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落处觅旧魂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76155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炜继长河小说《你在高原》后,又创作了历史叙事长篇《独药师》,以其独特的叙事美学意蕴与传统文化视角书写而备受关注,成为当代文学又一极为重要的收获。《独药师》文学叙事通过半岛季府第六代独药师传人季昨非养生的传统文化独特视野入思,围绕主人公与陶文贝的爱欲曲折,拟旧文法娴熟交织于革命兴起的历史烟火深处,语言叙述洗练而细腻,文雅而节制。张炜究历史之变,文学遥思的虚实相生里倔强地借由药师传人的叙述视角,遗风韵深里看尽风华浮沉,生命物哀中反观个体与家国历史生存诸种“长生”奥义,于此演绎出文化义理与历史变革隐秘的对位耦合般的文学细审。
  关键词:张炜 《独药师》 历史想象 生命物哀
  张炜以胶东半岛为背景的文学世界一直以来是当代文学极为重要而又颇为独异的存在,继历经二十余载创作的鸿篇巨制十卷本《你在高原》后,他不断地行吟和思索,又写下大量散文、文论类作品,散见《小说坊八讲》《午夜来獾》《陶渊明的遗产》等。《人民文学》2016年第五期刊载张炜长篇小说《独药师》备受关注,这是张炜自长河小说《你在高原》后的又一部力作,六年间隙中他究历史之变,反观生命个体与家国历史生存诸种“长生”奥义的遥思情怀绵延未绝。《独药师》历史叙事迷离芜深,气韵绵长,经由“独药师”这一传统文化视角,抒写锁在尘埃深处的历史隐衷,而风云际变,尽收眼底。历史个人化的家族遭逢与儿女情长叙述,兼具新感觉化细腻白描手法特长,仁人志士感时忧国的现代革命兴起之下盛满温情脉脉,斑驳陆离新旧嬗变之际自有诸种价值迷乱,也自有良多感慨寄于其间。小说叙事蹊径独辟,相较张炜小说创作以往文学气韵,既有延续,也存背离,似可见长篇小说《家族》叙事手法叠影隐在,也有迥然不同以往的缠绵繁复细腻工笔,这似乎预示张炜已然自冷硬与荒寒的叙境归来,自是于历史喟叹中留下无尽情义绵长。在《独药师》里,此前如此厚重的文学长卷《你在高原》犹未写尽胶东半岛,他要在心灵的楔子里,光芒洞彻遗忘的迷烟,透过档案的卷宗,为我们徐徐展现水与火的文学变法故事,历史亡灵再次汇聚。晚晴以降,持续阵痛中家国政体已是摧枯拉朽,步入昔日黄昏,伴随现代意识崛起风云流布、革命兴起。故事通过半岛季府第六代独药师传人季昨非养生文化独特视野入思,围绕主人公与陶文贝的爱欲曲折,兼及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波诡云谲时代氛围,虚实相生而精妙地结构故事情节发展,儿女情长之中揭开历史深掩的衣角。光影散尽,方见骚动与浮沉、流转与抚慰,万千气象杂糅在历史的尘埃与物哀的芒花之间。
  故事拟旧文法娴熟交织于历史烟火深处,演绎出一场“死生契阔”暗自生香的半岛传奇,借助文化想象的经脉,重访历史幽昧不明的隐秘,切入视点极为精妙,内容所涉又极为斑斓驳杂。革命秘辛、养生指要又或是情史笔记,似乎也并未全然在此,激进与保守、迟疑与厉行,心变于焉兴起,“长生”往复存灭,文化考量社会政体与养生术法义理伦常异形同构。张炜沿此一脉,将家国历史、文化断续、爱恨离怨,诸种“守”与“变”端凝一体。长生术地历史风尘消弭,已是末路残花,“独药师”也不免尴尬地成为文化历史遗民,千年流脉,至近代已是息象微弱、飘摇若丝。第六代药师传人季昨非,也终究要记录下这历尽沧桑的物是人非,他既颇具养生野心,又耽美自陷情缘纠葛。同样独药师神秘玄虚的长生诱惑,又历来受到达官贵人,抑或市井乡民青睐,因此季府凭借家学渊源和秘传独方,而聚拢社会各层人脉,成为显赫的养生世家,自父一辈与革命党人往来密切,屡屡资助变革活动而被誉为“革命的银庄”。季昨非与季府宿敌邱琪芝的交锋,也成为西医渐趋兴盛下的同道相惜,竟至尊其为师,修持“气息、目色、膳食、遥思”养生义理。与之相伴的是社会离变动荡,现实匪患与养生里荒诞狭邪的下路术法相交织,反吞啃噬灵魂的迷乱漫漶。生民备加艰辛,饥寒过后便是战事烽烟,养生与杀戮、孤独与爱抚,世乱动荡间革命起义挫折坎坷,暴力伤痕犹在耳目。一次心绪困顿、感时绝望的牙疼病患,却冥冥中柳暗花明地引出一场爱恋的到来,麒麟医院意外的相逢,燃起季昨非对医士陶文贝的持续渴慕。而这场爱恋不免是一厢情愿,也终是因缘际会成就于革命事业与养生术方,兄长徐竟背回受伤的革命党特使、伊普特院长疗治伤员累积的眩病,以及因革命纷争而生眼疾的同盟元老顾先生,都推波助澜般牵引着“我”与陶文贝情感微妙的峰回路转。及至为帮助顾先生、金水逃脱,季昨非慷慨自揽命案,终于从心底深深触动了陶文贝,与此同时革命激变中遭遇逆寒,师父邱琪芝、兄长徐竟相继为府衙康永德所害。用血祭奠的召唤来临,革命摇撼着整座城池大地,而后战事连绵不断,日本入侵,逝水难复,“我”也最终决意远赴燕京,追随挚爱,故事至此戛然而止,留下遐想深远。
