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声电影唱主角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英文原声电影由于本身特有的有利条件为大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 语言习得 英文原声电影 英语教学 课程设计
  
  为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提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总体思路的三个方面。其内容之一便是强调:要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考试大纲,开发新题型,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特别是2008年12月开始的机考测试。听说在考试中所占比例已提高到75%。英语作为一门人文类的语言学科,什么样的语言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快捷地掌握它,轻松应对大学英语新题型挑战呢?我们还要先从语言习的机制说起。
  
  一、语言习得机制
  
  1,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指的是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形式:而语言习得则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相类似,它是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语言习得通常是在大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
  语言学习为什么不能转化为语言习得呢?这是由于语言学习不能启动语言习得机制所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指出:由于人脑中存在一个具有遗传性质的“语言习得机制”,因此人具有天生的习得语言的能力。正是由于他有这种机制专司语言习得,因而儿童只要置身于某种语言环境中,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语言能力。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这是因为儿童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这个内因,受到语言环境(即语言输入)这个外部条件的刺激,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那么,人的语言习得机制究竟是由什么启动的呢?我们不妨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一个人母语的习得过程是在他上学前完成的,这说明语言习得无须借助读和写。人类语言早在文字发明并完善以前就已存在了许多世纪,并且能够世代相传。迄今为止,世界上仍有许多语言没有文字。这说明,口头语言本身便足以完成语言习得的过程,而无需文字的参与。由此可见,真正启动语言习得机制的,是口语,而非文字。
  2,语言输入论
  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论中,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克拉申列举了最佳语言输入的四个必要条件:(1)能够理解的:(2)有趣的、密切相关的:(3)不是以语法为纲的:(4)大量的(Krashen,1962)。上述四个必要条件很重要,但是他没有区别口头语输入和书面语言输入。有的学者针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补充了两个更加关键的条件:“最佳语言输入应说是口头语言、最佳语言输入应说是自然的语言”(庄根源,1991)。
  如前所述,语言习得机制是由口头语言启动的,因此只有提供口头语言输入,才能促成语言习得,但是传统外语教学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主要是书面材料。即便有些有声的听力材料,其中许多也不是自然语言。因此,传统的语言学习不能启动语言习得机制,因而也不能自动转化为语言习得。
  3,语言习得与视听说教学
  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外语的交际能力就实践能力方面而言,可以分为听说读写译等五种技能。其中外语听说能力的强弱又是衡量一个学生外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认为,人们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言语实践的使用情况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听和说的百分比相加,共为75%,这说明了培养外语的听说能力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外语教学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听到说又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两个方面,即两个不同的过程。
  (1)言语的理解过程(听的过程)。理解是从实际语言—音位表现—词汇化—语法表现—意念表达—交际意图,直至听懂的过程。这也是语言符号迅速地与原来储存于大脑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体和文化背景等知识进行对比的过程,如果记忆与所听到的信息相同,理解得很快:反之,理解就会产生差距。或听不懂。
  (2)言语产生过程(说的过程)。交际意图是从意念表达—语法表现—词汇化—音位表现—实际音流,以至产生了言语,也就是说话者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要以很快的速度,综合每个音节、词、词组乃至词群及语法等结构知识。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发生了偏差,就会影响交际目的。不是外语表达困难而是讲出来令人听不懂。
  
  二、英语视听说教学
  
  视听说教学作为启动语言习得机制的一种方法,具有其他语言学习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势。视听说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它能使学习者的大脑左半球(主管语言、数理的逻辑思维)和大脑右半球(主管视觉、空间的形象思维)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学习者的整个身心系统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的视觉吸收率为83%,而听觉吸收率为11%。两者相加,吸收率可高达94%。这也说明人的感知绝大部分是由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获得的。外语视听说教学既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情景,这种最佳语言输入使学生能够了解语言的变化及其社会环境而对外语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表达更加流畅,实现了语言习得的目标,培养了学生外语交际运用能力。
  
