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 间:2016年9月12日
  地 点:江苏省盐城中学
  授课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李仁甫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吗?1968年。当时食指是一个20岁的热血青年。他曾经不能免俗,像大多数幼稚青年一样狂热过,然而他并没有失去自己的良知,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思想。所以当他写出一首首不满现实处境、向往美好未来的诗篇,并被大批青年学生追捧时,他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警告和审查。你们知道这首诗发表之后产生过多大的影响力吗?一位当权的领导曾经这样评价道:“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在黑板的一侧竖行,板书这十几个字)请同学们先看课文注释对这位诗人的介绍。(学生快速阅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信未来》。先请同学们自由吟诵,看看怎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
  (众自由吟诵,声音渐低……)
  师:声音渐低,说明同学们差不多已经把诗读顺了。现在我请几个同学单独来读,看看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感情、语气来。
  生1:……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生2:……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生3:……(同生1)
  师:三位同学读得都不错,但有一处差异较大,大家有没有听出来?
  众:第三节(即上面所引用的读法迥异的几个句子)。
  师:两种读法,究竟哪一种比较好呢?
  师:不同的读法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理解。要知道怎么读,不妨先来理解这几个句子。理解诗歌通常要抓住意象,你们看看这几个句子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
  生1、生3:“手”“排浪”“大海”“曙光”“笔杆”。
  生2:“手指”“排浪”“手掌”“大海”“曙光”“笔杆”。
  师:究竟哪一个说得对?
  师:我们先别忙下结论。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排浪”有什么特点,它能否压缩为一个字“浪”。
  (一位同学呈现出如梦初醒的样子)
  生4:“排浪”跟“浪”是不同的,“排浪”表明浪一道又一道地向天边涌去,这一道又一道的浪线看起来就像人的“手指”。
  师:大家看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正在这时,教室外面走廊栏杆上晒着的几根拖把突然地进入授课者的眼帘,于是他灵机一动,指着恰好疏密有致地平放着的拖把。)
  师:请大家开下小差,朝走廊看,几根拖把像不像“手指”?像不像由几个浪线组成的“排浪”?
  众:真像。
  师:你们可理解“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一句的读法了吧?
  (由于灵活地把教室外面的现场情景开发成课程资源,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起来)
  众:哦——
  师:从修辞来看,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众:比喻。
  师:如果通俗地表述一下,这句应该怎么读?
  生5:我要用像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般的手指。
  师:你能如法炮制,把第二句也改写一下吗?
  生5:我要用像那托住太阳的大海一般的手掌。
  师: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掌往上托起来,看看有没有大海的面积感、体积感。
  (他们都举起手,展开手掌)
  众:有。
  师:再看第三句,“曙光”跟“笔杆”有没有相似点?
  生6:有,它们都是笔直的。
  师:早晨的光线射开来,看起来是一根根的,长长的,笔直笔直的,所以我们经常讲“霞光万丈”。食指以诗人的敏锐,捕捉了这一瞬间的感觉。现在请大家手握一枝笔,然后举起来,看看你的“手指”有没有“排浪”般的感觉,看看你的“手掌”有没有“大海”般的感觉,看看你手中的那枝“笔杆”像不像海日射开的“曙光”。
  (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尝试起来,体验诗句所写的意思。)
  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一节说白了,就是——我要用手指和手掌摇曳着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但真的这样说,有没有诗味了?
  众:没有。
  师:“用手指、手掌、笔杆写字”这样简单的意思,一旦用“排浪”“大海”“曙光”来比喻,气象就变得壮阔起来,读来惊天动地。同时,虽然使用了比喻,诗人却回避了通常的写法,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段。有谁能模仿这种特殊的比喻形式写几个句子?
  生7:在黑板那深邃的天空上,/老师镶嵌上文字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照亮了一双双懵懂的眼睛。
  (掌声)
  师:漂亮!有诗味!可是这几句如果要来得通俗一点,又怎么说?
  生8:在像那深邃的天空一般的黑板上,/老师镶嵌上像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一般的文字,/照亮了一双双懵懂的眼睛。
  师:句子确实通俗了,但高度凝练、表达新奇的效果失去了。以后读诗或者写诗,都要注意这一特点。刚才我们一起攻克了难关,现在理解起来可容易多了吧?请同学们把全诗再次朗读一下。
  (读毕)
  师:通过吟诵和朗读,我们逐渐走进了诗行之中,走进了诗的意境之中。这样的诗歌,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解读和评价呢?刚才我介绍时代背景时,提到了一位当权的领导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评价(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对这样的解读和评价,你们有什么看法?她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没有道理,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有道理,还有人没有明确地表态。授课者决定让他们进行辩论。)
  师:认为没有道理的人,请陈述理由。   生9:我们认为没有道理,因为这是一首面对残酷现实,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诗,而不是“灰色的”。
  师:认为有道理的人,也请陈述理由。
  生10:我认为那句话有一定道理。她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实际上,诗人对“现在”就是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嘛。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0:我是从开头两节看出来的。
  师:这两节似乎没有写“现在”吧?
