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引领下的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改革实践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ljk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宜基于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征,发挥育人自主性,进一步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结合石油特色应用化学专业《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主要阐述总体实施思路、主要举措、创新点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做法,为化学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细有机合成;石油特色;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思政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都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在一流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中,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关键[1]。近两年来,为扎实推进我校应用化学一流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积极响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高等教育新要求,我们对本专业的课程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了总体改革和实践,其中《精细有机合成》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思政元素,便于将思政教育融入理论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引领的同向而行[2]。因此,本文将以《精细有机合成》为例进行介绍。
  一、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精细有机合成》是面向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大三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授13种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工艺、影响因素和工业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精细化学品的分子设计合成,并树立绿色合成理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课程中涉及的精细化学品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课程教学目标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建设新目标遥相呼应。
  开课28年来,课程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教育目标,思考如何做到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育人?课程组教师党员所在支部是黑龙江省高校百优支部,广泛开展了系列经典著作、讲话研读活动,能够确保教师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途径提高教师的德育修养和思政理论水平;定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研讨和交流,共同商讨课程思政方案,做到了所有教师“都接受+能开展”思政教育。目前,本课程已先后被评为东北石油大学“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黑龙江省线下一流课程。
  二、课程思政总体实施思路
  (一)立德树人,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精细化工和油田开发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求,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学科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掌握现代精细化工和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大庆精神特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油气田开发、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从事科研、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或继续深造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依托石油石化大背景,围绕“化尾”产业链的延伸展开教学,特色鲜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精细化工在化工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化学计量学基础,掌握精细有机合成新技术,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反应历程、影响因素及反应工艺条件;能够借助精细有机合成化学思维,通过文献调研、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正确判断单元反应的过程和本质,完成有价值的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路线设计;能够预见精细化工相关领域可能产生的材料、能源、食品、生物、环境等问题,能从有机化学的角度出发,辩证给出基本可行的解决方案,有较强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二)精耕细作,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紧紧抓住精细有机合成课程知识覆盖范围广的特点,结合有機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绿色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油田化学等诸多知识,从化学原理到实际应用,从有机合成化学发展、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单元反应原理和工艺、典型精细化学品合成路线设计等多角度,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三)恰如其分,找准思政元素的课堂教学融入点
  秉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理念,要求教师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框架,做好学情分析,以学生进步和成长为第一宗旨,恰如其分地制定思政元素切入点,将爱国主义情怀、爱岗敬业精神、科技伦理、职业道德、铁人精神、强国使命等春风化雨般融入学生内心深处。
  (四)为人师表,做知行合一的引领者,实现“专业+思政”同向同行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必须关注所授课程相关的时事热点、认真讲好每堂课、科研活动中严守科技伦理是教师知行合一的基本准则[3]。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战场,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用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职业道德体现,与学生一起探讨专业知识背后的历史,专业知识发展过程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力争于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影响和教育学生。
  三、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举措
  (一)把握学情,深挖精磨,精准设计教学内容
  结合国家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按照“信息收集-方案布局-思政实施-归纳总结”工作模式,采取“五知一悟”(已知、未知、能知、想知、怎么知、悟道)模式进行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思政信息收集注重深挖元素、悟透精髓、打磨质量,方案布局注重再撰大纲,重做教案,思政实施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富有真情实感,归纳总结注重分析学生反馈,丰富内容,优化效果,持续改进。   (二)显隐结合,显性为主,多元方法实施教学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显性教育为主的理念,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学练体验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多时空,采用国家制度政策引导、情景创设和问题导向等进行思政教育。
  (三)线上线下,教法优化,思政教育如影随形
  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课堂讨论、案例分享、专题嵌入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政内容适时引入课程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其中“案例教学法”较为实用,经学情分析发现课程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常识衔接点分布广泛,比如外卖、网购、超市购所用的包装袋(限塑令),助力CO2减排的生物柴油(地沟油变废为宝),高危险性生产储存的硝化产物(化工厂爆炸事件),琳琅满目的美容用品(美容美甲美生活),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美食,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用途广泛的油田化学剂(大庆油田奋斗历程和发展形势,铁人精神)等等,都可以借助时事热点、著名有机合成大师、历史重大事件作为切入点,基于具有石油石化特征的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过程,围绕单元反应知识点展开教学。
  四、石油特色课程思政的创新做法
  课程教学立足我校实际,借助学校地处大庆的石油石化地域优势,在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衔接点的组织和挖掘上,顺应石油石化产业链需求,主要围绕“石油化工、石油化学、石油环保”一体化专业集群所涉及的精细化学品展开教学,讲述精细有机合成基本原理和生产工艺。
  紧扣石油石化特色,抓牢铁人精神精髓,通过大量鲜活地列举精细化学品在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产业链延伸、精细化工率提升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关联油田或石化行业专家的工作事迹,比如铁人王进喜、专家伍晓林等等,使学生体会学习掌握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的重要意义,培养专业自豪感,加强专业认同,使学生学习铁人精神,树立为国家石油战略、科技兴国、绿色生态中国贡献力量的主人翁意识。
  五、结束语
  课程组通过对以往教学中不经意的、或者有目的但不系統的课程思政做法进行梳理、挖掘和分析,制定了有特色、有成效、可实施的《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思政举措。相关举措便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理性思考、正确判断社会时事重大问题,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养,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植入学生内心,培养学生“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绿色、环保、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观;融入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行业信心,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诚信与金钱”观;并引导学生关注学科技术前沿,树立远大理想,普通人也要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建立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吴岩.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4-12,17.