  三、英文电影在视听说中的应用
  
  1利用原版电影进行英语听说教学的优越性
  1.1具有很强的感观性,为外语学习提供了第二语言习得的条件。英文电影以大量纯正、鲜活的语音材料和现成、地道的表达方式使学习者很好地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掌握了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视听说的综合本身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单一的有声资料更具感官印象,获得持久记忆。
  1.2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各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深深蕴藏在该民族的语言之中,语言是文化的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而英文影响教学活动通过向学生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状况,生活情景,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地理历史,城市风光,乡村地貌以及民族习惯,民俗风情与人生价值观念等。很好地拓宽了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知识面。如《阿甘正传》拍摄于90年代,当时人们沉迷于金钱,一味追求物质生活享受,阿甘的出现激发起人们重新思索价值观,呼唤人性的真、善。美。
  1.3具有很强新闻性,为学习者提供了鲜活的真实的语言。我们知道,人类历史及其社会生活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反映它们的人类语言活动(包括内容和形式)是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的。这也体现在近些年来影视片中出项的省略句及简化句就比较多:又如,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演变发展,语 言词汇的含义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语言在不同的情景中又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社会情景一但变化,语言所表达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欣赏电影学生能够习得新的词语、新的言语表达形式。
  1.4具有交际性。电影在播放过程中,通过人物表演。场景转换,学生可以了解到说话人的背景条件、交际语的适用情景、因文化差异产生的语言禁忌以及非语言现象,比如手势、表情和符号等。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把英语当成一种语言工具,最终达到能用英语准确流利地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目的。
  1.5具有趣味性。电影是一种多维媒体,拥有良好的视听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营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用原版电影安排教学活动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愉快教学”的新模式。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欣赏一部优秀的英文原版电影,感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是大多数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
  1.6具有综合艺术性,为学习者拓展思路,提高思维能力。一方面,影片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理想的语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体验不同地区的习俗,感受不同层次人物的心态,聆听他们的述说,通过借助图象和语言信息,展开了直接用英语思维的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影视片本身内含的艺术水平大都较高,影片教学还使他们受到了文艺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与文艺修养。
  
  2,利用原版电影进行英语听说教学的可行性
  
  2.1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已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同时从电视、收音机等的诸如流行音乐排行榜等栏目中、从因特网的网页上,学生都已初步接触过真实的视听材料。
  2.2教学设备
  影片的选择余地很大,有VCD,DVD等,还有网站上各种电影资料。在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都有先进的放映设备。
  2.3学生的需求
  经行过调查,1 00%的学生欢迎电影教学,但学生对电影的兴趣不尽相同,其中80%的学生对电影的故事情节感兴趣,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次之。另外20%的学生既对电影的内容感兴趣,又对语言感兴趣。对故事情节表现出极大兴趣说明他们把看电影主要定位在消遣、娱乐这一层面,而对看电影学语言的兴趣较弱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放影片语言较难:二是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电影对外语学习的优越性,这恰恰说明他们需要引导。另外20%的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已令人鼓舞,他们在英语课上的表现足以影响其他学生。如果教师再适当加以引导(如分配一些相对容易的课堂练习等),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兴趣,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3英文影视教材的选择
  
  3.1影片的主题
  课堂播放电影与在家里看碟片,在电影院看电影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那么理解力是挑选影片的主要标准。所以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就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电影与各种道德教育手段一样,所隐含的价值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所选影片应该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能以正确的视角和心态来解读英美文化和现代生活。教师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内容是否健康向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电影,便于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一般选择情节比较简单的,反映某一社会问题的影片,浪漫爱情故事片,不太暴力的动作片,人物传记等,既能够兼顾不同学生的口味,引起他们的兴趣,又能够从多方位了解英语国家。
  3.2影片的语言
  一要语言含量大,二要内容贴近生活,三要发音清晰地道。一部好的教学电影应该包括清晰地道的发音,贴近现实生活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地道的语音,语调、用词与使用者的感情表达方式。如《音乐之声》、《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等英文电影语速慢,句子完整,语音清晰,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学习使用。
  如果影片中方言、口音过重,语速过快,俚语、专业术语过多会影响学生对影片的理解,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飘乱世佳人》是南北战争题材的影片,虽然非常经典,男女主人公演绎的也非常出色但里面的语速和口音就不太适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另外一些迪士尼动画片由于其语音语调过于夸张,会造成听解障碍,也不太适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3.3影片的长短
  首先英语的听说课课时有限,针对不同的电影类型和学生听说水平,选择电影时要注意影片的长度。其次,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听觉和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果、电影一般可以分为记录片、科普片、故事片等,类型不同,长短不一。记录片和科普片应该控制在60分钟之内,这种题材的重点突出,内容新颖,但是语速较快,语言难度高,且情节性不强,时间不宜过长、故事片一般情节性强,语言比较生活化,但最好控制在90分钟以内。
  3.4影片的背景及情节
  影片的故事情节应该比较单一,主要人物不是太多,同时影片的背景类型比较熟悉,表演,音效本身对情节的发展有较强的暗示作用,这类影片比较适合课堂教学使用。
  
