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各种能力,设置、创新有意义的生物学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方法。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生物学 实践活动 学生能力
一、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的思路
1.找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切入点,紧紧围绕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把学生理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现实生活中、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相结合,找准切入点,突出主题,才能真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
如我校旁边的菜场已具规模,菜场内很多人卖香菇等食用菌,可以让学生在周末通过到菜场进行实地调查和上网查找资料充分了解香菇的结构、营养价值及生殖情况,并由抽象了解转化为具体认识。我们制定了“食用菌的了解与栽培”实践活动个案,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让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的食用菌知识,走出课堂,运用于生产实践中,且巩固了课本第二册“真菌”这一节内容。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做适当的知识迁移和能力延伸,如了解食用菌的结构、生殖等,并调查常见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栽培技术,学会人工栽培食用菌等。此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呆板、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
2.本着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分析、观察的能力。学生热衷于独立思考,社会实践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应调动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实践中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任务,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并逐渐培养实践能力。
针对这一创设思路,我们制定了“花卉的栽培及花的结构的观察”等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在自己家里建一个小植物园,独立种上花卉,在此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观察植物的繁殖过程和各种现象,动手实践扦插、嫁接、分根、压条等技术,在开花季节观察花的结构,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实践能力。
3.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基地。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社会实践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在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更多的实践共建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逐渐培养实践能力。
4.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实践是特殊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通过社会实践可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理论脱离现实的某些缺陷。我们将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淘汰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蝗虫”这一节内容如果用单纯的课本、黑板、幻灯片三点式教学,就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制定了“蝗虫的采集及标本的制作”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到自然中、到实践中去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及自然界中的生存状况,并通过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六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确保实验的对象——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而不是强制性的。
2.全员性原则。在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时,尽可能动员全体生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
3.开放性原则。在开展时,在方法上是全方位的,实践的基地也是开放的。
4.指导性原则。学生有实践活动中应有教师或农技师的指导。
5.发展性原则。不同的实践对象在各个不同阶段,实践内容的要求及深度、广度是不相同的。
6.创造性原则。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求在模仿成人实践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三个落实
1.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的落实。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使学校教育走向社会、面向社会,加快教育观念的新步伐,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注重活动的目的与课本相关内容及知识、实践能力的迁移与延伸,既要与课堂内容相配合,又不能重复,使实践活动教育的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2.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计划的落实。根据各年级生物学课程内容、教学及时间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基础,以及开展活动的条件等,由指导教师共同确定活动内容,讨论、制订活动計划。计划应明确活动内容及其目的与要求,拟定具体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准备工作及负责人项目,并且向所有学生公布。
3.实践活动的总结落实。总结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饲养、栽培的动植物或制作的生物标本等成果;召开活动汇报会,起交流作用;赠送制作礼品;宣读小论文,等等。
(三)二个结合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实践活动不受大纲和教材的约束,可按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扩大知识的纵横向联系,不仅要到校外基地,到火热的社会中去,而且要充分利用校内课堂教学来落实,特别是技能教育,其规范性的操作训练,对教学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校内实验室进行训练,再辅导个别指导的实践性训练,使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地、时、人相结合。生物学实践活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和学生的情况不定期安排内容。如我校周围植物资源丰富且是农村,就可进行生物资源考察和采集制作标本等实践活动;还可安排农作物的栽培、农业害虫的调查及防治等内容的实践活动。另外,我校还成立了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开展当地动植物资源的考察,还就地取材制作了大量动植物标本。生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活动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爱好、知识基础及年龄特征,内容的深广度及分量都要适当,形式也要多样化。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初步成效
1.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生物学实践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形。例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观察蛙的变态发育,结合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启发学生全面细心地观察和比较,使学生由不深入、不完善的认识,逐步能概括、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培养和锻炼观察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例如,组织学生联系当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提出了多个能量流动形式,合理地利用了能源,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说明学生能运用生态学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这就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课堂教学,提高了生物学教学质量。生物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配合植物学教学,制定了开展植树造林、育花种草等实践活动;为配合动物学教学,制定了动物的饲养与观察、采集标本等实践活动。生物学的实践活动还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活动,所采集制作的各种生物标本,可作为实验材料和直观教具;可协助建立和管理生物实验园地及实验室;还可用实践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本届学生自实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以来,每次单元测试成绩都大有提高,特别是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往年十多分。
3.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专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让学生置身于生物学界,探索生物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把生物学和生命、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联系起来,逐渐树立了为祖国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4.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得到了增强。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珍稀的动植物,从古至今我国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后无疑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此外,由于实践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劳动态度、纪律教育,以及养成其他良好的品质和作风等,都有极大的作用。
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真正目标不仅在于使基础知识得以内化迁移,基本技能得以熟练,更在于训练学生的因素复杂、动态变化着的真实生产、生活实际情境中如何发现有真正科学价值的问题,根据这种真实的复杂形成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在不断进行,需要我们去探索、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3.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1989,12:486.
[3]宋林飞.综合实践课程初中理科课程的县级综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34-39,95.
