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在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心脏毒性的发生使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受限.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均表现出不同频度和程度的心脏毒性,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不同抗肿瘤治疗导致的心脏毒性作用机制复杂,氧化应激、DNA损伤、细胞凋亡等均可能参与.miRNA(microRNA)是细胞增殖、死亡、凋亡和分化的关键调控因子,其失调还与心脏重塑和心脏毒性密切相关.本文将对miRNAs可能参与不同肿瘤治疗所致心脏毒性发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监测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术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和循环肿瘤内皮细胞(circulating tum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CTEC)对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6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100例UC为试验组,46例尿路上皮的良性疾病和15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术前采用差相富集联合免疫染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SE-i
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力军。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并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思政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思政教育与现代互联网科技相结合、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等6个角度进行探讨。探索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针对中医内科学肠病专业教学现状与弊端,在中医内科学肠病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引入鱼骨图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及研究价值。学生不仅掌握了肠病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知识以及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增强了研究生的热情,提供了学生与老师间进行专业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着弊端,不利于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临床实践。医学教育需要探索和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改革教学方式的翻转课堂出现,并不断被推广。本文以医学教育的方式改革为着眼点,对翻转课堂在医学教育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课程思政”是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医儿科学应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儿科人才。本文基于中医儿科学的课程特点,通过绘制“课程思政地图”,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中医儿科学的课程教学中,确保思政内容与中医儿科专业内容的无缝隙衔接,保证授课的一致性。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在护患沟通课程线上教学的效果。方法疫情期间护患沟通课程采用线上教学,运用巩固基础知识,故事分享坚定信念,自我实践提升能力的三阶段“知信行”(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BP)教学模式。结果护生课程成绩优异;教学后护生的共情能力得分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后护生的沟通能力得分略高于教学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知信行模式进行线上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但沟通能力有待提升,还需不断实
为有效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在专升本学生的中药炮制学课程中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结果发现PBL教学的教学改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的探索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上的混合式教学法在线上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五年制医学本科(康复物理治疗专业)2018级的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5名,对照组45名。由同一名教师进行神经病学教学。问卷调查后,研究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比较2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评价主观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成绩(82.96±4.74)分比对照组(80.71±5.89)分高(P<0.05),且研究组学生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上的混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针对中药学专业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不高、知识点枯燥的现状,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有效提高中药学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依据“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通过分析历代哲学家对“天人合一”思想的不同论述,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即天、地、人一体观,自然界固有的规律,人与自然的相互规律,讨论了中医养生的整体观、顺时观、因人制宜、未病先防及形神共养等观点,并进行了一般性阐述,认识到中医养生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重在体现中医整体养生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从因时、因地、形神共养等方面,以辨证的观点奠定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观对生命的认知,体现了中医养生的思想和特点,凸显出中医养生思想的博大精深,为今天继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