  4英文影视教学过程
  
  4.1准备阶段。老师的准备主要是尽可能准备参考资料,包括与影片有关的文字和图片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影片内容。学生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配合老师从图书馆,报纸或是互联网等各种形式查找与影片相关的资料。尽可能了解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进行内容预测。比如《窈窕淑女》,当学生看到这个名字要猜想电影可能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求学生试着翻译电影名,这对于提高翻译水平也是有帮助的。
  4.2观看阶段。通常一部影片需要看两到三遍,第一遍全片通看,以初步了解影片内容:第二遍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可有以下几种教学方式:(1)视听播放可采用接情节内容划分播放时段,以便进行讨论式播放:采用选择性观看节选式播放:还可以采用专题式播放。(2)无伴音视看:目的是要学生集中精力干非语音表达,如手式,体态,表情及环境气氛,注意观察并领会他们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对交际的影响。(3)无画面听力理解:目的是使学生专心注意发音、语调和语气,以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和根据音调,语气判断,说说人的真实意图的能力。(4)音像分离:对影片中的某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关闭部分学生的耳机声道,使之只看画面:关闭部分学生的桌上视频,使之只能听到对白。片断播放完毕,以二人一组,交流所知信息。(5)合理使用字幕:现在大多数DVD音像制作均采用闭路宇幕模式,可以自由选择母语或外语字幕,为教学提供了很大方便。影视字幕有助于学生听力理解、快速阅读及词汇的习得,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地利用字幕,控制字幕的语言使用时间和方式。第三遍再次通看影片,让学生完整地欣赏影片。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第一遍和第三遍放映可安排在课外进行。
  4.3练习阶段。总的来说大部分练习阶段是穿插在观看阶段进行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播放形式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主要练习法归纳如下:(1)配音法。教师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对自,让同学们原音再现。(2)背诵法。背诵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声情并茂的背诵影片中的经典对白,熟记模仿句中的句型和用词,可以训练学生的发音和地道的语言表达能力。(3)复合式听写的方法。这适用于一大段经典对白或独白。比如:《简爱》中Rochester和Jane在ThornfIeId的一个仲夏夜的一段经典对白就可以作为复合式听写的材料。可以首先将该对白的材料(其中去掉10处单词)发下去。然后将电影片段放三边,让学生完成对白。形式可以模仿四级考试。(4)翻译法。让学生对经典对白进行翻译。
  4.4思考评论阶段
  (1)扮演法。教师可以选一些经典的场景表演片断,让同学们仔细体会揣摩,然后分组进行角色表演比赛。
  (2)复述法。如《音乐之声》,《简爱》等故事片,学生在观后几天,用此类影片作为复述题材,学生总会津津乐道,语言表达自然就言之有物了。
  (3)研究法。让同学们精看片子,然后从影片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分析,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写观后感。
  (4)讨论法。欣赏影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文化内涵、主题、乃至人物的某句精彩对白,挖掘影片给人的启示。比较中西文化差异,让学生从影片中充分了解英美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
其他文献
风格就有自信。摄影人创作时,往往擅长将拍摄的主题与自我的个性结合。不同的拍摄题材有着不同的创作思路,在这里展示的四幅不同题材的作品,风格却都以俯拍强化作品的视觉效果。自信把握在摄影人对瞬间的选取中,风格随着自信定格在预见的画面中。    立体作业 图/文 张伟健  因为自己喜欢拍摄工业题材,每当有空就在本地正在兴建的大桥工地进行创作,地面上试拍了很多次,都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在确保安全措施的前提下,
按照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谢飞常被归为第四代,但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叱咤风云的时期,他并未推出最具代表性的个人作品,而且此期创作多是与他人合作,影片特质也体现出较为浓重的革命叙事特征。反倒是从80年代末期开始,伴随《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益西卓玛》等一批作品的相继问世,谢飞才开始获得国际盛誉,同时其诗性和哲思并重的导演风格也日渐成熟。  一、诗意导演风格的生成和两个研究视野的
