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启蒙课程,由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构成。而问题意识则是探究活动要跨出的第一步,是学生思维的起始、创新的源泉,贯穿科学探究全过程。问题意识不但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热情,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在科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目前教学由于教学设计的局限、问题情境的单调和学习氛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无形中制约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导致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或不善提问,更不会在探究过程中勇于质疑,直接或间接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小学科学探究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会提问
儿童具有探究的天性,当他们处在感到困惑的环境中时,会本能地开始思考,这就是探究活动的起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用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在探究活动中及时点拨和引导,使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时的愉悦与自豪,解决问题时的满足和欢欣。
如《摆的研究》一课是学生学习了单摆这一知识之后展开的进一步探究。前一课中学生获得的知识经验是摆在同一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即摆具有等时性。而本课一开始,教师事先为学生设置了一些不同的摆,当学生再一次让摆动起来后,却发现这些摆却“不具有等时性”了。问题就这样摆在了学生面前,自然而然的学生就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猜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日常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时常有意识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那么在这样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便慢慢学会了提问,同时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培养与提升。
二、愉悦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回答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而赞可夫先生在《和教师的谈话》一文曾指出:“如果班级里能创造出一个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种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开展无拘无束的交流。”因此,良好的探究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紧张、压抑和焦虑感,使师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心情更加愉快。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在创设探究情境时,我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海绵宝宝和胖大星创设探究情境,并贯穿本课始终。如此轻松活潑的探究氛围是符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在这样的愉快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师生交往更加有效,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由此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三、有效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善于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探究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与基础。倘若学生的前概念中缺少相应的知识背景和能力,那么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自身知识面狭窄与思维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个体问题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加强有效的基础训练。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内容常常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把握科学课程内容这一特点,做好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期铺垫工作。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好预习内容,在随后教学中可以先引领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从而对本节课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活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在上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搜集他们眼中的各种岩石,以备上课之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成果,这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描述岩石的基本特征,而学生在描述过程中将存有疑惑:搜集来的这些都是岩石吗?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岩石?不仅为课堂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而且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更为其思维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夯实基础。
四、有序的科学探究,让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生往往过于崇拜教师并以教师所讲所授为真理,因此,通常不具有质疑精神。这种现象并非说明教师将知识点讲得清楚透彻了,而是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这样有意识、点滴、系统地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思维发展。
如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中,学生要掌握的概念之一是“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多数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都误以为物体越小,重量越轻,就越容易浮起来,而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想法鼓励学生质疑,并为学生提供萝卜、苹果或者橡皮等材料进行实验。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有序的、有规律的切割,并比较物体切割前后的沉浮状态。学生实验后,却发现亲身实验的结果与自己之前的推测相反,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这样的质疑探究实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研究基础的,在探究中学生思维灵动、大胆质疑,并有效掌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首先注重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用问题意识点亮学生思维与创新的明灯。
目前教学由于教学设计的局限、问题情境的单调和学习氛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无形中制约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导致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或不善提问,更不会在探究过程中勇于质疑,直接或间接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小学科学探究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会提问
儿童具有探究的天性,当他们处在感到困惑的环境中时,会本能地开始思考,这就是探究活动的起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用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在探究活动中及时点拨和引导,使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时的愉悦与自豪,解决问题时的满足和欢欣。
如《摆的研究》一课是学生学习了单摆这一知识之后展开的进一步探究。前一课中学生获得的知识经验是摆在同一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即摆具有等时性。而本课一开始,教师事先为学生设置了一些不同的摆,当学生再一次让摆动起来后,却发现这些摆却“不具有等时性”了。问题就这样摆在了学生面前,自然而然的学生就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猜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日常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时常有意识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那么在这样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便慢慢学会了提问,同时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培养与提升。
二、愉悦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回答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而赞可夫先生在《和教师的谈话》一文曾指出:“如果班级里能创造出一个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种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开展无拘无束的交流。”因此,良好的探究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紧张、压抑和焦虑感,使师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心情更加愉快。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在创设探究情境时,我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海绵宝宝和胖大星创设探究情境,并贯穿本课始终。如此轻松活潑的探究氛围是符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在这样的愉快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师生交往更加有效,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由此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三、有效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善于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探究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与基础。倘若学生的前概念中缺少相应的知识背景和能力,那么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自身知识面狭窄与思维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个体问题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加强有效的基础训练。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内容常常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把握科学课程内容这一特点,做好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期铺垫工作。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好预习内容,在随后教学中可以先引领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从而对本节课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活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在上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搜集他们眼中的各种岩石,以备上课之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成果,这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描述岩石的基本特征,而学生在描述过程中将存有疑惑:搜集来的这些都是岩石吗?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岩石?不仅为课堂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而且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更为其思维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夯实基础。
四、有序的科学探究,让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生往往过于崇拜教师并以教师所讲所授为真理,因此,通常不具有质疑精神。这种现象并非说明教师将知识点讲得清楚透彻了,而是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这样有意识、点滴、系统地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思维发展。
如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中,学生要掌握的概念之一是“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多数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都误以为物体越小,重量越轻,就越容易浮起来,而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想法鼓励学生质疑,并为学生提供萝卜、苹果或者橡皮等材料进行实验。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有序的、有规律的切割,并比较物体切割前后的沉浮状态。学生实验后,却发现亲身实验的结果与自己之前的推测相反,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这样的质疑探究实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研究基础的,在探究中学生思维灵动、大胆质疑,并有效掌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首先注重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用问题意识点亮学生思维与创新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