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功夫并不强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rQ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小龙确实有功夫,凭他的身体素质,徒手打一个路人甲应该不在话下。但如果真把他放到格斗竞技场上,他还会有胜算吗?
  1964年年底,李小龙收到一封来自旧金山华人武术师父黄泽民的战书。黄泽民擅长形意拳和北少林功夫,膝下弟子众多,很有名望。黄泽民等保守的功夫师父希望李小龙只收中国人为徒,为了说服李小龙而向他发出挑战。两人约定,格斗时无限制规则,可以掏裆插眼。因这场决斗是在私下进行的,所以除了围观者的口述,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后人对这场决斗的过程和结果众说纷纭。但从事件的后续发展来看,李小龙应该赢得了比赛,因为保守的江湖门派没再公开干涉过李小龙的武馆。不过,李小龙这次赢得并不轻松。有围观者回忆称,李小龙的背部被黄泽民打伤,双方纠缠近半个钟头难分胜负。这表明李小龙实战能力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超群。况且,黄泽民练的形意拳和北少林功夫距离现代格斗差得远了,从本质上讲都是套路功夫。连这样的黄泽民都能与李小龙缠斗那么久,这位功夫巨星的真正实力就可想而知了。
  李小龙的身体条件也让人对他的实战能力产生质疑。
  李小龙留下的大量影像资料中,镜头都对准了他肌肉紧实,线条突出的上半身,其蝙蝠式的后背肌肉让人印象深刻。而在全身镜头中,他多用宽大的长裤掩盖了腿的缺陷。只有一张照片,能看出李小龙的下肢肌肉并不十分发达,腿部线条也不甚明显。也许李小龙出色的身体柔韧性能保证他以一个夸张的姿势腾空飞起踢向对手,但在实战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在李小龙所有的电影和视频资料中,他都没有使用勾拳的习惯,而只有攻击中路的内线拳法。这是咏春拳的经典拳法,由于李小龙的上肢肌肉发达,咏春拳的“日字冲拳”有时会以快而有力的寸拳击出。但仅掌握咏春拳法并不足以应付实战格斗高手,他若遇到拳法技巧丰富的职业拳击手或散打运动员恐怕很难有招架之力。
  在传统武术中,咏春也属于不能打的。1929年杭州曾举办过一届面向全国不分门派、无规则限制的“武林大会”,所有咏春选手在第一轮就被淘汰,排名垫底。
  把李小龙强行拉上擂台还会产生一个悖论:李小龙身高1.73米,体重徘徊在57公斤~73公斤;尽管李小龙自己反对任何限制性和规则性的格斗,但他的先天身体条件不足以和重量级选手较量,灵活性和技巧并不足以弥补身高在实战中的劣势。此外,李小龙近视达500至600度,这也会影响他在实战中的反应速度。
  在1972年的影片《猛龙过江》中,李小龙与好莱坞功夫影星查克·诺里斯在古罗马竞技场打斗,李小龙获胜。而在现实中,查克·诺里斯实战经验丰富,甚至获得过空手道世界冠军。电影中的那场打戏不过是剧情要求的套路。
  感动观众的是李小龙的武打形象和所倡导的精神。《精武门》中,当李小龙扮演的陈真砸破“东亚病夫”的牌匾,中国观众激动万分,李小龙那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台词,成为香港电影的一大经典。《猛龙过江》主张华人在身份和身体上的进取性,通过武术激起了华人的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被压迫者通过身体训练击败敌人的逆袭,也符合后殖民亚洲人的心理需求,因此李小龙的影响力也从东亚、东南亞一直延伸到海外的华人世界。
  编辑/灯火
其他文献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菩提祖师赶出师门,原因是孙悟空变了棵松树,是“人前卖弄”。这真是欲加之罪,难道学了不能用?只要用,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你会,并且菩提祖师之前早已在大家面前说出孙悟空学了什么。  有一天,“(菩提)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忽然问起孙悟空最近在学什么,然后当众问道:“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孙悟空想学七十二变,于是菩提祖师说“既如
汉末大学者应劭的《风俗演义》中载,汉成帝有次闲得难受,急诏中垒校尉刘向前来闲聊。刘向历侍宣、元、成三朝,博学多闻,才艺惊人,可谓汉朝典故的“活字典”,正是闲聊的一把好手。  汉成帝也不废话,上来便问了个十分刁钻的问题:“朕的先祖文帝,据世人说从小被高祖抛弃、长大后不知父亲所在,于是每天到东门外遥祭。高祖在梦中见到一个小孩向他祭拜,便遣人寻访,果然找到文帝,立为代王。但封王路上有事耽搁,如果逾期便失