宗白华的文章《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中有句话这样说:“我们知道,我们一生生命的迷途中,往往会忽然遇着一刹那的电光,破开云雾,照瞩前途黑暗的道路。一照之后,我们才确定了方向,直往前趋,不复迟疑。纵使本来已经是走着了这条道路,但是今后才确有把握,更增了一番信仰。”  对于姚杰来说,生命的这道电光出现于2004年的西安。时至今日,职业印人这条路,他已经走了15年。  姚杰印从西泠名家李文骏先生向上追溯,则属
寿觉生 1955年出生,浙江诸暨人,1984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为山水画大师陆俨少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浙江省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国家级,省级美术刊物上刊登论文十余篇,绘画作品数十幅,出版了多部个人专著,作品《听瀑图》获得1988年水墨新人奖佳作奖,并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作品应邀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及第二届中国艺术博览
摘要 英文影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已逐渐被英语教学者所认知,它对西方文化和俚语惯用语的学习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英文影片可以同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者在听、说、写三方面的技能。  关键词 英文影片 英语学习 作用 教学活动    一、概说    提起英文影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Yes,I love it”。英文影片,尤其是欧美大片和英美电视系列剧,不但是日常生活的调剂大餐,更
晚清同、光之际,继乾嘉以来的金石考据之学益盛。与此同时,商周时期的鼎彝铜器不断出土。如此之多的古代青铜器铭文,已不仅仅被作为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其书法艺术价值也开始被古文字学者们所关注,他们于考证书体源流的同时,也对上古文字金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故金石家往往也多善篆书。他们的书风古质典雅,在晚清“碑学”书坛上独树一帜。其中,吴大瀓顷毕生精力于鼎彝铭文研究,不但有《说文古籀补》、《字说》等重要古文字著作
炎热的夏日,无聊的假期,多想刷爆信用卡,到清凉的海边去游泳拍照看比基尼飘来飘去,但你房贷车贷加身,无心玩耍,那也不要紧,找个露天泳池也可暂时躲避酷暑,何况有相机作伴。看来自南加州的摄影师大卫·霍夫曼(David Hofmann)在自家后院的泳池里拍摄的照片,了解一下那些著名的水下摄影作品以及你可以选择的水下相机,当然,我知道,其实你心里想的是去拍水下的泳装美女,不过要小心,不要被人误会成偷拍狂人。
摘要: 诗歌与社会现实关系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理论问题,然而在当下诗歌发展的语境下有它独特的意义。面对当下形式多样却缺乏力度感的诗歌,我们坚信诗歌是应该也可以表现生活的,当然表现的形式和方法是可以多样的,七月派诗人绿原的创作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 绿原诗歌生活社会现实    诗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说老是因为对它的讨论从没有停止过,说新是因为直到现在
小说一直是电影取材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小说与电影虽然在表现手法、受众接受方式、审美感受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共同的“叙事性”又能使两者的艺术转换成为可能,进而催生了两者的共生关系。小说向早期的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故事原材料,也为他们提供了叙事技巧。谢尔盖·爱森斯坦称:“拍摄电影的方法,如蒙太奇、叠化、特写、摇镜和平行拍摄等,全部归功于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运用的叙事技巧。”[1]与
【摘要】日本电影《入殓师》成为第81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的一匹黑马。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平缓而有节制的叙事,唯美而恬静的画面体现了—种对死亡尊重与超越的态度,以温暖、柔和的方式再现了“去而不可得见者”的家庭伦理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本信条——理解、感恩和谅解。  【关键词】《入殓师》 生死观 家庭伦理    2009年2月,日本电影《入殓师》获得第81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