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肠内营养治疗理念和实践经验的不断深入和强化,外科术后肠内营养的实施占据主导地位,肠外营养往往占于次要地位,常用于肠内喂养不足,或者无法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临床应避免将肠内营养的禁忌证或肠外营养的适应证扩大.相当一部分术后需要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存在复杂的并发症,且病程延长,往往需要重症监护治疗.由于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及代谢特点存在一定特殊性,需动态评估患者的能量及蛋白需求,并适时添加肠外营养.补充性肠外营养的启动时机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风险个体化实施,高营养风险患者可能需更早实施.肠外营养时可考虑静脉补充谷
【机 构】
:
北京医院外科ICU,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普外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肠内营养治疗理念和实践经验的不断深入和强化,外科术后肠内营养的实施占据主导地位,肠外营养往往占于次要地位,常用于肠内喂养不足,或者无法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临床应避免将肠内营养的禁忌证或肠外营养的适应证扩大.相当一部分术后需要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存在复杂的并发症,且病程延长,往往需要重症监护治疗.由于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及代谢特点存在一定特殊性,需动态评估患者的能量及蛋白需求,并适时添加肠外营养.补充性肠外营养的启动时机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风险个体化实施,高营养风险患者可能需更早实施.肠外营养时可考虑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并注意脂肪乳剂的选择,新型脂肪乳剂可能对外科重症患者有一定益处.本文就腹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的对象、目标、时机与策略,及近年来相关进展与理念作一评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一定裨益.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畲药化瘀降压益肾方治疗高血压血瘀证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高血压血瘀证并伴早期肾损害的患者72例,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血压,而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服畲药化瘀降压益肾方,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降血压、改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ET-1、NO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为69.4%,治疗组在降低血压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肥胖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主要由脂肪组织扩增引起.在人体,脂肪组织是一个动态的内分泌器官,负责能量稳态.过度肥胖通常会导致代谢紊乱、类固醇激素分泌改变、慢性亚临床炎症以及增加多种肿瘤的发病风险.肿瘤细胞与脂肪细胞的微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脂肪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配体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和脂联素等,可通过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脂肪细胞来源的游离脂肪酸及脂滴可通过FABP4、CD36等转运蛋白转移到肿瘤细胞中,提高肿瘤β氧化速率,产生大量能量,
目的 系统回顾并量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截至2020年1月31日,系统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资源、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Embase,使用STATA 15.0进行统计分析,合并纳入研究的OR及95%CI,同时根据地区、诊断方法、血清转氨酶水平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9篇文章4206例患者.在8项研究中,NAFLD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疼痛程度及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50例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量表(PG-SGA)及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疼痛程度、营养状况与生命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患者疼痛发生率为60%,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6%,其中营养不良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的患者(P<0.01);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致死原因之一,现在仍然是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分级一般为三级、四级手术,常需要全身麻醉,且手术范围大,对患者创伤打击大,导致术后恢复慢且延长了住院时间.近几年来,人们对医疗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从而改善疾病治疗的不良结局.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整合了一系列优化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其目标是通过减轻围手术期的各种应激反应,改善器官功能紊乱,加快患者术后康复.ERAS应用于结直肠外科,能够在不增加再次入院次数的前提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目前HCC的治疗手段多样,其中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肝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措施对患者的肝功能均有一定要求,因为各类治疗均可能对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带来损伤,而部分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本身即存在肝功能不全.因此,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可评估HCC患者肝功能的模型,以指导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是非常必要的.Child-Pugh评分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肝功能的方法,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体重、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和焦虑程度、睡眠质量以及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入选直肠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放化疗联合肠内营养组)及对照组(放化疗组)各42例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放化疗后体重变化、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变化;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不良反应、患者焦虑程度、睡眠质量、医患关系满意度组间比较,采用χ2及t检验.结果 研究组放化疗后体重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
目的 评估肺部肿瘤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肺部肿瘤SBRT患者191例,其中原发性肺癌118例,肺部寡转移病灶73例;采用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IGRT)配合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4D-CT)呼吸门控技术进行SBRT治疗,照射剂量方案为(50~60)Gy/(5~10)F,中位等效生物学剂量为100 Gy.放疗结束后1、3、6个月时复查胸部CT,评估疾病控制率及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同时进行长期随访,评估总体疗效.结果
口服营养补充是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患者首选的营养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口服营养补充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提高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对于实现营养治疗目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到来自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制剂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临床实践情境中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并不理想,亟待进一步规范口服营养补充的临床管理实践,以提升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具体内容包括:①营养治疗的最佳团队建设;②口服营养补充治疗计划实施前的患者评估;③口服营养补充患者的健康教育;④口服营养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