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疫情相关词汇的翻译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形象成为国家文化宣传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翻译作为语言交流的主要手段,在越来越密切的国际交流中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疫情相关词汇的翻译,很大程度决定了语言的受众如何思考中国疫情问题的视角。因此,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出发,探讨疫情相关词汇的翻译,能够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宣传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词汇;翻译技巧;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115-02
  基金项目:2020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疫情相关词汇的翻译研究”(项目编号:X202010143157)的部分成果。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交融、资源共享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两大主题。全球化日趋明显,国家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合作和交流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座孤岛,想孤立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面对命运共同体,共同抗击疫情的中国特色的专业术语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词汇在一些翻译软件及某些公众号上的翻译现状实际上仍存在用词不合理、胡译乱译、逐字翻译的现象,一些翻译词不达意,晦涩难懂,跨國际机构的工作人员等无法理解其真实意义,同时也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将基于命运共同体的疫情相关词汇的翻译进行分析与创新,尝试探索合理规范、简洁易懂、国际阅读者都可理解并且不会产生歧义的翻译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疫情相关的专业名词的特点
  (一)实时性
  疫情爆发后,我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英文名称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除此之外,此次疫情催生出了大量前所未有的专业词汇[1]。这些词汇的产生和发展高度体现了宣传语言的实时性。
  (二)概括性
  根据百度引擎检索结果及相关新闻报道,疫情隔离期间,各级人民政府发出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打破传播链”等一系列号召。这些号召为符合口号朗朗上口、简洁明快的特点,相对言简意赅,字面表述并没有完全说明语言含义。中文是意合的语言,语义的判断需要靠上下文背景和句子的语气作为辅助手段。因而这些词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战略措施的主要特点。
  (三)精确性
  在疫情防控阶段,政府对外宣传语中存在大量简化后的专业词汇,如“第一入境点”“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与口号类宣传语言相比,专业词汇的理解需要更高的门槛,具有专业壁垒。
  比如大众熟知的“非典”,其医学专业名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难以为非专业人士所理解。因而政府直接采用“非典”这一简略的名词作为宣传的基本词条。考虑到受众,疫情宣传词汇简化了专业词汇的专业性,提炼了其本质含义,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专业性。
  二、 疫情相关的专业名词的翻译原则
  根据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LAD)理论,人类儿童生来就有基本的语法关系和语法范畴的知识,并且这种知识是通用的。人类大脑以这种语法体系为依据,对所接受的具体的语言素材进行处理,并逐步形成一套个别的、内化的语法系统。因而人类对于母语的敏感程度远超出第二外语。[2]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汉译英时译者会遇到难以察觉的中式英语错误。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时刻秉持英语思维,最大限度地将中文语言的语气,情态还原出来。
  比如在2020年1月25日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生命重于泰山”。本句中“生命重于泰山”译为Saving Live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而不是Lif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ount Tai. 同样地,也不能根据字面意义直接翻译。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句,不能采用句式上的直译,而应该转换为祈使句,译为:Go where there is epidemic, fight it till it perishes.
  三、疫情相关的专业名词的翻译方法
  (一)增译
  增补是翻译中常见的变通手段之一。增译需要做到增词不增义,反而能使意义更加明确,文字更加通达。正如前文所说,中文属于意合文字,在一定的语境下呈现出其具体的意义。如果按字翻译,不足以说清含义及逻辑关系,导致译文的生硬别扭,因而翻译时需要酌情加以增补。[3]
  例如:中央媒体报道“这次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做出的重要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的责任担当。”其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的责任担当”,具体化增译为It reflects the Chinese Communist's care about the people, who always put the people in the first place.在译文中把“责任担当”的具体含义通过增加从句体现出来,避免了歧义和表述不到位。
  (二)省略
  省略同样是翻译过程中最为常用的变通手段之一。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一书中,将“准确(accuracy)”和“简练(economy)”视为翻译的基本要求;译者在做汉译英时,也要把握简洁,省去译文中不需要的成分。   例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翻译为A nation's war on the epidemic,句中省略了总体战、阻击战等中式特色的词汇。
  (三)意譯
  意译是指只保持原文内容,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在某些文本中,意译法减少了译文的歧义,使译文更加便于理解,同时简洁明了。
  例如:方舱医院,较为通行的翻译为temporary treatment centers,属于高度意译,着重强调其特征和用处。
  (四)直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是疫情相关的专业名词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手段。如“人传人”翻译为: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 be transmitted from person to person;超级传播者翻译为:super-spreader;居家办公译为:work from home。
  (五)音译
  在疫情词汇翻译中,音译主要体现在地名及文化词汇上,例如:武汉市金银潭医院:Wuhan Jinyintan Hospital;小汤山医院:Xiaotangshan Hospital。
  四、疫情相关词汇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基于疫情相关词汇特殊性和与其相关行业的高度关联性,以及用于宣传的鲜明目的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能力要求。
  (一)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
  作为一个合格的翻译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的素质就是良好的语言基础,不仅仅是母语的语言基础,还包括他所翻译的目标文本的语言基础。与此同时,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最通晓明白、简洁凝练的词汇,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本试图表达的含义,降低被误解的可能。
  (二)精准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转换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首要的就是阅读原文本,意即精准读取文本含义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要读懂文本本身的字面含义,更包括文本下暗含的“言外之意”——文本的时态,语态,作者想传达的态度。无论选择怎样的翻译方法和手段,译者首先要对文本内容有精准的把握,从而传达文本的精确内涵。与此同时,译者还应拥有可以迅速转换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转换不仅介于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类型的文本之间。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具象的符号层面,更要讲好符号背后的中国故事,传递出符号背后的中国价值。”世界正以多极化、信息化的趋势迅速发展,各国的语言文化激烈碰撞,如何客观地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是当今时代每一个译者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4]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出发,对疫情词汇的翻译进行分析,能对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并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舆情。
  参考文献:
  [1]粟千.跨文化视角下外宣翻译技巧探析[J].海外英语,2020(17):186-187.
