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意书风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北宋时期楷书的影响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代书法家们对于法度的极致追求,使得宋初书坛一直笼罩在因循守旧的阴影之中。直到由苏轼、黄庭坚、米芾所引领的尚意书风的兴起,才突破了唐代法度的束缚,进入了追寻创新、张扬个性的自由创作时期。北宋书家大多兼善楷书,但投入更多精力的却是书写更灵活、表达更自由、更能抒情达意的行书和草书。以法度为主的楷书在唐代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在宋代却逐渐衰弱,文章从尚意书风入手,分析尚意书风形成的原因并探究其对北宋时期楷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尚意书风;北宋;楷书
  一、尚意书风的兴起
  (一)社会背景
  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北宋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便采用了“重文抑武”的策略,他吸取了前朝覆灭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此同时,他通过文化政策重整了五代衰坏的社会风气,儒学也开始逐渐复兴。在北宋王朝存世的167年间,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其在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领域却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北宋初期的重文政策使文人的地位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寒门出身也能和世家大族有一样的机会一展自己的抱负。在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带领下,北宋的治学风气极为优良,文人士大夫们热切向学,但欧阳修却说:“圣宋兴百余年间,雄文硕学之士相继不绝,文章之盛,遂追三代之隆。独字书之法寂寞不振,未能比踪唐室,余每以为恨。”欧阳修的感叹不是没有道理的,宋初的书法大体是来自五代的自然传承,此时的书法家大多是先朝遗民,这也使宋初书风显露出衰陋、狭隘之气。
  雕版印刷术在北宋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印本文字的书法风格以颜、欧、柳的楷书为主,流传甚广。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对楷书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减弱了楷书书写的需求,这也直接导致了经生及书记等官员配比人数减少。由此,大众对于楷书的审美也较为固定,楷书的艺术性、风格的多样性被大幅削弱。
  北宋科举制度的改革,对书法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北宋的科举制度与唐末相比,有较大改善。北宋初期的科举虽然大体延续了唐末旧制,但是针对唐末科举的弊病也实施了相应的整治措施。
  (二)尚意书风兴起的原因
  1.禅宗思想的影响
  唐代中期以来发展迅速的佛教禅宗思想,直至北宋依然盛行在士人圈里,影响着士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为了整治朝中风气,恢复五代以来衰坏的纲常,北宋的统治者极力推崇儒学,也间接地对禅宗思想产生了冲击。然而这种冲击并未击垮禅宗思想,反而迫使禅宗思想和儒学思想融合得更加紧密。北宋士人在政治日益黑暗、民族矛盾剧烈的环境下,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使得禅宗思想比儒学思想更受士人们的偏爱,对其艺术理念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禅宗思想中的“明心见性”“直指本心”“不修之修”,为尚意书风打下了思想基础。士人们受此思想影响,逐渐摆脱了唐代崇尚法度的限制,更倾向于抒发自己内心情感,文艺理论与艺术创作也更加趋于自由化。北宋初期文坛领袖欧阳修虽然极力推崇儒学,但其对书法的见解仍然无法摆脱禅宗思想的影响,其书法思想暗合了禅宗思想中的“直指本心”。苏轼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的观点与实践突破了唐代法度的限制,其对字形的处理变得更加大胆,个人风格更加明显,这是书家个人思想和审美意趣的集中体现。苏轼的书法观念深受禅宗“不修之修”的影响。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坛两代领袖,影响力极大,直接影响了北宋士人对书法的审美,使得书法风气一步步摆脱了以往对于法度极致追求的理念,逐渐形成了重视自由、自我的审美理念,为北宋尚意书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书法功能向实用转变
  自五代以来,士人群体一直抱有重建纲常、整治政治秩序的愿望,北宋初期的政治家与文坛领袖皆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实用为主的思想潮流,这一思想潮流持续地对北宋士人造成影响。
  北宋的科举制度使得大众把目光从书法的艺术性逐渐聚焦到书法实用性上。唐代科举,无论是贡举还是铨选,书法都列为重要的科目或作为任用的先决条件。北宋初期延续了唐代的科举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有一定的弊病,即很难选拔到真正有才干的官员,因为考试的内容主要在诗赋与墨义上。北宋的统治者很快发现了这种状况,并针对这种现象做出了改革。统治者把取仕的权利大都集中在自己手中,采用了糊名和誊录的措施,从根源上解决了世家大族科举作弊的现象,这使得寒门子弟与世家大族能够相对公平地进行竞争。誊录措施的实施,使得书法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逐渐减弱,加之北宋政治家与文坛领袖对实用主义的推崇,士人们开始逐渐放弃科举考试中“楷法遒美”的书法追求,转而倾向更易表达个人情感的行书。书法回归实用主义也为士人自由书写、自我表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尚意书风的发展。
  二、尚意书风对北宋楷书发展的影响
  (一)尚意书风产生前的楷书发展
  汉末魏晋时期,楷书已具雏形。目前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位楷书大家是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当时楷书尚处于萌芽时期,尚未褪去隶书笔意,所以钟繇所书虽楷书面貌较为完备,但结体与笔法仍受隶书影响较为严重,有很浓厚的隶意。楷书发展至东晋,在王羲之新体书法的引导下,楷书开始摆脱了隶书的束缚,向俊逸妍美的方向发展。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外族入侵,北方书法的生态环境退化,趋于原始。相比于南方世家大族妍美流丽的楷书书风,北方的楷书风格则以生拙的形式出现;相较于南方较为严谨的楷书样式,北方的楷书风格以浓厚的趣味性展现在大家面前。北方风格的楷书也叫作魏碑。
  隋朝政治统一,南北文化融合,南北的书法风格也在继承与发展中相互影响渗透,形成了新的楷书风格。初唐时期以欧阳询为代表的书法家原为前朝官员,这一时期的楷书风貌也基本与隋朝相同。之后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当时的楷书风格也基本确立了唐楷法度的基调。盛唐时期,颜真卿继初唐之余续,在原本的“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基础上,加入了篆隶笔意,楷书风格为之一变。总体而言,颜体的特征是:正大、凝重、雄伟。其书法风格与盛唐时期恢弘宏大的气象相匹配,形成了书法史上第二座高峰。楷书发展至晚唐,以柳公权为代表的书家把法度推向了极致,点画精道、一丝不苟,唐楷发展至此已到达顶峰。同时,由于法度过于严谨,书法家们过于重视书写楷书的程式,导致楷书的变化空间极为有限,这也为宋代楷书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五代时期的楷书已初露衰败之态,书法风格以五代时期书风为主,局限性较大,并无新意。直到尚意书风兴起,北宋时期楷书的发展发生了变化。
  (二)尚意书风的影响
  受禅宗思想及科举制变革的影响,北宋士人们已经逐渐厌倦唐代法度森严的楷书书写模式,他们深知楷书在法度上超越唐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士人们思想更为活跃,既然在法度上难以进行超越,那就从精神气质方面入手。他们认为书法应该有生命,既要生存在法度内,又要有自己的精神特质。
