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诗歌的源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well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诗经》艺术进行了以下探究。
  关键词:源头;诗经;艺术探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三百零五篇诗歌。全书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创作的作品,最后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编定成书。它无论是在形式题材、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了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赋、比、兴便是古人根据《诗经》中的作品所总结出来的三种表现手法。其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比兴的概念与意义。“赋比兴”的观念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不断积累。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赋、比、兴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毛诗序》说得更明确:“故诗有六文,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意思是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认为风、雅、颂为诗之“异体”,赋、比、兴为诗之“异辞”,即为三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一观点一直为后来大多数人所赞同。
  最先对赋、比、兴作较全面解释的是汉代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比喻劝之。”(《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以后对赋比兴的解释,历代层出不穷,钱钟书认为宋人李仲蒙对赋、比、兴的解释更为明白清楚,因为他抓住了情与物的联系与区别:“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寄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管锥篇》)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唯南宋朱熹的解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诗经》中的民歌运用赋、比、兴手法,形象鲜明生动,使鸟兽草木的神态色采、天地山川的万千景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无不活生生地表达出来。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特别是比兴手法,已成为我国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准则,对后代的诗歌发展,影响很大。
  “比”与“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技巧。除诗歌外,现代散文、小说等也常用比兴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和比拟。《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所谓“比”是对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种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是用浅易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以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但这里的“比”与我们通常说的“比喻句”还不太相同。
  什么是“兴”?朱熹说:“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通常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先描写景物造成相应的气氛,然后引出诗中要写的内容。“比兴”运用之丰富、巧妙、多样、新颖,是《诗经》最有特色的艺术成就,我国古代许多杰出的诗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比兴”艺术手法,作家屈原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诗用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兴两法。因此,比与兴构成了诗的两种技巧。
  用现代的话说,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诗经》中比的运用非常广泛,且运用灵活多变。除了有整首诗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如《魏风·硕鼠》,更多的则是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这其中有明喻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首如飞蓬”(《郑风·伯会》),有暗喻,如“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邶风·柏舟》),还有借喻,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硕鼠,硕鼠,毋食我黍”,更有博喻,“手如柔荑(初生白荑的嫩芽),肤如凝脂(凝结的脂膏,洁白润滑),领如蝤蛴(天牛的幼虫,体长圆而白嫩),齿如瓠犀(葫芦的籽,洁白而整齐),螓首蛾眉(螓似蝉而小,额广而方正,用以形容女子额头宽广;蛾,蚕蛾,其触须细长而弯曲,用以形容女子眉毛秀美)”(《卫风·硕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诗经》中的不少比喻,不单是简单地以彼物比此物,它还能以具体的动作或事物来比喻难言的情感和独具特色的事物。如《王风·黍离》中“中心如醉”“中心如噎”两句,以“醉”“噎”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还有在“巧言如簧”(《小雅·巧言》),“其甘如荠”(《邶风·谷风》)中,用“簧”“荠”来比喻“巧言”“甘”这些不易描摹的情态。总之,比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它能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似点,以形写神,将抽象诉诸形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兴也就是借助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描写,如鸟兽草木,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等,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诗经》中兴的使用有三种情况:
  一是写意环境、景物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雌雄雎鸠的和鸣,不亂匹配的特点比喻君子、淑女的融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桃树的嫩树枝迎风摇曳的姿态比喻女子体态轻盈柔美;以桃花火红鲜艳比喻女子人面桃花相映而红的红颜和青春朝气)。
  二是烘托气氛,创造意境,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东山》)。
  三是协调韵律:“交交黄鸟,止与棘。”(《秦风·黄鸟》)这与下文控诉政治残暴没有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诗经》中,比兴常常是结合使用,有些句子确实很难分清其到底是比是兴,所以后世常常比兴连称。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如《秦风·蒹葭》,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比兴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意境是《诗经》比兴发展的高级阶段。比兴的运用,还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特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興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古时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比兴这种情思的联想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使之在极短的篇幅里创造出动人的形象,对中国诗歌的成熟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赋、比、兴这三种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表现艺术,是中国诗歌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
  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如《豳风·七月》《大雅·生民》几乎通篇都用赋的手法进行描述。赋的运用,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法。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既有深度又有概括力,是比、兴的基础。《诗经》中,赋中作比,或起兴后再赋的篇章特别多。
  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
  《诗经》中运用赋的代表作如: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诗经》中的诗歌擅长以赋比兴开头,影响了后来的民歌。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卓雅.《诗经》中的数字文化及其审美意蕴[D].陕西师范大学,2009.
  [2]安静.对《诗经》中性审美的心理探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8,(02):11-13.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已经习惯于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日期作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日期,这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常识”,但为什么党的生日是7月1日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成立日期;党的生日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发出巨人的呐喊,如同春雷般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雄狮,拨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中国神州大地上的星
摘要:任务型作文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所谓任务型作文,其写作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的,并且在写作中其对象感以及针对感也有所增强。这类任务型作文对学生们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故而,任务型作文对高考作文难度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一些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高考真题以“权衡判断”任务型作文为例,来全面论述任
基金项目:2016年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6CYZDJY005)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本文以定积分概念为例对高等数学翻转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探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定积分概念;数学思想;教
摘 要:三十三年的寒来暑往,我亲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生。其中,许多学生已经走入社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这使我深感欣慰。现将本人的一些教学工作经验表述成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十三个春秋。无论是原先在教学点,村完小,还是后来在乡镇中心小学,一直以来都是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老师,长期与孩子们打交
摘要: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沿垂直匀强磁场方向运动时将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是常见问题。若粒子除受洛伦兹力外还受到其他力,则高中学生能处理的问题无非是洛伦兹力与其他力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所有其他力平衡后合力为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两种情况。若是出现复杂的曲线运动时,由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洛伦兹力就时刻改变,要求解此类问题的运动情况,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办法解决。但在物理竞赛中,经常
摘要:100米跑是田径运动中观赏性极高的项目之一,它对运动员身体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要求非常高,同时对运动员的瞬间爆发的能力也非常高。100米跑的技术包括起跑技术、起跑后加速技术、途中跑技术和终点跑技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发展短跑技术,必须对短跑的每个技术进行准确地分析和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本文针对100米跑的终点跑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做实验对比,试图找出最好的终点跑技术。  关键词:
摘要:本文通过对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初中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旨在帮助我校学生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改进体育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便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兴趣  一、 前言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针对现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和教材存在的弊端,作出一些调整,其中在课程功能方面,“改变课程过于注重
摘 要:《指南》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用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还指出:“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那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如何进行无范画教学呢?在此从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无范画”美术活动;以灵活的指导贯穿“无范画”美术活动。  关
摘要:物理和数学作为初中阶段息息相关的两门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对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进行了创新,引入数学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数学知识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数学知识;综合  一、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理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物理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入门的时候就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数学学科之間紧密
摘 要:“找出重点”策略是阅读的一项重要而基本的策略,可以让阅读更快速更明白,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四五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这是一项需反复训练的阅读策略,其操作方式主要是关注文章题目、寻找重点句段、明确文体特点。  关键词:“找出重点”策略;操作方式  古人云: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阅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在“模模糊糊一大片”的閱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重点,提纲挈领,那么必然能让阅读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