  [2]粟千.英语外宣翻译理论探究[J].海外英语,2019(22):46-47.
  [3]李杭蔚.疫情阴影下的话语博弈:中国声音如何突围?[J].对外传播,2020(06):35-37..
  [4]朱名佳.“新冠”疫情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呈现——以China Daily和Newsweek上的报道为例分析[J].城市党报研究,2020(03):80-83.
  作者简介:
  肖湘媛,女,山西太原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英语系本科在读。指导教师:吴丽萍,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石家庄丝弦是石家庄地区独有的戏曲剧种,它的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也几经起落,本文对石家庄丝弦音乐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根据石家庄丝弦音乐不同的研究视角分为五类,呈现石家庄丝弦作为地方戏曲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 石家庄丝弦;戏曲;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89-
期刊
【摘要】 西方油画在中国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面貌,经过一代代画家们的艺术实践,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特色。本文以油画风景中的写意性为研究方向,将写意性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做了概括性的介绍,阐述了写意性油画的特征,以及近现代的一些代表画家,最后展望了中国写意性油画的未来。  【关键词】 风景;写意;油画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历史上的一部典型代表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取材方面,还是在演奏形式方面,均具有独特的魅力。《白毛女》是晋察冀地区广为流传的一个典型故事,地主黄世仁把佃户杨白劳逼死,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威逼利诱其女儿喜儿,将其卖给他人,喜儿经过千辛万苦逃脱“魔爪”,在深山之中生活了多年,头发全部变成了白色,一直到当地解放之后,喜儿才得以走出大山,并获得自由之身。该部作品对
期刊
【摘要】 中国“漫改”动画短片的前世今生,历经了形式与内容上的种种改变,如今创造出了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非人哉》也是新时代国产“漫改”的一个代表作,用轻松搞笑的风格,展开了对中国古代传统神话故事中各种经典角色的日常生活想象,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時与新媒体有着巧妙的融合,是新时代下“漫改”动画短片的一个典型。  【关键词】 新时代;漫改;动画短片;《非人哉》  【中图分类号】J954
期刊
【摘要】 基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日益发展。而红色旅游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独特方式,也日益走进民众生活。革命故居作为人文景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已成为红色旅游的主打产品。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革命故居在红色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革命故居;红色旅游;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文化馆在传递正能量、组织具有群众性质的实践活动以及提升群众文化水平的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职能与特点、作用以及相应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文化馆;群众文化;建设;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新兴词语“柠檬精”作为2019年十大流行语之一,以其新颖的形式和意义被广泛使用。本文首先研究“柠檬精”的来源和语义,又从认知角度探讨词语最初的概念整合过程。认为在概念整合的过程中,隐喻机制起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概念整合角度对“柠檬精”做出分析,旨在更好地说明其形成过程和机制。  【关键词】 概念整合;流行语;柠檬精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蒙古文古籍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少数民族的文化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蒙古文古籍文献是千百年来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累积中系统、多角度地展现了蒙古族精神、文化及思想多维度的精华与点滴。蒙古文古籍文献不仅仅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历史文明的宝藏。结合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收藏情况,进一步对蒙古文古籍文献进行研究与探索,开发蒙古文古籍文献资源,最终达成保护蒙
期刊
【摘要】 众所周知,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的一名皇帝,他非常热爱艺术,在他统治期间,设立了宫廷画院。他不仅在绘画方面造诣极高,对工艺美术也有深远影响。本文对北宋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的发展概况以及宋徽宗时期工艺美术对当代的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和生产工艺的作用及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 宋徽宗时期;青铜器;陶瓷;玉器;审美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BCC、CCL和网络上的大量的语料,探讨了“小姐姐”的语义源头,发现“小姐姐”的语义源头是类亲属称谓。“小姐姐”的词义演变是沿着两条路径进行的,一是从类亲属称谓变成亲属称谓,二是类亲属称谓的进一步社会泛化。最后,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小姐姐”一词的语义生成方式是“小姐姐”图式的概念意义和内蕴意义在被强化或弱化的结果。  【关键词】 “小姐姐”;语义;认知;图式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