  尚意书风的重点是书法家们进行自我表达和情感抒发。在楷书的书写过程中,很难体现出书法家的个人情感,在楷书日常书写需求下降后,行书成为主流书体。行书相较于楷书,其结构更加自由、书写更为流畅、用笔更加灵活,与尚意书风的精神内核更为贴合。这使当时的楷书之中多有行书的笔意,独具一格。
  北宋时期的尚意书风在禅宗思想及政治因素影响下产生,在士人阶层被广泛接受,书法整体从尚法转向了尚意。虽然多种因素导致了北宋的楷书逐渐没落,但在尚意书风的影响下也涌现了一批将行书笔意及个人情感带入楷书创作的书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楷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修.六一题跋:丛书集成初编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5]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书法发展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音乐类实践课程线上教学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指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于音乐实践课程的意义,对音乐类实践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音乐;实践课程;线上教学  注:本文系2018宁夏教育厅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音乐专业实践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NXBJG2018078)阶段性成果。  一、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更加重视体育事业,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更是印证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文章以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为例,依托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剖析冬奥会结束后与冬奥会有关的文化遺产所面临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探讨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六个方面提出保护和传承张家口文化遗产的实施策
期刊
摘 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认识到美育素质教育理论实践的必要性,并付诸行动。鉴于此,文章对高校美育素质教育进行概述,分析了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理论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理论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理论实践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规划课题“高校美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H1
期刊
摘 要:大学艺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中之重。但是,当代大学的艺术素质教育仍面临若干问题,如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知不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模式滞后等,这些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艺术素质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加强艺术素质教育的培养力度等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素质;素质教育  注:本文系湖南省十三五
期刊
摘 要: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自己特定智力成果、商誉和其他特定相关客体等享有的权利。传统知识产权一般分为两大类:自成一体的著作权和由专利权、商标权组成的工业产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多的新型知识产权被纳入了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畴,如科技成果财产权、地理标志权。文章所提及的以文化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其保护、开发、创造及生产这一系列的行为不仅涉及与财产权息息相关的工业产权,还与新型的知识产
期刊
摘 要: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艺术,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其承载的艺术审美与人文精神对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相关产业,各个高等院校相继开设陶艺专业或在其他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开设民族陶艺课程。文章立足于以坭兴陶为载体的民族陶艺课程,围绕课程的教学目的,改革课程的教学理念,阐述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以促进高职艺术类课
期刊
摘 要:构图学是美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如何构图是美术创作者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作品创研的重要部分和专门学问。构图学课程主要讲授美术作品构图的基础知识、典型作品的构图原理和作品创作的構图方法。该课程适用于美术专业及美术相关课程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者通过单元式在线视频课程学习,可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文章从学科基础性、课程适用广泛性和在线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三方面分析构图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行业都逐步走向多元融合发展的道路,经济领域尤为明显,文化更是如此。文化交流往往要扎根于时代背景和地域民族,因而文化往往带有相当大的差异性,这一点在音乐方面体现得也比较明显。在开展音乐研究时,要注意到多元性在音乐文化中的地位,要考虑到诸多的影响因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不同的文化又是共通的。因此,研究音乐文化以及教育教学一定要注意多元文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艺术歌曲的特点,论述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关系,即在情绪、旋律、意境方面的相辅相成关系以及在节奏、音色、音量方面的对立转化关系,以期促进艺术歌曲的创作、演绎发展,保证艺术歌曲质量。  关键词:艺术歌曲;声乐演唱;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都是艺术歌曲的重要部分,想要保证艺术歌曲的质量需要将这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提升其配合度,避免走入“独立论”和“模式论”的误区。用钢
期刊
摘 要:鲁迅小说主题多元,意蕴丰厚。反封建主题无疑是鲁迅文学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道风景,而孤独主题亦是不可忽视的一抹色彩。孤独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亦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抒情的话题。文章以《在酒楼上》为例,围绕一种气氛、两个故事、三种转变,探究鲁迅“孤独与自我”的生命本题,体会其散发着月光般寒气的孤独内心。  关键词:鲁迅;孤独;自我  在存在主义中,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创造不同的本质。那么,人类可以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