[2]冯亚青,陈立功,张宝,等.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探索——以"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8,(9):50-53.

[3]吴亚,史俊,吴丽.有机合成协同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大学化学,2021,(36):1-7.
  


作者简介:牛瑞霞(1977-),女,河北保定人,博士,副教授,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系主任,从事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油田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工匠精神的主要场所,而高校将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对学生展开道德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能为大学生自身未来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还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和思考,并为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融合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有效促进高校对学生展开工匠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其教育部对退役士兵学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与一些在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退役士兵学员年龄、思想素质、文化程度等方面与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退役士兵学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难度。部队与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差异性较大,从而使退役士兵学员在校期间很难适应学校相对柔性的日常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职业院校退役士兵学员教育管理工作问题,提出针对退
期刊
摘要:结合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开设的《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对该课程教学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采用“互联网+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结合自身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实践;学生;实训操作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呈现在我们面前。病毒渗透、系统漏洞和黑客攻击等威胁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地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
期刊
摘要:成果導向(OBE)理念已经深入地影响到高校课堂教育,也是工程教育认证对课程教学的要求。然而课堂教学面临着学时少,内容繁杂,取舍困难等突出问题。从分析工厂设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出发,要求在整合知识框架体系基础上,提出工厂设计的规矩,原则,计算和作图的要求,整合已有教学资源进一步打造多样化成果方式的表现,形成在工厂课程教学中的讲、评、比、晒,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探索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工具性课程在培养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和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产生的一些非专业技术类问题,阐述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思路,坚持价值引领为主,隐性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做好本专业的顶层设计。为更好缓解和解决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实施课程思政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从培养方案、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考评体系和教师培养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性实践。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思政
期刊
摘要:高职理工类专业,尤其是电类专业(如应用电子专业),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并没有选考物理,所以进入高职后,在专业基础课(如电路基础)的学习上就有很大的困难。究其不喜欢物理或是害怕物理学习的原因,主要是物理解题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如何在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时,培养和提升他们的物理解题思维能力是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阶梯递进;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学习物理,做练习虽然是必须的。但更应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变迁,有很多大学生成为了拥有多职业的斜杠青年。斜杠式多职业发展就是指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工作和拥有多个职位的职业生涯发展,它的优势是拥有某一个强力的杠点或拥有整合多个资源的能力。但潛能的辨别与开发、爱好、技艺与职业的对接,工作、生活和健康的平衡,自我管理等是一直存在斜杠式多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几大难题,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以满足社会需求,善于弃取等若干职业发展策略。  关键
期刊
摘要:从传统的地表和空间测绘,发展成智能化的地球系统监测,在测绘手段和技术应用方面发生较大改变。必须进一步强化测绘教师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国际视野、能力素养,通过科学构建原则,有明确依据和目标提升测绘教师核心竞争力。即构建教师队伍科学化发展成效评价体系,制定智慧化和智能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开放型的学习平台,高质量的实现测绘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测绘教师团队;建
期刊
摘要: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爱国、处世和修身三个层面,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厚重的德育资源,使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开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还富有学术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综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
期刊
摘要:为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难题,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进行对接,服务地方行业,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途径。同时为打破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环节与实习实践环节之间隔膜的有效路径。文章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从院校和企业“双主体”层面出发,重点围绕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合作教育的问题,创新提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双主体”教育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招生规模的壮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