康熙不但多次郑重下诏,谆谆教诲官员们要清正廉洁,且多次大张旗鼓地表彰各地清官,并整出了不少先进典型,其中最出名的是一对“黄金搭档”:山西巡抚噶礼与太原知府赵凤诏。赵凤诏有句名言:“居官受贿,无异闺女失节。”俨然与腐败现象势不两立。噶礼更是一心扑在政务上。最难得的是,二位十分团结,人前人后互相夸奖,无比真挚的同僚情谊一度感动康熙。  直到噶礼的母亲跑到康熙面前喊冤,康熙才知道:赵凤诏不但自己平日里不
光绪年间,孙中山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學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孙中山是什么人。听说是一个书生,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并让守门人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門人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把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有一个怪癖:爱狗胜过爱人。这有可能是,当年他的父亲曾强迫他观看,处死协助他出逃的同伴軍官冯·卡特所造成的心理创伤的缘故。受到心理创伤的腓特烈之后就再也不亲近任何人,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九只爱犬。无论什么时候,这些狗都陪伴在他身边,甚至能和他在同一张床上睡觉。  当时普鲁士宫廷里就有种说法:如果想讨好腓特烈二世,那么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表现出你也很喜欢狗。还有人曾目睹某个倒霉的仆
东汉末年,割据江东的军阀孙策出生于富春(今浙江富阳),在十几岁时,他因为长得帅,武功好,又平易近人,所以在当地享有美名。某天清晨,孙策的家里来了一位少年,少年自称从舒县(今安徽庐江县)来,慕名拜访孙策。交谈后,孙策才知少年就是舒县的名人周瑜。两人一见如故,畅谈了一整天,并结为兄弟。此后,孙策还听从周瑜的建议,把家也搬到了舒县。  到舒县后,孙策的悠闲日子并没过多久。初平二年(191年),孙策忽然接
美国圣公会一位传教士的夫人露西在其回忆录中讲述了她在民国安庆经历的一件跟鬼头刀相关小事。当时皖省都督的一个姨太对基督教信仰感兴趣,露西时常去督府见她,慢慢同皖省都督也熟了。有一次,露西的佣人告诉她,前几天刽子手杀人因鬼头刀不快,砍了15刀才把犯人的头砍下来。这让露西感到愤怒和恐怖。后来这事通过上海的报纸传到国外,对露西热爱的中国构成一种羞辱,露西立即到督府要求见都督。  都督同意见她,并倾听她讲述
汗血宝马是传说中的神兽。《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宛国盛产良马,流汗如血,说明古人口中的“汗血马”就是大宛马。  據说,汉武帝曾为此马远征大宛及西域诸国,汉朝也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其实,汉武帝对西域诸国的战略线路铺设已久,如箭在弦,寻求汗血宝马只是出征的绝佳契机而已。  张骞打通西域外交后,各国使者来到长安,送来诸如大鸟蛋这样不实用的东西。有人对汉武帝说:大宛有良马,
《卖油翁》故事中的主角陈尧咨状元及第后,名噪一时。此后他官运亨通,屡迁至工部侍郎、权知開封府、翰林学士。宋史记载,陈尧咨不但文才出众,还箭法如神。  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邦交正常化后,辽使至宋廷时有项重要的外事活动——射箭。宋廷文章是强项,武功却是短板,每次辽使到了汴梁城,总要露几手箭法,令宋人面上无光。宋真宗为了挽回颜面,于是物色射箭高超且一表人才的人去伴射。不过
刘姥姥一出场,就遇到了穷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没钱过年。女婿想去连过宗的金陵王家打秋风,可是磨不开脸,刘姥姥听了,豪气地一拍大腿说:我去!  对一个穷人来说,生存下去是头等要事。眼看都要穷死了,还放不下所谓的面子,这就是找死。刘姥姥不想找死,于是撇下老脸,去了趟贾府,带着20两银子胜利归来,让全家过了个踏踏实实的好年。  作为一个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刘姥姥的生活想必一直不太容易。但她活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