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开启经济社会转型新时代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a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内外历史看,户籍制度由于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及其发展,进而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毫无疑义,2014年7月30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将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再一次开启经济社会大转型的伟大时代。
  传统户籍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迁徙自由”的基本权利,公民可以自由迁移流动,自由选择就业和居住地。但在当时经济比较脆弱,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过度频繁的流动给社会管理和经济秩序的维护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于是政府自1955年开始采取各种政策性措施限制农民进城,并在1958年1月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比较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1975年在宪法修改案中,又正式删除了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这种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人为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由此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模式”。在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下,城市与农村以及城市之间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只有通过考大学、参军(提干)、招工(或者顶替在城市工作的父辈)、婚嫁等有限的几种途径,实现“鲤鱼跳龙(农)门”。
  传统的户籍制度把农民稳定在土地上,对保证城市粮食的供应,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身份限制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最大阻力之一。它限制了公民的正当合法迁移和就业选择,在城乡之间建立起一种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基础上的全方位不平等,农业人口也因此沦为“二等公民”,其各项权利因出身、地域而受到歧视。这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本质是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导致大量过剩劳动力只能以土地作为社会保障,被强制留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劳动,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自然进程,致使我国城市化率在1980年前的30多年中,一直维持在20以下的水平,尤其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流动与集聚,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等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中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源于这种户籍制度安排。
  户籍制度的变迁与改革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对户籍制度做出重大的调整。例如,1982年国家明确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劳务”。198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农民进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中,肯定了农民离土离乡从事小工业和小服务业的做法,基本取消了农民自发进城务工的限制。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又对户口管理做出了“四项改革”。即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父母投靠子女政策;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落户政策(即蓝印户口)。2001年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等等。一些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这些改革虽然在实际上允许公民自由迁徙,赋予农民进城打工的权利,但仍然没有彻底打破传统户籍制度固有的身份限制和不平等,制约着农民作为生产要素潜能的进一步释放。这集中体现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身上。一些名义上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地方,其就业和福利制度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因而,对户籍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来看,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意味着1958年以来以“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为区分标志的身份歧视与福利区隔被终结了。“农民”不再与“农业户口”直接挂钩,其子女不再被强制标签为父母亲的户口属性,而是依据其就业地点与常住地区申领居民户籍。同时强调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虽然有违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等改革宗旨,只是基于具体国情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也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
  户籍制度改革实质是人的全面解放
  提到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会带来制度红利。这种经济上的红利实际上是由人的解放带来的。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是人的全面解放,包括思想观念的解放、人的自由迁徙和人的潜能的自由发挥等。
  新的户籍制度改革首先赋予国人“法律意义上的平等”。随之而来的各种配套的平权改革,将使公民在就业、教育、卫生、养老、住房等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尤其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之后,可以理所当然地成为市民,其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权利,以及在居住城市参加高考与公务员考试的权利,都将得到落实。这些必将大大释放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为每一个人提供更多平等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及公共治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进而重塑中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方式和政治文化生活。
  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人口自由流动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劳动生产率、繁荣经济的最有效途径。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资源,在摆脱了传统的户口束缚,在由市场机制的配置下,对经济发展至少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巨大的人口进入城镇,不仅提供了新的劳动力、智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从1978年的17.9%增加到2013年的53.76%,很大程度上是公民自由迁徙权逐步分开的结果。而城镇化的发展又为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二是亿万农民将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村的土地会在城镇化过程中进行流转、托管、入股或重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与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而言之,新一轮户籍制度及其相应的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公民自由迁徙、自由择业权,为构筑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对盘活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缓解城市日益严重的“用工荒”,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将开启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新时代。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其他文献
新闻链接  @第一财经日报 在引入社会资本多年“只见文件、不见实惠”后,国务院今年推出首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80个项目,力求产生良性示范,让民资看到“诚意”。如今80个项目引资情况如何?《第一财经日报》近期从官方独家获得的一份报告显示,在首批80个示范项目中,截至7月底,共有33个项目不同程度引入了民间资本,占比41.3 %。官方人士对本报表示,目前看来这一比例并不算低,但大部分进入的民资是“早成
期刊
今年以来,随着全国、全市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长宁区工商联在区委和区委统战部的领导下,在市工商联的指导下,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广大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纷纷响应、积极参与,把守法诚信作为个人立身之本、企业发展之基,为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以组织宣传为先,营造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今年6月2日,区工商联召开了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信念
期刊
宝山区物流商会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与商会的年度工作、商会行业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企业思想困惑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实际问题作为抓手,着力确保规定动作有亮点,自选动作有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活动开展期间,商会紧扣“信念、信任、信心、信誉”主题,重点组织开展了“我与中国梦”系列活动。如:向40家企业赠送书籍《中国梦》,并开展《中国梦》读后百题问答;同期举办了“我与中国梦”征文活
期刊
新闻链接  @中国上海 全国工商联近日发布“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苏宁控股集团以2789.13亿元总营收继续蝉联榜首,联想控股、山东魏桥分别以2440.31亿元、2413.87亿元分列二三位,华为、正威国际、江苏沙钢、华信能源、大连万达、吉利控股、万科分列四至十位。民营企业500强绝大多数以实体经济为主,其中制造业有299家,建筑业60家。在国家政策鼓励的领域,民营企业投资稳步增长
期刊
新闻链接  @新华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的相关意见。会议指出,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政府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当前,重点要大力推进三个“强化”,开展两项“行动”,做到两个“规范”。一是强化预算约束。政府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能搞“账外账”。二是强
期刊
闸北区工商联北站街道商会正式成立于2003年,目前共有会员单位95家,商会紧紧围绕闸北区委统战部、闸北区工商联的工作要求,积极履行商会职能,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商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较好地发挥了非公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社区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构建和谐北站,开创闸北“南高中繁北产业”的新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商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狠
期刊
新闻链接  @中国广播网 59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上海金外滩国际广场正式揭牌。中民投今年五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亿元。作为我国首家“国字号”民营大型投资公司,中民投的参股股东都是大型民营企业,涉及机械制造、资产管理、环保、新能源、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参股或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近1万亿元。  专家声音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中民
期刊
上海市工商联夯实理论研究 深入实践“两个健康”工作主题  “两个健康”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既是各级统战部、工商联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市委相关文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也是在工作中把握发展趋势、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工商联紧扣“四信”内容,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更好地开展非
期刊
根据中央和市里的工作要求,金山区高度重视,把继续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履行工作职责,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工作抓手。今年以来,金山区在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紧紧立足地区实际,着力体现金山特色,各项工作推进有序、成效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启动突出“早”  一是学习开展早。市工商联区县党组书记会议后,金山区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
期刊
新闻链接  @解放日报 日前,福建省取消了34个县市的GDP考核。在全国范围内,明确取消GDP考核的县市已经超过70个。这些县市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告别“唯GDP论”时代,“淡化GDP,重视民生”将成为政绩考核的新导向。当然,“逐步告别”不等于“已经告别”。全面告别“唯GDP论”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甚至颇为艰难。至少,现在我们迈开了第一步。  专家声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