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权县位于商丘市西部,下辖18个乡镇,529个行政村,县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总人口90.15万,农业人口65万。近年来,民权县委、县政府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总抓手,“三农”工作持续向好、稳中有进,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8元。
多举措深化农村改革见成效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转折、转型期,农业还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四化同步”的短腿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也在农村。民权县紧紧抓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个“牛鼻子”,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凝心聚力,重点在农村土地确权、规模化经营、金融体制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1.激发农村活力,奏响确权“大旋律”。民权县作为全国105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自2013年10月开始,按照“先行试点、大胆探索,积累经验、稳步推开”的总体思路,在龙塘镇申庄、王庄2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共涉及18个村民小组,953户、3563口人、4964亩耕地。通过调查摸底、地籍测绘、公示审核等环节,规范了土地承包档案,建立了承包经营权登记电子信息系统,全面进入确权颁证阶段。通过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前提。在试点工作中,民权县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农业、国土、公安、财政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联手的确权登记工作机制。二是财政支持、经费保障是关键。确权登记工作涉及地块实测、建立档案、颁发证书、建设数据管理系统等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县政府将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先后投入资金120多万元,为土地确权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广泛宣传、农民参与是基础。充分发挥新闻、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采取悬挂标语、发放资料、主体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土地确权的目的、意义及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确权登记的积极性。四是依法依规、确权保权是核心。从试点工作情况看,依法依规、确权保权是土地确权工作的核心。在具体实施中,民权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注重把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依法保障农民权益,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得到了农民群众广泛认可。
2.实施集群工程,做好流转“大文章”。一是完善激励措施。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农村土地互换并地(小块并大块)工作领导小组,将土地“并块”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每年拿出30万元对土地“并块”流转工作的先进乡镇、规模流转经营合作组织、专业大户予以重奖,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二是把握“并块”原则。在推进农村土地“并块”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群众自愿为基础,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坚持“一个总体目标(一户一块地)、两个基本原则(保留原有分地人口不变原则,保留原有耕地面积不变原则)、三项具体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工作,村民自治、一村一策,公开公正)”,逐步推进。三是促进规模流转。投入资金110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同时,以点带面提高土地“并块”质量,按照“土地全部‘并块’,农田设施全面覆盖,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1亿元,完善了机井、道路、渠道等设施,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井灌渠灌双配套、机电井井通、基础设施完备、机械化无障碍作业”的高标准粮田10万余亩。目前全县“并块”面积达到93.2万亩,50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达11.38万亩。2013年12月和2014年5月,国家农业部、全国政协分别在民权县召开了土地流转现场会。
3.创新金融体制,营造发展“大环境”。2014年2月,民权县出台了《关于加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和民权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暂行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加大自身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工作,政府搭台,银企唱戏,加大对“三农”服务力度。截至目前,全县金融机构为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个人贷款累计发放34.86亿元,贷款余额近8.67亿元。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县级金融服务网(www.mqxjrw.com),全力推介民权县的金融机构,基本达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自动柜员机全覆盖。积极构建支农、惠农、便农的“绿色支付通道”,并首次实现农村支取现金千元以内不出村的便农金融服务目标。
4.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大平台”。一是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在“四议两公开”基础上,拓展延伸了决议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决议事项及实施结果在公告同时,经群众无异议后签字确认的环节,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内涵更加丰富。二是建立便民平台,推行群众事务干部代理。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增多,农村群众最担心的是人难找、事难办。民权县针对这一情况,积极推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县529个行政村设立了“党员干部代理群众事务受理点”,开启代办事务“直通车”,畅通群众诉求“主渠道”,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截至目前,党员干部已帮助200多名农民群众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解决农村涉访、涉诉案件30多个。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启动城乡共建工程。民权县是国家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重点县,有129个贫困村、11.25万名贫困人口,自2012年以来,县委开展了以“四必帮、四必访、四必问”为主要内容的“千名干部进千村联万户”活动,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对全县所有贫困群众进行结对帮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作开展以来,共帮助贫困村发展致富项目150个,投入帮扶资金2500万元。
存在的问题亟须解决良策
近年来,民权县紧紧围绕省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方式、新路子,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投入明显不足。中央、省投入“三农”资金虽然大幅度提高,但仍满足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县级财力有限,配套不够,造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民权县现有高标准良田15万亩,仍有60多万亩中低产田没有改造。二是社会事业滞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底子薄、基础差。民权县529个行政村中仅有贫困村才配套了村内道路建设资金,农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公共文化设施普遍缺乏。三是体制机制运行不畅。深化农村改革组织领导、行业部门统筹协调不够,在资金项目安排上没有建立有效整合机制,整体支持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四是政策支持不够。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支持力度不够,民权县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3个,家庭农场168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影响到其发展壮大的积极性。
面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民权县的实际,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行业部门资金投入力度,在项目数量、资金总量上给予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步伐。
二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深化农村改革的组织领导、资源整合、项目投入、教育培训等各项保障工作机制,为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要提升综合素质。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至关重要。要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改革的主体作用。
四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行业部门统筹协调工作,不断提升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公共服务更好地向农村延伸,惠及农民,缩小城乡差距。
