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qu8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体系虽然以算术思维为主,但是我们知道,代数思维能够对现实世界的各类数量关系进行清晰地描述,它能为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所以,培养学生代数思维很重要。
  [关键词]算术思维;代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52-02
  在数学中,算术思维和代数思维是两个重要的思维体系。简单地说,算术思维是指向问题结果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的是通过怎样的计算能得到问题的结果。代数思维是指向过程和结构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的是题目中的未知结果与其他已知信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把这种关系(用等式)表征出来。也就是说,算术思维是找出已知量来求出未知量,代数思维是把未知量放在数量关系中参与运算,而不是当成一个结果来呈现。数学教學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由算术思维转向代数思维。为此,笔者做了一些尝试,现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呈现。
  一、代数思维的间接培养
  在教学“三角形、梯形面积”时,笔者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很多学生在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时总是忘记除以2。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而且还清楚地知道这些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只是写的时候容易忘记。为此,笔者将问题抛给学生,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师:同学们,近来老师发现有部分同学在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时老是忘记除以2,为什么呢?
  生1:因为记不得公式了。
  师:请记得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同学举手。
  (所有学生都举了手)
  师:这可奇怪了,都记得公式啊!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2:太粗心。
  师:有些同学就从来没有错过,谁能给我们分享一下经验?
  生3:我在做题之前会在头脑里先把公式想一遍,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
  师:在做之前先想一想,好方法!
  生4:我以前也总是忘记除以2,后来妈妈提醒我先在草稿纸上把公式写出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先把公式写在草稿纸上,不麻烦吗?
  生5:答题时可以先写公式,再写算式。
  师:是的,我们不用写在草稿纸上,做题时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就好。
  (教师介绍规范的写法)
  师(小结):同学们,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接触的公式会越来越多,有些公式还非常相似。为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防止混淆,我们一般先把公式写出来,然后再带入数据,这样就可以减少失误。
  教材中多用字母来表示公式,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方式记住公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在计算图形面积时引导学生先写公式,后带入数据,这样既减少了错误率,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代数思维。
  二、代数思维的直接培养
  培养代数思维最直接的单元是“简易方程”,教材明确提出本单元的难点是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换,很多学生都不习惯用代数思维来解题。如下图题:
  在教学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学生已经知道列方程之前要先形成数量关系式。通常一个问题能列出三个数量关系式,以上题为例,关系式分别是:“小明体重-小红体重=2千克”“小红体重 2千克=小明体重”“小明体重-2千克=小红体重”。如果选择第三个数量关系式,列出的方程就正好对应解上题。然而,代数思维是把未知量放在数量关系中参与运算,而不是当成一个结果来呈现。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把未知量放在数量关系中参与运算”呢?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尝试。
  (教师先板书:x-38.5=2,x 2=38.5,38.5-2=x)
  师(手指着38.5-2=x):这个方程对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对,少部分学生说对)
  师:这样吧,我们来一场辩论赛。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自主交流。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组织反馈)
  生1:这样列方程不对。未知数不能在等号的右边,而应该在等号的左边。
  生2:如果变成“x=38.5-2”呢?可见这和未知数在等号左边还是右边根本没有关系。
  生3:等号的左边应该是一个算式,且算式中应包含有未知数。
  (学生陷入思考)
  师:看来,现在大家纠结的问题是未知数的位置应该放在哪里。大家觉得未知数应该放在算式中,还是当成一个结果来呈现呢?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放在算式中呈现较合适。教师抓住这一机会,继续引导)
  师:为什么要放在算式中呢?
  生4:如果未知数以结果的形式呈现,就没有必要列方程了。
  师:再看看,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把方程列成“38.5-2=x”呢?
  (学生再度陷入思考,自发讨论起来)
  生5:是因为数量关系导致的,“38.5-2=x”这个方程的数量关系表示的是“小明体重-2千克=小红体重”。
  师:这道题能列出几个数量关系呢?
  生6:三个,即“小明体重-小红体重=2千克”“小红体重 2千克=小明体重”“小明体重-2千克=小红体重”,不同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不同的方程。
  师:回顾一下我们的讨论过程,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7:列方程前要建立数量关系,可有的时候数量关系很多,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师(小结):是的,要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未知数不能以结果的方式来呈现,不然列方程就没有意义了。
  以上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允许问题出现,引发学生关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最后明确: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厘清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来列方程。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一步步、慢慢地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效果明显。
  可以看出,在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并没有做过多的设计,只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逐渐形成代数思维。佐藤学说过: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对话”也可以理解成交流,交流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在课堂中我们只要创设开放的环境,研究一些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伙伴、自身进行交流,就能使学习真实地发生。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过有关物体轻重的问题,但由于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形象,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借助工具来感知,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日前,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张锡义执教“千克的认识”一课,感受颇深,现撷取其中精彩的教学片断与大家共享。  一、游戏导入,感知物体轻重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大小一样,但轻重不一样)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或者是辐射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这是一种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它不拘泥于常规,能突破思维定式、冲破固定模式,在解决问题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解的训练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一、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是指每一组题中,每道题的内容大致相同
[摘 要]教材大多是固定甚至刻板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解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教材解读要有度,若解读过多、过细,那么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就会狭小,只能实现单一的知识目标。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而实现多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深度解读;多维目标;找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
[摘 要]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之中,使教学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和理解知识。如何让学生真正在体验中学习,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成“活动的数学”,是一线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 学生 学习 体验 克 千克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空间观念”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应凸显“空间”,通过让学生感知、体验“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体积;体积单位;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帮手。深入分析1~2年级数学教材的阅读材料,将文字转化为音频,提高家长的参与度,能将阅读材料的作用最大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低段;阅读材料;使用现状;加工;录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61-02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数学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关键词]一亿 教学目标 数学素材 师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29  由于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数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材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方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作为方程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的特征、感受到方程的优点及能写出方程,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方程中的“等号”,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让方程教学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方程 等号 脚手架 数形结合 天平 等量关系  [
[摘 要]长期以来,见数不见人的数学课程观压制着儿童的天性,泯灭着儿童的灵性。“认识分数”一课,有数,更有“我”。数里有“我”,旨在尊重儿童发展的原生态过程,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动机,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灵性的发展。  [关键词]原生态 我的数学 儿童灵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14  一、梳理“我”准备  师:关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下课堂教学的追求,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观察、理解、发掘学生,在新舊知识的衔接处、在重难点的困顿处、在思维的疑虑处,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凸显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通道顺畅,问题意识增强。  [关键词]圆的认识;问题意识;数学生长;概念本质;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