关键词: 生物学 实践活动 学生能力
一、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的思路
1.找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切入点,紧紧围绕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把学生理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现实生活中、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相结合,找准切入点,突出主题,才能真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
如我校旁边的菜场已具规模,菜场内很多人卖香菇等食用菌,可以让学生在周末通过到菜场进行实地调查和上网查找资料充分了解香菇的结构、营养价值及生殖情况,并由抽象了解转化为具体认识。我们制定了“食用菌的了解与栽培”实践活动个案,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让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的食用菌知识,走出课堂,运用于生产实践中,且巩固了课本第二册“真菌”这一节内容。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做适当的知识迁移和能力延伸,如了解食用菌的结构、生殖等,并调查常见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栽培技术,学会人工栽培食用菌等。此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呆板、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
2.本着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分析、观察的能力。学生热衷于独立思考,社会实践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应调动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实践中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任务,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并逐渐培养实践能力。
针对这一创设思路,我们制定了“花卉的栽培及花的结构的观察”等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在自己家里建一个小植物园,独立种上花卉,在此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观察植物的繁殖过程和各种现象,动手实践扦插、嫁接、分根、压条等技术,在开花季节观察花的结构,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实践能力。
3.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基地。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社会实践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在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更多的实践共建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逐渐培养实践能力。
4.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实践是特殊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通过社会实践可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理论脱离现实的某些缺陷。我们将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淘汰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蝗虫”这一节内容如果用单纯的课本、黑板、幻灯片三点式教学,就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制定了“蝗虫的采集及标本的制作”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到自然中、到实践中去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及自然界中的生存状况,并通过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六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确保实验的对象——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而不是强制性的。
2.全员性原则。在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时,尽可能动员全体生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
3.开放性原则。在开展时,在方法上是全方位的,实践的基地也是开放的。
4.指导性原则。学生有实践活动中应有教师或农技师的指导。
5.发展性原则。不同的实践对象在各个不同阶段,实践内容的要求及深度、广度是不相同的。
6.创造性原则。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求在模仿成人实践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三个落实
1.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的落实。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使学校教育走向社会、面向社会,加快教育观念的新步伐,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注重活动的目的与课本相关内容及知识、实践能力的迁移与延伸,既要与课堂内容相配合,又不能重复,使实践活动教育的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2.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计划的落实。根据各年级生物学课程内容、教学及时间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基础,以及开展活动的条件等,由指导教师共同确定活动内容,讨论、制订活动計划。计划应明确活动内容及其目的与要求,拟定具体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准备工作及负责人项目,并且向所有学生公布。
3.实践活动的总结落实。总结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饲养、栽培的动植物或制作的生物标本等成果;召开活动汇报会,起交流作用;赠送制作礼品;宣读小论文,等等。
(三)二个结合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实践活动不受大纲和教材的约束,可按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扩大知识的纵横向联系,不仅要到校外基地,到火热的社会中去,而且要充分利用校内课堂教学来落实,特别是技能教育,其规范性的操作训练,对教学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校内实验室进行训练,再辅导个别指导的实践性训练,使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地、时、人相结合。生物学实践活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和学生的情况不定期安排内容。如我校周围植物资源丰富且是农村,就可进行生物资源考察和采集制作标本等实践活动;还可安排农作物的栽培、农业害虫的调查及防治等内容的实践活动。另外,我校还成立了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开展当地动植物资源的考察,还就地取材制作了大量动植物标本。生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活动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爱好、知识基础及年龄特征,内容的深广度及分量都要适当,形式也要多样化。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初步成效
1.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生物学实践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形。例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观察蛙的变态发育,结合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启发学生全面细心地观察和比较,使学生由不深入、不完善的认识,逐步能概括、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培养和锻炼观察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例如,组织学生联系当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提出了多个能量流动形式,合理地利用了能源,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说明学生能运用生态学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这就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课堂教学,提高了生物学教学质量。生物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配合植物学教学,制定了开展植树造林、育花种草等实践活动;为配合动物学教学,制定了动物的饲养与观察、采集标本等实践活动。生物学的实践活动还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活动,所采集制作的各种生物标本,可作为实验材料和直观教具;可协助建立和管理生物实验园地及实验室;还可用实践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本届学生自实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以来,每次单元测试成绩都大有提高,特别是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往年十多分。
3.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专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让学生置身于生物学界,探索生物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把生物学和生命、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联系起来,逐渐树立了为祖国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4.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得到了增强。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珍稀的动植物,从古至今我国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后无疑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此外,由于实践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劳动态度、纪律教育,以及养成其他良好的品质和作风等,都有极大的作用。
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真正目标不仅在于使基础知识得以内化迁移,基本技能得以熟练,更在于训练学生的因素复杂、动态变化着的真实生产、生活实际情境中如何发现有真正科学价值的问题,根据这种真实的复杂形成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在不断进行,需要我们去探索、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3.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1989,12:486.
[3]宋林飞.综合实践课程初中理科课程的县级综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34-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