五要健全保障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病有所医;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系河南省民权县委副书记
多举措深化农村改革见成效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转折、转型期,农业还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四化同步”的短腿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也在农村。民权县紧紧抓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个“牛鼻子”,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凝心聚力,重点在农村土地确权、规模化经营、金融体制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1.激发农村活力,奏响确权“大旋律”。民权县作为全国105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自2013年10月开始,按照“先行试点、大胆探索,积累经验、稳步推开”的总体思路,在龙塘镇申庄、王庄2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共涉及18个村民小组,953户、3563口人、4964亩耕地。通过调查摸底、地籍测绘、公示审核等环节,规范了土地承包档案,建立了承包经营权登记电子信息系统,全面进入确权颁证阶段。通过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前提。在试点工作中,民权县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农业、国土、公安、财政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联手的确权登记工作机制。二是财政支持、经费保障是关键。确权登记工作涉及地块实测、建立档案、颁发证书、建设数据管理系统等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县政府将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先后投入资金120多万元,为土地确权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广泛宣传、农民参与是基础。充分发挥新闻、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采取悬挂标语、发放资料、主体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土地确权的目的、意义及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确权登记的积极性。四是依法依规、确权保权是核心。从试点工作情况看,依法依规、确权保权是土地确权工作的核心。在具体实施中,民权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注重把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依法保障农民权益,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得到了农民群众广泛认可。
2.实施集群工程,做好流转“大文章”。一是完善激励措施。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农村土地互换并地(小块并大块)工作领导小组,将土地“并块”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每年拿出30万元对土地“并块”流转工作的先进乡镇、规模流转经营合作组织、专业大户予以重奖,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二是把握“并块”原则。在推进农村土地“并块”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群众自愿为基础,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坚持“一个总体目标(一户一块地)、两个基本原则(保留原有分地人口不变原则,保留原有耕地面积不变原则)、三项具体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工作,村民自治、一村一策,公开公正)”,逐步推进。三是促进规模流转。投入资金110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同时,以点带面提高土地“并块”质量,按照“土地全部‘并块’,农田设施全面覆盖,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1亿元,完善了机井、道路、渠道等设施,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井灌渠灌双配套、机电井井通、基础设施完备、机械化无障碍作业”的高标准粮田10万余亩。目前全县“并块”面积达到93.2万亩,50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达11.38万亩。2013年12月和2014年5月,国家农业部、全国政协分别在民权县召开了土地流转现场会。
3.创新金融体制,营造发展“大环境”。2014年2月,民权县出台了《关于加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和民权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暂行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加大自身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工作,政府搭台,银企唱戏,加大对“三农”服务力度。截至目前,全县金融机构为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个人贷款累计发放34.86亿元,贷款余额近8.67亿元。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县级金融服务网(www.mqxjrw.com),全力推介民权县的金融机构,基本达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自动柜员机全覆盖。积极构建支农、惠农、便农的“绿色支付通道”,并首次实现农村支取现金千元以内不出村的便农金融服务目标。
4.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大平台”。一是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在“四议两公开”基础上,拓展延伸了决议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决议事项及实施结果在公告同时,经群众无异议后签字确认的环节,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内涵更加丰富。二是建立便民平台,推行群众事务干部代理。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增多,农村群众最担心的是人难找、事难办。民权县针对这一情况,积极推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县529个行政村设立了“党员干部代理群众事务受理点”,开启代办事务“直通车”,畅通群众诉求“主渠道”,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截至目前,党员干部已帮助200多名农民群众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解决农村涉访、涉诉案件30多个。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启动城乡共建工程。民权县是国家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重点县,有129个贫困村、11.25万名贫困人口,自2012年以来,县委开展了以“四必帮、四必访、四必问”为主要内容的“千名干部进千村联万户”活动,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对全县所有贫困群众进行结对帮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作开展以来,共帮助贫困村发展致富项目150个,投入帮扶资金2500万元。
存在的问题亟须解决良策
近年来,民权县紧紧围绕省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方式、新路子,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投入明显不足。中央、省投入“三农”资金虽然大幅度提高,但仍满足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县级财力有限,配套不够,造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民权县现有高标准良田15万亩,仍有60多万亩中低产田没有改造。二是社会事业滞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底子薄、基础差。民权县529个行政村中仅有贫困村才配套了村内道路建设资金,农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公共文化设施普遍缺乏。三是体制机制运行不畅。深化农村改革组织领导、行业部门统筹协调不够,在资金项目安排上没有建立有效整合机制,整体支持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四是政策支持不够。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支持力度不够,民权县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3个,家庭农场168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影响到其发展壮大的积极性。
面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民权县的实际,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行业部门资金投入力度,在项目数量、资金总量上给予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步伐。
二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深化农村改革的组织领导、资源整合、项目投入、教育培训等各项保障工作机制,为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要提升综合素质。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至关重要。要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改革的主体作用。
四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行业部门统筹协调工作,不断提升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公共服务更好地向农村延伸,惠及农民,缩小城乡差距。
五要健全保障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病有所医;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系河南省民权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