  《独药师》使得张炜丰饶的叙事才能,再次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古典写意笔法,竟自在生死相许的文学想象空间里绵延而辗转反顾,叙述方式上以时下档案员今“我”归整档案为楔子,引入晚晴独药师传人季昨非昨“我”的悲情故事,并在最后附录:管家手记,不同叙述视角转换互文,虚实相生而得以实现叙述自由古今往还,带着一颗再次见证的心,游走在历史想象的文学空间,使得独药师的传奇,充满回溯与对话的目光。传统文化气脉赓续,胶东半岛季家继承了古代方士养生术,借助家族秘传独方丹丸,济世救民,历史裂变缝隙乃有情感微弱火花碰撞于焉尚存。也正是源于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点结构全文,自第一章始拟古的叙述语式里,如史录般记载下大时代文化消弭的个体命运浮萍般悲欢,而有割舍不下的耽美愁肠百转,暴力与残虐、喧嚣与骚动,演绎出文化义理与历史变革隐秘的对位耦合般的文学细审,近代动荡纷争的半岛历史景观,悉数烟云其间。新旧倾覆劫毁之际,不免断井颓垣,传统文化溃散现代易位,也正是经由“我”的限知叙事,将革命、养生、情史磅礴而残酷,绵密而凄婉的历史生存相互穿插交织,水乳交融。从而使得叙事之中,既有宏大革命历史进程的艰辛与传统方士文化养生的义理,更有乱世之中灿若蓟花的爱欲,惊惧而倔强地穿行在历史洪流的起伏之中。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较为清晰地体会到叙述者的关注,意在感时忧国下的情愫涓流,而一旦涉入,无不细笔出之,这集中体现在“我”冥思领会邱琪芝养生四决与麒麟医院陶文贝相识的内心波澜方面。第一人称叙述为深入人物生命内部意识呈现提供了穿梭自由的视点,真切的在场时感经验与想象的意识灵魂跃动,都使得视角内外聚合纯然妥帖、丝丝入扣。
其他文献
摘 要:这是一首反对帝王成仙的反游仙诗,也是一首反映广德元年(763)吐蕃入侵关中、长安沦陷、唐代宗仓皇出幸的政治诗,并可据此推算出李白卒于广德二年(764)正月后不久之事实。  关键词:吐蕃 唐代宗 唐肃宗 唐玄宗  李白暮年诗歌常利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配合比兴手法来“纪实”,如《上崔相百忧章》“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1}句,以共工被放幽州怒触不周山,海水喷荡、洪水为患的远古
摘 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金庸先生的这十五部小说,每一部都有一个历史背景。把武侠融进历史,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给历史添上武侠,增加了历史的厚度和宽度。本文主要以“射雕三部曲”中《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为例,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探讨金庸武侠小说和历史的契合度。  关键词:金庸 武侠 历史  一、“郭靖”与“蒙哥”考证  为了增加作品的可信度,金庸先生将
夜深了。   细数和你一同走过的时光,已经有九个春秋了,谢谢你能在我的生命中扮演朋友的角色。如果不是你,我想我永远不会知道,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我们应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霁月,年少的我们眼里应藏下星辰大海。   三岁上幼儿园时,是我们初见的时候。你那一双圆润明亮得像葡萄一样的大眼睛,和你活泼开朗的笑声,随即就吸引了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大家都愿意和你玩耍,可我却恰恰和你相反,相比我却有着和
