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螟黄赤眼蜂种在寄主卵上繁殖及生活力比较试验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8229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在三个不同地区采集同是寄生在甘蔗条螟卵上的同种螟黄赤眼蜂,进行杂交试验,并在人工寄主卵上进行抗病力测定,在柞蚕卵上繁殖作卵粒寄生率和卵粒羽化率比较,以红旗蜂最好。说明不同地区来源的同种螟黄赤眼蜂,在人工繁殖力,特别卵粒羽化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人工大量培养同种螟黄赤眼蜂的蜂种选育和标准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In this paper, we collected the same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parasitized on the eggs of C. saccharum in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to carry out the hybridization test and determined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the artificial host eggs to breed on oak eggs Parasitization and emergence rate of eggs compared to red flag was best.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artificial fecundity and the emergence rate of special eggs in the same species of Trichogramma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其他文献
一、害虫综合防治概念的提出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机合成化学农药问世,药剂防治成了害虫防治的主要手段。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出现了种种弊端,因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毒株1980年8月~1984年3月,我们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所豆类试验圃,土肥所绿肥试验圃和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蚕豆试验田。在蚕豆和田青上采到表现斑驳症状的BB—川Mo③
秕杷灰斑病两种病原菌Pestalotia eriobotrifolia和p.adusta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相似,它们都能利用玉米粉、葡萄糖,果胶及纤维素作碳源,利用无机氮及有机氮作氮源。在黄豆葡萄琼
本文报道的是1985~1987年期间对浙江省桂花病害调查研究的结果。共鉴定出病害16种,其中赤叶斑病(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褐斑病(Cercospora osmanthicola)、炭疽病(Col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是广布于我国各麦区的一种害虫,也是传播小麦黄矮病(即国外BYDV)的优势介体。六十年代,新疆、甘肃曾对全周期生活型麦二叉蚜生物学特性
近年来,我国南方稻区种植的水稻品种绝大多数对白背飞虱表现不抗虫,部分地区白背飞虱的虫量和危害超过了褐飞虱。以中稻受害最重,因为中稻的分蘖期至孕穗末正是白背飞虱产卵
灭蚊苏芸金朴菌(H_(14))1897菌株半固体发酵试验结果。在5种自选培养基上选出发酵物毒力较高的培养基进行L8(2~7)正交试验,所优选的培养基发酵物(0.5ppm)对致乏库蚊三龄幼虫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营业税问题的复函1995年9月20日财税字[1995]71号国内贸易部:你部《关于请审查确认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免征营业税等税费的函》([1994]内贸函外贷字第969号
前言几十年来各国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并无有效可行的方法。有些国家曾采用土壤熏蒸或嫁接的办法以达防病目的,但这些办法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是值得商榷的。近几年来,我市采用
用无致病力产细菌素拮抗菌MA-7和nOE-104,分别对细菌素敏感菌LE-101用病土在室外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A-7和nOE-104都能推迟并减轻发病,而MA-7的防效显著优于nOE-104。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