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新型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目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几方面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养的高低关系到人格好坏,关系到涵养高低,关系到思维深浅,关系到成人成才,关系到民族存亡,关系到国家强弱,关系到社会进退,关系到人类祸福。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品质的优劣和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可以促进思维和智能的发展,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目前,就业的压力,考级的压力,情感的困惑,生活信念的缺失等等造成了大学生犯罪、自杀、失范、心理疾患等问题增多,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个性的养成,使人的精神获得整体全面的发展。
  2.提高人文素养是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以增强我们的精神竞争力,这是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法宝。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现代化的人。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专业,人文知识缺乏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按专业设院系,设置课程,培养“专门人才”,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教导学生做学问,研究学术,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对就业率过分倚重,大学生热衷于学习英语、考取职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考试,忽视了对人文课程的学习,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
  2.重功利,精神追求匮乏
  目前,我国高校越来越忽视人文系统教育,忽视引导学生做人。受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思潮抬头,在选择专业、学习知识及选择职业等方面存在着明显急功近利的倾向,大学生对金钱和物质过分追求,对理想精神追求却出现了精神真空。
  3.重个人轻集体,道德水平滑坡
  我国社会目前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大繁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重建时期。市场经济强调竞争,注重个性张扬,但并不是不注重集体观念,抛弃诚实守信、扶弱济贫的社会美德。宣扬个性,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要以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共治安为基础。尽管高校中不乏一批道德品质高的同学,但是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多。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宿舍、教室卫生脏乱差,使用大功率电器,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道德滑坡现象还表现在部分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只讲个人奋斗,不讲协作。有些学生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他人漠不关心,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三、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剧,受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开始出现多元化取向,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时,导致价值迷失和心理失衡。
  当今社会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就业时的低待遇高风险使得读书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很多大学生对未来不自信,对前途迷惘,甚至少数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充满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以上因素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也使大学生难以安心地学习,成为大学生人文素养低的重要原因。
  2.教育制度的弊端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教材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升学压力使文科生的人文知识仅限于高考的要求,很难真正影响学生的内心。到了大学,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大学教育应该培养的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具备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人,是心智成熟道德完备,具备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高校人文教育常常注重在课堂教学,而对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重视不足。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是埋头做实验、搞研究,缺乏最起码的哲学思想、文学知识、艺术熏陶、法律常识,现在大学生阅读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等方面的书籍,至于提高自身修养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问津,很多学生因为文字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3.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人。对这一特殊群体,我们不能一味地褒或贬,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特殊性。他们生活在信息泛滥,计算机网络发达的时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吃过苦。造成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膨胀的表现欲。进入大学,生理年龄已经成年,但心理年龄尚未成年,出现了心理和生理年龄的不同步。正如笔者所调查的那样,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分析
  1.构建人文教育的理念
  必须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高校领导全面科学的素质教育思想的教育,必须改变应试教育、就业教育的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才,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树立人才应该是具有综合素质、完整人格、全面发展等基本内涵的观念,使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师生员工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这种教育理念,促使大学生主动接受历史、文学和哲学熏陶的习惯,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净化心灵,健全人格,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品质精神教育、影响学生。称职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知识广博,专业精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使这个结构体系不断更新、补充、扩大;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以及社会良知;有优良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本领与技巧,通过“教”的高超技术把自己所具有的各种品德、知识、技能、信息等以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再通过学生的参与、吸收、内化,最后形成学生自身的素质。此外,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坚持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关心学生个体成长等。教师对学生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作用,应贯穿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3.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主阵地。要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需要在课程体系上进行结构性调整,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大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比重,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注意在专业学科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补充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观察问题,形成综合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认识方法,使学生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打好基础,培养适应能力,在整体上提高素质。要使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体现育人目标。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完整与合理,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4.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要构建自己的人文特色,兼容并包地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活动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修养,把对美的追求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同时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该结合主题教育、形势教育、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大型文化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定期举办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主题新颖的人文教育专题讲座;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提升平台;大力开展社团活动、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
  增强人文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和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道德情操,以适应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孟杰.培养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兼备的“健全人”[J].重庆教育学院报,2004(6).
  [2]刘兴亚.谈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122-124.
  [3]裴金涛.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0(5):148-149.
  [4]徐献红.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浅析[J].世纪桥,2009(9):83-84.
  [5]王珊珊,林志鹏,张水银.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选择[J].文教资料,2010(2):312-213.
  [6]闫建林.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7(11):43-4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等院校创新型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0331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优秀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班级学风的建设等方面对在开放式教育下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开放式;教育;辅导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有管理模式
期刊
家园共育是新的教育观的体现,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成长》中也明确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能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达到充分的功效。但目前家园共育沟通方式有:家园联系册、家长助教、亲子活动、网络平台、家长开放日等。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家园共育、沟通,能比较好地解决一些普遍性、普及性
期刊
【摘要】当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提高教学实效,选择适当教学模式,倡导以“学”为主,克服“填鸭式”的陈旧模式。然而现在的政治课教师往往采用“灌输”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活动教学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是一种探究式综合型的教学模式。幼师政治课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体验生活;小结梳理形成观念;迁移拓展形成习惯。  【关键词】幼儿师范;政治课;活动教学 
期刊
【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少高等职业院校专科生产生各种消极就业心理,其中不少毕业生产生就业自卑心理,这对毕业生踏上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负面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专科生就业自卑心理的形成有着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就业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过低和自信心不足。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自卑心理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形成相应的对策,这种探索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
期刊
【摘要】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仅用了短短两千余字便描摹出一个活生生的孔乙己,艺术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后期落第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导演孔乙己悲剧的整个封建社会制度,读后让人内心震慑不已。小说能产生如此强烈艺术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匠心独运的构思、巧妙的小说结构、别具一格的叙说过程,还有陪衬人物的精心塑造。  【关键词】孔乙己;人物形象;陪衬人物;封建社会制度    小说中有这样一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在对电子期刊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简述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期刊与传统期刊的对比分析,揭示电子期刊发展的必然性和方向性。  【关键词】电子期刊;传统期刊;电子出版物  期刊具有连续性强,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报道及时,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以及内容广泛等特点,就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在学术研究、学术发表以及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我国期刊业在当代也得
期刊
【摘 要】本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及其形式,接下来以我国的浙江大学为例,分析并讨论了浙江大学在三个历史分期内的组织结构形式,最后又结合浙江大学组织结构的改革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组织结构的理想模式进行了讨论与思考。  【关键词】组织结构;矩形;学部制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采用不同的高等学校组织结构形式,对于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究竟有没有一种高效、理想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可以
期刊
【摘要】《论语》这部儒学经典的翻译史长达200多年。在此期间,英译本层出不穷,多达50多个。其中,辜鸿铭和西蒙·利斯两位译者都富有创造性地翻译了《论语》,受到了西方英语读者的青睐。鉴于两个译本都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读者,本文拟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两位译者的译文,探讨两位译者采取了哪些翻译策略体现出目标读者的取向原则。  【关键词】目的论;目标读者的取向原则;《论语》译本研究   一、目的论关于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双证书”制度十分必要。本文以骨干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实施背景入手,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个例,重点分析其实施现状及实践成效,进而提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旨在为骨干建设市场营销专业践行双证书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实践  一
期刊
【摘 要】公共基础课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现高校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最少的时间,最充分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在师生互动中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民办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实现民办高校教学有效性,教学需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头,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不同生源的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学生发展规划,使学生能够获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