素质、监督能力存在一定缺陷,而强强才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是一股理性的力量。机构投资人的参与程度,关系到市场机制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在美国,由于机构投资者群体对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已达30%—40%甚至更高,成为最重要的股东群体,且机构持股量的1/3已被指数化,在监管政策的鼓励下,机构投资者开始从遵循“华尔街准则”(用脚投票)转变为“积极行动主义者”(用手投票)。而欧盟上市企业由于股权集中度相对较低,机构投资者可有
兄弟间各尽所长、配合天衣无缝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当他们的个人愿望和团队目标有效结合时,个体局限会被超越,协作意识会被增强,其结果必然是一加一大于二的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出自《周易·系辞上》的这句话比喻只要两个人同心合意、一起努力,其锋利程度足以能把金属切开。  从古至今,这种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嵌入到中国社会当中了,尤其家族企业的兄弟模式更容易把这种文化规则泛化到实际中去。
职工董事是我国国企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公司法》对国有独资和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强制性规定应当有职工董事,但是,现实中产生的职工董事基本上是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种“贵族董事”由于不是基层一线职工,因此也被认为不能代表广大普通职工的利益,与一般人认为的制度设计中职工董事应该是基层一线职工的想法有很大的偏差。    职工董事并未排除“贵族”    职工是一个非常泛化的概念,特别是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