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改革,在小学教育学校中,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美术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进行更有效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也在努力的总结与创新自身的教学形式,力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本文就将浅谈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人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不止停留在技能的培养上,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素养的培养,需要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并重。回顾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其实艺术是涵盖文化的,而美术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小学美术教学更像是一种素养的启蒙和引导。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學中要时刻“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一、直观教学展示,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美术教学的黑与白的性质和教师枯燥的讲解,都难以让俏皮的小学阶段学生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推动力,是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动力。当学生获得了美术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愿意积极参与美术课堂活动。因此,美术老师应该能看到学生的兴趣点,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用直观的教学形式,以创造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美术课堂。
例如,笔者在进行素描线条的相关知识讲解时,就带来了一个小乌龟到教室,并在他的脚下粘上一点墨水,让学生观察其爬行路径。第一次,小乌龟地面上留下一条直线;第二次是的曲线;第三次是一条折线。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激发,笔者由此引出素描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素描教学质量,还能提升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利用风筝造型,启发学生造型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风筝造型对学生的造型思维进行启发。风筝也是民间美术中的一种,自古便很受欢迎,现在却少有人放风筝,卖风筝的人也非常少。但是风筝造型却很值得探究,现今保留下来的风筝的造型,能够调动学生对风筝的好奇心,能够使学生根据其中的造型设计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笔者曾在教学时就为学生讲述了风筝的相关知识。在我国,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制作出风筝这一作品,更多将其运用于军事之中,比如侦查、测距、越险、求救等,到唐代时期,才逐渐被大家用于娱乐。风筝的形成就是科学的呈现,以风助其升空,同时在制作时,也要把握好相关的架构,这样才能使风筝飞上天空。之后,笔者为学生展示了风筝的不同造型,有京燕造型的、蝴蝶造型的、金鱼造型的、扇子造型的等等,学生在观察过这些不同造型的风筝之后,便让学生根据风筝的造型设计想象中的科学世界的模样。学生通过风筝造型的灵感,设计出了一个移动的房子,上面是京燕造型的巨大的风筝,下面是一栋小小的房屋,在这幅画面中学生还做了解说:乘着风筝去旅行。还有学生将风筝的整体造型设计成了一个太空舱的样子。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风筝的造型给予了学生创作的想象力,使学生的造型设计思维得到了启发,如此,学生才能够设计出这样充满想象力的画面。
三、借助民间美术,拓展学生艺术知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民间美术知识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拓展艺术知识。剪纸这一民间美术形式历史悠久,据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艺术在北朝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便可以将剪纸中的艺术知识融入其中,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掌握剪纸的艺术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有关剪纸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剪纸悠久的历史,了解剪纸“镂刻”的艺术形式。教师还可以将剪纸的构图与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观看这一剪纸的形式,以便为学生讲述剪纸中的内容。剪纸的内容大部分所反应的是现实生活,以生活场景、风土人情、美丽风景为主题。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中国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剪纸中充满了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美德的赞扬。当为学生讲授这些有关民间美术的知识时,学生便能够了解该民间美术形式的具体信息,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便可使学生主动探索该民间美术的知识,这便能够对学生的艺术知识进一步进行拓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为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J].教书育人,2019(19):60.
[2]王燕.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46.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人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不止停留在技能的培养上,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素养的培养,需要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并重。回顾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其实艺术是涵盖文化的,而美术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小学美术教学更像是一种素养的启蒙和引导。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學中要时刻“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一、直观教学展示,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美术教学的黑与白的性质和教师枯燥的讲解,都难以让俏皮的小学阶段学生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推动力,是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动力。当学生获得了美术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愿意积极参与美术课堂活动。因此,美术老师应该能看到学生的兴趣点,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用直观的教学形式,以创造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美术课堂。
例如,笔者在进行素描线条的相关知识讲解时,就带来了一个小乌龟到教室,并在他的脚下粘上一点墨水,让学生观察其爬行路径。第一次,小乌龟地面上留下一条直线;第二次是的曲线;第三次是一条折线。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激发,笔者由此引出素描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素描教学质量,还能提升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利用风筝造型,启发学生造型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风筝造型对学生的造型思维进行启发。风筝也是民间美术中的一种,自古便很受欢迎,现在却少有人放风筝,卖风筝的人也非常少。但是风筝造型却很值得探究,现今保留下来的风筝的造型,能够调动学生对风筝的好奇心,能够使学生根据其中的造型设计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笔者曾在教学时就为学生讲述了风筝的相关知识。在我国,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制作出风筝这一作品,更多将其运用于军事之中,比如侦查、测距、越险、求救等,到唐代时期,才逐渐被大家用于娱乐。风筝的形成就是科学的呈现,以风助其升空,同时在制作时,也要把握好相关的架构,这样才能使风筝飞上天空。之后,笔者为学生展示了风筝的不同造型,有京燕造型的、蝴蝶造型的、金鱼造型的、扇子造型的等等,学生在观察过这些不同造型的风筝之后,便让学生根据风筝的造型设计想象中的科学世界的模样。学生通过风筝造型的灵感,设计出了一个移动的房子,上面是京燕造型的巨大的风筝,下面是一栋小小的房屋,在这幅画面中学生还做了解说:乘着风筝去旅行。还有学生将风筝的整体造型设计成了一个太空舱的样子。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风筝的造型给予了学生创作的想象力,使学生的造型设计思维得到了启发,如此,学生才能够设计出这样充满想象力的画面。
三、借助民间美术,拓展学生艺术知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民间美术知识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拓展艺术知识。剪纸这一民间美术形式历史悠久,据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艺术在北朝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便可以将剪纸中的艺术知识融入其中,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掌握剪纸的艺术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有关剪纸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剪纸悠久的历史,了解剪纸“镂刻”的艺术形式。教师还可以将剪纸的构图与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观看这一剪纸的形式,以便为学生讲述剪纸中的内容。剪纸的内容大部分所反应的是现实生活,以生活场景、风土人情、美丽风景为主题。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中国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剪纸中充满了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美德的赞扬。当为学生讲授这些有关民间美术的知识时,学生便能够了解该民间美术形式的具体信息,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便可使学生主动探索该民间美术的知识,这便能够对学生的艺术知识进一步进行拓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为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J].教书育人,2019(19):60.
[2]王燕.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