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建立体积概念
  师(把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苹果,然后把左边杯里的水往右边杯里倒):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思考结果会怎么样?
  生1:左边杯里会剩一些水。
  师:为什么左边的杯子里会剩下一些水呢?
  生2:因为右边的杯子中有一部分空间被苹果占去了。
  师:说得好。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3:说明苹果占有空间。
  师:苹果是一种物体,它占有空间。(师举起玻璃杯和橘子)它们占有空间吗?
  生:占有。
  师:那么其他的物体呢?这样的例子能举得完吗?
  生:都占有空间,举不完。
  师:对!刚才的实验和举例说明物体都占有空间。(板书:物体占空间)那么,这些物体所占的空间一样吗?(学生思考)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出示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给两只玻璃杯都倒满水)将一个苹果放入左边杯子中,一个橘子放入右边杯子中,结果杯中水会怎样?
  生:两只杯子中的水会溢出来。
  师:哪只杯子溢出来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生4:放入苹果的杯子溢出来的水多一些,因为苹果占的空间大,橘子占的空间小。
  师:说得很好!这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5: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对!实验表明,物体不仅占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板书:大小)
  师:这里有三个水果,分别是苹果、橘子、葡萄,它们哪一个占的空间最大,哪一个占的空间最小?(学生观察、比较、推想)
  生6:苹果占的空间最大,葡萄占的空间最小。
  师(出示三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将这三个水果分别放入三个杯里,往杯中倒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为什么?(学生思考推理后进行交流)
  师:从刚才的三个实验中,我们认识到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体积。(板书:体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生7:文具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文具盒的体积。
  生8: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
  ……
  反思:
  体积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上述教学借助直观实验演示,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实验操作活动,较好地搭建起抽象概念与形象思维之间的桥梁,逐步丰富学生对体积的认识,建立起体积的概念。第一层次,由苹果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间引入,让学生逐步感知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第二层次,通过两个不同物体的实验比较,让学生感知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第三层次,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推理验证对三个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实验操作活动,学生不仅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这样,教师借助直观实验演示,逐层深入,环环紧扣,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概念的表象,逐步使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体积概念,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怎样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本案例给出的方法值得借鉴。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教学时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操作演示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反复观察、操作,获得丰富的感知积累,逐步形成事物的初步表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逐步抽象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清晰的概念。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逐步深刻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具有针对性;实验的过程要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同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结果进行设问和启发,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结构的理解,不仅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之中,使教学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和理解知识。如何让学生真正在体验中学习,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成“活动的数学”,是一线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 学生 学习 体验 克 千克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空间观念”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应凸显“空间”,通过让学生感知、体验“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体积;体积单位;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帮手。深入分析1~2年级数学教材的阅读材料,将文字转化为音频,提高家长的参与度,能将阅读材料的作用最大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低段;阅读材料;使用现状;加工;录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61-02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数学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关键词]一亿 教学目标 数学素材 师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29  由于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数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材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方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作为方程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的特征、感受到方程的优点及能写出方程,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方程中的“等号”,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让方程教学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方程 等号 脚手架 数形结合 天平 等量关系  [
[摘 要]长期以来,见数不见人的数学课程观压制着儿童的天性,泯灭着儿童的灵性。“认识分数”一课,有数,更有“我”。数里有“我”,旨在尊重儿童发展的原生态过程,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动机,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灵性的发展。  [关键词]原生态 我的数学 儿童灵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14  一、梳理“我”准备  师:关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下课堂教学的追求,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观察、理解、发掘学生,在新舊知识的衔接处、在重难点的困顿处、在思维的疑虑处,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凸显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通道顺畅,问题意识增强。  [关键词]圆的认识;问题意识;数学生长;概念本质;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体系虽然以算术思维为主,但是我们知道,代数思维能够对现实世界的各类数量关系进行清晰地描述,它能为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所以,培养学生代数思维很重要。  [关键词]算术思维;代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52-02  在数学中,算术思维和代数思维是两个重要的思维体系。简单地说,算术思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了专门的单元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这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于教材中新出现的这一内容,各地开展了相应的研讨活动,但是一线教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以及对如何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还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解。    1.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忽视其多样性和相对性。    如一位教师教学列表格解决问题时,导人新课运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
[摘 要]学生在学习“众数”前,已掌握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能运用这两种统计参数来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学习“众数”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众数”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迁移、对比、选择中牢固掌握众数的统计意义及特点。  [关键词]众数;对比;参数;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