旭日东升,我扬帆起航。星光灿烂,我渐入梦乡。  ——题记   我是一只船,一只行驶在小河上承载着梦想的纸船。   水流是我前行的动力,梦想是我前行的动力,我是我前行的舵手。清晨,我怀揣一腔热血,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清风与夜露中启行。夜晚,我与星光相伴。我知道,我只是一张薄薄的纸片折成的小船。我知道,纸是不能在水中待太久的。我也知道,我选择的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前方哪怕是一根小树枝或一片漂
我曾在电视里看到一位外国的盲画家。他别的都不画,光画人;他别人都不画,光画自己的妻子。他已经80岁了,妻子也已老态龙钟。可是他画出来的妻子,每一幅都是丑丑的、五彩缤纷的小姑娘,哎呀,真是人人喜欢,他就是这样出了名的。  最近我又发现了一个极其相似的盲画家。她刚过20岁,10岁那年失明。失明后的10年里,你万万想不到她热衷于什么——她热衷于色彩!  然而她并非真的作画,她的本职是按摩医师。我的同事在
摘 要:北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引入基督教信仰纬度,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新的批评视角和阐释空间,在《我和上帝有个约》中,他以基督教“罪”的观念来塑造人物,展现主人公陈步森如何认识到自己的“罪性”和“罪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西方观念中对于“罪”的认识,进而瞥见当代中国底层社会的信仰状况。  关键词:底层 罪性 罪行 良心  北村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一名先锋作家,他
摘 要:本文对秦观《踏莎行·郴州旅社》首、尾两部分的意蕴做了辨析。最后谈了有关“三绝碑”之二三事。  关键词:《踏莎行·郴州旅社》 辨析 三绝碑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的这首《踏莎行》写于他被一贬再贬之后的湖南郴州,是他后期的代表作,意蕴深厚,情调凄美。已届垂暮之年的他(4
茫茫人海中,我只是沧海之一粟。但我就是我,我坚信,大千世界里,你无法寻觅到一个完全相同的第二个我……  我——假小子  我没有出众的相貌,也没有惊人的才华,但我有一个其它女孩没有的绰号“假小子”。我爱耍酷,时不时地将刘海猛地甩起来,总是引得路人在原地足足呆上一分钟!我爱运动装,每当别的女孩穿上漂亮华美的裙子,而我总是一身轻装,我与这群女孩似乎格格不入。我爱肆无忌惮地笑,“哈哈哈!”笑声飘出教室,飘
摘 要:宦官形象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从第一回殿头官在皇帝升殿时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第二回小黄门陪着端王踢球衬托出高俅的高超球技,到后来童贯讨伐梁山,杨戬毒害卢俊义、宋江等人,可以说宦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活动和梁山好汉的命运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是梁山好汉悲剧命运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考察史籍中宦官形象和《水浒传》中描写的差异,能够探讨作者的艺术态度与创作观点。  关键词
摘 要:《金瓶梅》中的丧葬描写贯穿全书的始终,从第一回卜士道的丧葬到最后一回庞春梅的丧葬,丧葬描写几乎占据全书的三分之一,尤其以李瓶儿的丧葬描写最为详尽。作者用了五回的篇幅来集中描写李瓶儿的丧礼,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完整的丧葬场面,本文将进一步对李瓶儿葬礼中着重描写的几个重要风俗进行梳理。  关键词:《金瓶梅》 李瓶儿 丧俗  《礼记·昏义》曰:“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1}丧礼作为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