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小说《人生》的精神主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生》主要描述的是农村的知识分子进入到城市中生存的状况。在农村与城市的交叉地带是高加林的城市生活领域。这里是一个矛盾的区域,也体现出高加林的矛盾选择。农村青年进入到城市中奋斗,却需要面临功利与爱情的独立、现代的价值观与传统道德的对立,进而将中国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这一社会性问题提出来。本论文针对路遥小说《人生》的精神主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人生》;路遥小说;精神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引言:
  《人生》的故事情节在城乡交叉地带发生。这是一个特殊的地带,各种二元对立的生活都在这个地带呈现出来。农村的知识青年高加林在这样的地带生存,所面临的诸多矛盾令他困惑。目前,城镇化发展进入到攻坚阶段,农民进城依然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重新阅读《人生》,其现实意义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而且不失文学艺术魅力。
  一、《人生》中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生存状态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到全面改革开放时期,商品经济环境下,农村的保守被打破,城市的文明对农民产生了非常大的诱惑力,使得农民不再困守着土地,而是走出农村,走进城市文明。此时的农村青年不再甘于守着土地生存,而是要走出去,进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当他们进入到城乡交叉地带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不禁产生质疑,心理上也会存在不满。
  路遥早年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是,他也认识到农村的落后不仅是在经济上,更多的是在思想观念上。通过小说的创作,将农村人的封闭保守以及面对城里人的心理自卑感揭露出来。城市与农村都要各自的文明,但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城市与农村是处于对立状态的。农村是经济落后、思想观念保守的,城市经济富足,充满着现代化的气息。通过路遥所创作的小说《人生》,就可以认识到路遥对城市的吸引力使持有肯定的态度的。
  《人生》的故事就是在城市展开的,城乡的差别也从中体现出来。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很明显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被扩大化了。高加林作为农村的重视分子,希望走出农村,走进城市的空间生存,不在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而是希望用自己的学识创造更多的精神食粮。高加林的这种想法事实上是追求城乡平等的生存观念。家庭出身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对人生的追求则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权利,也是将自己的存在价值体现出來的权利。高加林是充满理想的,而且具有非常强的进取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城市文明生活。终于,高加林考入到县城的高中学习了,他走出了自己生长的农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理想。此时的他对于父辈们简单的生活方式和农业劳作是心怀不满的,他要以新的视角认识社会,为自己寻求新的生存之地。城市的生活是眼花缭乱,他编织着自己的梦想,憧憬着自己的未来,积极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付出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高加林并不是一个完人,他的好胜也证明了他的需求,但是,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高加林这样的人物存在也是一种必然,对于时代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的文明对于很多的农村居民而言是一种向往,农村的落后是愚昧的体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使得高加林成为了边缘人物,生存在边缘的环境中,对于他们而言,到处都充满着矛盾。
  二、《人生》中传统道德与现代观念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明显的,除了观念上的差异,环境的差异是最直观的。农民常年在土地上耕作,常年在封闭的环境中,过着日出耕作、日落休息的生活,并不会伴随着时代的轨道而发展。但是,农村人是敦厚、善良的,这也是传统美德。这些都在《人生》中有所体现。
  德顺老汉善良、正直,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态度,而且宽容、备受尊敬。他理解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而且还给予了鼓励和支持。受到打击的高加林回到家乡,德顺老汉并没有看不起,而是用温暖的话语对高加林以安慰,让高加林感受到了爱。巧珍是单纯善良的,对于高加林的离开,她并没有怨言,虽然感到心痛,也为自己爱的人一如既往地支持。当高加林回乡的时候,巧珍依然接纳了高加林,而且还伸出手给高加林以帮助。黄亚萍与高加林的爱情受到了家庭的阻挠,与黄亚萍恋爱的张克南是被认可的,对于高加林更是嫉妒的鄙视,而且还出言不逊,事实上,这些都是用于表达城里人对农村人的排斥心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遥所创作的小说《人生》描述的是中国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农民进城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生存的状况。30多年过去了,农民依然大量地涌进城市,使得无数个高加林依然存在。高加林作为农村的知识分子,在城市中生存的矛盾心理以及面临的各种困惑都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在深入思考的同时,还要予以解决。这正是路遥小说《人生》的表达意图。
  参考文献:
  [1]吴婉婷,权雅宁.交叉地带的矛盾人生:重读路遥《人生》[J].陇东学院学报,2013,24(04):50—53.
  [2]石天强.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文化意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42—143.
  [3]王昭,傅宗洪.矛盾心态下的双重人格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27—129.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方方的创作表现出对知识分子生活和命运的深切关注。2013年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仍然延续了这个主题。小说书写了新世纪浪潮下年轻一代的知识者涂自强的个人
摘 要: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能抒发感情,最能真实地表达内心情感、并触动人心灵深处的艺术。藏族女作家严英秀热衷于以细腻的手法书写女性的情感生活,她的许多小说或以歌名命名,或在文中夹杂着歌曲歌词,这种杂语体的表现方式与她个人的审美趣味、成长时代及其生活环境都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论述其文中的歌曲对主题的彰显、人物心境的表达以及对故事情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严英秀;小说;歌曲  [中图
摘 要:民族性的思维方式赋予同一意象的不同解读,遗传保留的无数相同的经验在民族的心灵深层印刻成渠,原始的意象是文学艺术的创作的源头,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在“集体无意识”中更容易被解读与理解,由此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玻璃”作为一个汉代外来词,在发展中逐渐被注入中国化的文化内涵,由单一的物质实体,即玉名或水晶,逐渐用以形容平静澄澈的水面,或是明净的天空等等,现当代以来,“玻璃”更是突破了外在形状的意象营
摘 要: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尤为关注,其小说《草房子》以富有诗意的唯美笔调将一个鲜活的儿童世界真实地展现给读者,融入其中的是自然之美、童真之美、人性美和人情美。作家以悲悯的情怀在对儿童的关爱中,探寻孩子们人性深处最美好、永恒、有价值的东西,让读者去体悟少年的心灵成长之路。  关键词:自然美;童真之美;悲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
鲁迅在小说中创造出独特的“看与被看”的模式,形成视角交错的“聚焦网”,尤其是对第一人称内聚焦的运用,将读者、作者、文本紧密联系,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摘 要:我国现代现实文学主义正在随着中国的逐渐发展而出现很多的变化,我们作为新生的一代,社会的文明发展需要我们注入新的活力。而通过文学学研究会的相互讨论,能够对我国目前现代现实文学主义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有个清楚的认知。本文就当前我国现代现实文学创作中存在的不理性方面进行简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现代现实文学;发展趋势;文学研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语文教学之中,很多时候教师都反复强调作文写作应当情感饱满、措辞准确、合理用词,将语言特色体现出来,如此才能写好作文,才能获得高分。对此,大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达到教师的要求。其实,在笔者看来学习和运用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就能达到教师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如何运用鲁迅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鲁迅文学作品;语言特色;运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摘 要:丁玲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她实现了小资产阶级主义文学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转变。丁玲在自己的小说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有不同的追求和性格,但这些女性人物都表达了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意识,彰显了女性的魅力。本文主要就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丁玲;小说;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隐蔽的脸—藏地神子秘踪》以康巴藏族人民的生存状况、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认同或反思描写为基础,架构起了藏族历史上重要的三个历史时期,反映了历史时代的更替对康巴藏族
十余年来,凯普九歌影视策动坚持执行准确的传播策略,以高品质影视广告打动消费者,达成客户传播目标。2006年,凯普九歌影视策动继续与著名品牌通力合作,携手打造出一批影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