  生10:沒有明写,但我通过一系列意象感悟到了。
  师:哪些意象?
  生10:第一节中,诗人用“蜘蛛网”比喻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第二节中,用“深秋的露水”比喻失望的泪水,用“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比喻属于自己的机会、荣誉、成功被剥夺了,“枯藤”比喻被摧残的生命。这一系列意象,都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的残酷。这不正是“否定现在”吗?
  师:其实按照食指诗的最后一句话,那句话似乎应该改为“(食指这个人)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就是否定现在”,因为食指太热爱生命了,他决不愿意把“现在”中的“我”也“否定”掉。然而,与食指的生命观相反,当时却有多少知识分子、干部和普通百姓在“否定现在”时,也一并把自己“否定”掉了——他们选择了轻生、自杀。比如,傅雷夫妇在自家钢窗上吊死,老舍在北京投太平湖……
  (教室里一片凝重)
  师:他们是多么的无奈、无助!这样的心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这是否就可以成为他们轻生的理由呢?食指在他的另一首诗《热爱生命》中写道:“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请大家把语文读本(必修二)打开,齐读食指的《热爱生命》。
  (齐读)
  师:正因为诗人以“热爱生命”作为内核,所以他才“相信未来”。我们再回到《相信未来》。请同学们深思一下,“相信未来”中的“未来”究竟有什么内涵?
  生11:由第四节可以看出,是指“未来人们的眼睛”。
  师:“眼睛”有什么特点?
  生11:“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
  师:这是形象的说法,你能从下文中找到更好的解释吗?
  生11:“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师:这里,诗人根据相似点,以“眼睛”来象征“评定”。在慨叹“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的食指看来,“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属于“未来”的。这是无奈、无助中固执的希望,固执的信仰。“固执”,这是《相信未来》里出现两次的关键词语。固执——其实是有点无理的,但“无理而妙”。这使我想起了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之一——“思来者”,即渴望并且相信有理解自己的未来人、后人。历史自有公道,人民自有良心,未来人、后人也许最终会给予一个人“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司马迁遭受宫刑,仍然“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继续创作《史记》,最终不是得到了未来的人们“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了么?请大家把《相信未来》4至7节读一下。
  (齐读)
  师: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有一部分同学对黑板上的那句话没有表态;不过,你们不表态,也正是表态:那句话,既有道理,也没道理。
  (大家笑起来,笑得很满足)
  师:总之,“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是有道理的,这说明她认知水平不错(大笑)。但由于她的立场是反动的,所以她把食指的诗定性为“灰色”的——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觉得,食指的诗是并不是“灰色”的,而是绿色的:他的诗是生命的赞歌,是通向未来之路的进行曲。最后让我们齐读《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前者由一二组读,后者由三四组读。
  (在朗朗书声营造出的课堂高潮氛围中结束)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中学]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一线,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对实际教学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即使具备了一些课程意识也并不意味着教者必然会将之转化为课程行为,因此,一线教师极有必要搭建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的桥梁——对语文文本资源进行语用性开发。  图片式文本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新闻、视频、影片、宣传展览图片、广告图片等等却是学生日常生活绕不过去的重要存在。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图片文本资源,充分感知利用日常
鲁迅小说《故乡》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著名篇目,倘若说到《故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点,毋庸置疑有两处:一处是圆月沙地图画,另一处是路的希望设想。在小说结尾段落,鲁迅将它们并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研究的7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
目的分析讨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1例患者,对
“诗可以怨”突出的是诗歌的美刺、言志和观风俗、知民情的作用,也是儒家政治、社会理想在诗歌中的体现。这种怨、刺的情感是有限度的,即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发乎情,止乎礼义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作用及优势。方法抽取60例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观
师:很多同学告诉老师,他们最怕写作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看!【屏显1】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立起来。师:人物塑造大师老舍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动作描写是表
环境侵权是特殊的民事侵权。由于它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使环境侵权案件与一般民事侵权案件出现了分离的趋势。在环境侵权领域沿用原有民事责任制度、相关制度必须深化和发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纪伯伦这句话.人们在反思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时.时常引用。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多年间,语文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每一次浪潮都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