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跤术之探(上)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y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抵也叫角力,即为中国传统式摔跤。
  摔跤属于放下兵器后的一种双方徒手竞技武功。
  摔跤属于中国传统武术中踢、打、摔、拿的范畴,是武术领域的组成部分。
  在《礼记·月令》中明文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摔跤:”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汉朝大文豪张衡作的《西京赋》里面也涉及到摔跤:“……夫力相对以手击格谓之角抵”。宋朝裴骃在《集解》中注释说:“应劭日:战国之时,稍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为角抵”。今看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张郃自来山顶观望,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二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足证当时蜀营把相扑列为练兵手段。晋书也有论“角力”的内容:“……角力则角量力,取其工巧钝拙分其胜负,故谓之角力是也,然则名言有雅有俗,雅则为相扌费(音费),俗则为相扑。”按相扑古时算是俗称,在荆、襄等地俗名亦称相杈、相搏、手搏。按古释名日搏,是指广搏,以击之也。在晋代相搏、手搏、相扑并称,因区域方言不同,但对摔跤来说以“搏”和“扑”字为其主要基音,宋朝还把摔跤作为宫庭中的比赛和表演项目,设有专门的相扑组织和掌理训练,在民间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并且沿用古名组成“角抵”社,每届争霸筑露台作为跤场(到宋朝已渐通俗用“跤”字)并对胜者授奖以资鼓励。清朝各代皇帝均大力提倡摔跤,在领侍卫府设有“相扑营”。总之这项活动繁多的名称,讫今最普遍的是称摔跤。延革中国传统摔跤术的发展,它与武术同源,是适应远古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生存除持武器防御以外,还利用徒手搏斗的方法。在长期历史变革中,摔跤从武术的范畴中发展为表演及现代竟技体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国式摔跤运动同其它传统体育项目一样,获得了新生和发展。1953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审定颁布了《摔跤比赛暂行规则》。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摔跤运动规则,也就把摔跤单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使这项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时期。195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中国式摔跤运动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再度受到重视。中国式摔跤所具有的健身、娱乐、防卫等功能正在被广大群众认识和接受,参加这项运动的群众队伍正在逐步壮大。随着体育产业的兴起,中国式摔跤在市场运作中将逐渐显示出来 ,中国式摔跤产业化已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式摔跤与市场接轨,为这项运动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及灵活的发展机制。
  下面将我们多年从事武术活动,对中国式摔跤的锻炼和理解,仅举个例,供同仁参考研究,并诚恳希望广大爱好者及老师提出批评指正。
  


  
  一、跤术的基本姿势
  
  中国跤术要求非常严谨,它有着固定的基本姿势,这些姿势一般称为之“跤架”,这些姿势都是平时训练中形成的
  “跤架”的基本姿势是在才一出架的瞬刻间,上体成半斜面,两腿微屈;要求扣胸、紧臂、垂尾骨,头部要正直,鼻尖向前不得超过前脚尖,后脑不得超过后脚跟;两手指松开并拢成松握拳状,上手在前,底手在后,沉肩垂肘,两手高不过鼻,低不过嘴,这样为封门出架的上半身姿势 。跤架分为右架与左架。左脚在前时为左架,右脚在前时为右架;前脚为虚,后脚为实;身体重心前脚支撑承负全身40%重量,后脚支撑承负全身60%重量,后脚为主要站立基础,这样前脚为先锋,后脚为后卫。这种姿势在传统武术“形意拳”里面叫“三才势”即“三体势”。此动作姿势形成前后腿紧密相随。如属右架者其右手也在前,在前之手叫上手,捎后之手叫后手(底手),又称“上把”“底把”,前手抢把,后手辅助上手。
  


  1、左跤架(图1)。
  2、右跤架(图2)。
  3、右对左跤架(图3)。
  4、低架姿势(图4-5)。
  低架姿势是一种应对时的过渡性姿势,这是一种双方相互揪抓一起都进行防守时才出现的,突然低架矮下之后立即借力进攻。
  5、顺架(图6-9)。
  顺架就是对阵的双方都以右对右或左对左。顺架是双方在对摔时可灵活顺方向转圆圈,双方相互用前脚进招,无论是奔向对方前腿或后桩都很顺便。
  6、顶架(图10-13)。
  顶架就是对阵的双方在一方右另一方左,或一方左另一方右,双方的前腿(脚)互相顶裆,周旋起来形成一进一退。双方都是一边进攻时会感到别扭,只能使用滑步向后伸腿即可用招。
  
  二、跤术的基本步法
  
  跤架的前脚为先锋,后脚是后卫,这是摔跤中步法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走对步赢跤,走错步输跤“。步法在摔跤里是极为重要的,灵活的运用步法是每个跤手必须熟练的环节。跤术的基本步法必须掌握。
  在走架时右架向右转行或左架向右环行,不论走快步或走慢步,双脚运行一定保持走斜丁步;在摔跤的过程中一但要挪动,必须是底桩先走,横向跨步而前脚紧跟;在走跤步时前后脚横跨一尺而前脚跟步三寸,后卫保先锋,跤步永不乱跨。在摔跤时步法后退也可以,前脚滑退而底桩横跨,永远保持斜丁步的步伐。
  


  7、盖步(图14)。
  盖步需要很硬的功夫,它是使用各种填腰绊子的前奏,这种姿势很优美。
  8、背步(图15)。
  背步的主要动作步法是,左脚往后挪一步,身体随之左转身,这种步法也是使用各种填腰绊子的一个步骤,它与盖步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9、钻子脚(图16-19)。
  钻子脚是将对方施跤完成盖步或背步以后,步法背过来,在将往起背对方之时上体扭身,以两脚掌为轴,拧转双脚跟,转过脚后,脚跟不落地,这种拧转就叫钻子脚。拧转的同时弯腰、低头,后沙脚,蹬直双腿,方可见跤。
  10、滑步(图20-25)。(下转59页)
  滑步的主要动作是前脚往前一滑,后脚跟随滑动,滑动脚步,脚落于对方身后。
  11、车轮步(图26-27)。
  车轮步是手插入对方腋下时,必须往后大撤车轮步。
  12、冲步(图28-29)。
  冲步的步法是:前脚前冲,落于对方中门两脚中间,同时上底手将对方狠力挣拧,后脚前冲将对方踢翻。
  13、跟步(图30-31)。
  当把对方刁缠紧紧撮住,基腿向斜方向跳步,底桩跟步搓进,用棚劲将对方先往下闷按,将对方摔倒。
  14、弧行步(图32-33)。
  弧行步的步法是不走直线,而是弧行,走的是划步,向侧方向进步,也叫划切步。
  15、跳步(图34-35)。
  跳步是为了争取时间,前桩向前纵跳上步,后腿紧跟,把跳步和盖步汇成一个动作,跳过来是为了使底桩站稳,同时又扔腿使别。
  16、跨步(图36-37)。
  跨步也叫蹬步,是在对方使跤,为了便于插腿,在打腿之前先横进跨步再插腿,双臂向前跪切对方前胸,将对方摔倒。
  摔跤的步法很多,枚不胜举,不一一例举,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总之要在双方迂回时那些动作简捷实用,干净利索,应多多加一研究。好比钻步、卧步、相步、透步、三点步等等,都是一些较难的动作,希望广大爱好者认真地去感悟。(责编:高生)
其他文献
拳谚道:一胆二力三功夫。“胆”即心理素质,戚继光日:“较技必先胆向前,无胆空自眼明手快。”一个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在比赛过程中的发挥,初学跆拳道的人在实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陶渊明《拟古》九首和鲍照《拟古》八首为代表的“非专拟一人之作”的拟古诗,这是对传统的拟古诗以“拟篇”为主的拟作方式的突破。本文拟就从语言与意
方言节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方言节目的成功和夸张地域搞笑形象、偏重本土文化娱乐的当前方言电视特征,以及一种混杂地域文化的出现。本文认为,发展方言的地域文化,使之成
怎样培养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教育及其影响,在幼儿智育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所坚持的原则。
本人执教跆拳道多年,现就跆拳道训练和实战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作以下解答,希望能给广大跆拳道爱好者带来一点帮助:    问:跆拳道的比赛规则是什么?  答:现在大家从比赛中看到的跆拳道称为竞技跆拳道,又称为奥林匹克跆拳,所展示的技术并非跆拳道的全部,面是从比赛的观赏性、安全性出发对技术作出了一定的提炼和限制。也正是这种提炼和限制,使跆拳道引人入胜,深受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成为了“腿法的艺术”、“世
国电南自WFBZ原01型微机发变组保护装置中配置的发电机热工、断水保护、主变冷却器全停保护出口方式仍然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其他非电气量保护出口靠二极管与电气量保护出口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杰出著作,作者分别从文学本体论、创作论、发展论、欣赏论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其中关于文学欣赏的论述
艾米莉·勃朗特,不仅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备受争议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旷世奇才的诗人。天生的孤独和时常陷入幻想的天性使她沉溺于美丽的病态世界中抒发暴风骤雨般的漂泊,以一个流
对《诗经》的婚恋诗的婚俗文化的研究,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了《诗经》时代的人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本文就是从《诗经》中的婚恋诗入手,着眼于其中的婚俗,并根据人们的
本刊讯10月24日至25日,主题为“数字记忆:构建、认同与传承”的2015数字记忆国际论坛暨第六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共同主办。其主要内容包括数字记忆的采集、整合、保管、利用、展示等理论认知和实践成果,旨在搭建数字记忆领域的交流平台,加强国内外相关机构与项目的沟通,促进数字记忆理论和方法的丰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