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在积极而热烈的开展着,而地方涉农高校依托其涉农专业优势,充分发挥现有农业专业的主力军作用,利用教育优势、科技优势,全面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产业帮扶三大工程,提供了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为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我国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此来实现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及策略,使涉农高校能够服务乡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一、我国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的发展现状
(一)涉农高校设置多种涉农工种专业,服务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了乡村的振兴。地方涉农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设置了多种涉农工种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地方乡村的振兴。
举个例子,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从2014年起承担西安市工人等级考核种苗育苗工、造林工、农艺工、水土保持防治工及兽医防疫员等涉农工种的培训、考核工作。这项工作的按时开展和顺利完成,为西安地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完成涉农工勤岗位的培训考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涉农高校培养专业人才,为乡村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地方涉农高校为了提高服务乡村的质量和效果,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能够独挡一面,为乡村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地方涉农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特点,与当地的乡村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创(就)业引导培育模式,通过对涉农专业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转变为职业农民,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对于农事生产的专业性,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新型的创业机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举个例子,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是新型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同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个试点,在其学校的涉农专业学生中培育新生代型(中级)职业农民,探索出了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创(就)业引导培育模式,已经有93名学生被认定为西安市第二批中级职业农民,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上岗证”。 而且在2018年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安市农林委联合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学历班”,学制三年。为农民学员再教育提供了一個机会,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进入“新型职业农民学历班”学习,毕业后学员可以拿到高职学历文凭。
(三)涉农高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密切,积极推广农业技术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涉农高校与相关企业密切联合,积极向乡村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地方涉农高校其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在服务乡村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对农民开展相关的讲座及农业知识的宣传,参与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而且涉农高校可以与当地的企业进行联合,学校可以与企业对接搭建结对帮扶平台,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使地方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比如涉农专业教师深入区县,开展花椒丰产栽培、肉牛养殖、苜蓿栽培、花卉、食品安全等产业专题培训,使企业能够获得专业的培训,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中存在的问题
(一)涉农专业内容设置比较单一、人才培养滞后
尽管地方涉农高校为了推动地方乡村发展开展相关的涉农专业,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问题,涉农专业内容设置比较单一、人才培养滞后。有一些地方涉农高校一开始并没有找好自己的办学方向和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自身办学条件,而是随波逐流,大量开设同类专业,学校的涉农专业内容设置比较单一,因其自身条件限制,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保障,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需求严重脱节,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
(二)涉农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落后,专业水平不高
在我国,由于涉农高校在近几年才慢慢兴起,农学类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存在涉农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落后,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因为以前对于农业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这方面的投资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原有的许多涉农专业的教师都离开这个行业,改行去做了别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国涉农专业的教师很多都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涉农专业教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三)高校对涉农专业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
近年来,尽管我国加大了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但是投入的方向主要还是集中于省级、国家级重点高校以及重点专业,对于地方涉农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所以导致地方高校对涉农专业的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学校的办学经费紧张、教学实训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些原因导致地方涉农专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无法招到充足的生源,成为制约地方涉农专业发展的瓶颈,无法为乡村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减缓了地方涉农高校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及策略
(一)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培养涉农专业创新人才
为了更好的发挥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需要高校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培养涉农专业创新人才。涉农高校与专业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意识。即涉农高校与专业教育需要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意识和指导方向,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带领农民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进步的服务,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涉农高校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背景,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涉农高校与政府、相关企业联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治理新模式,融合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理念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申请更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的新专业,针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构建服务于地方 “三农”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智库。
(三)创新教育内容,完善涉农专业设置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涉农高校要创新职业教育内容,完善涉农专业设置。涉农专业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及高素质的劳动者。同时要完善涉农专业设置,要重视学生的基本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涉农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以及乡村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就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涉农高校在服务乡村的发展现状有以下这些情况,首先是涉农高校设置多种涉农工种专业,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其次是涉农高校培养专业人才,为乡村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最后是涉农高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密切,积极推广农业技术。但是在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中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第一是涉农专业内容设置比较单一、人才培养滞后;第二是涉农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落后,专业水平不高;第三是高校对涉农专业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
为了更好的发挥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的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可以有以下这些策略,首先是涉农高校要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培养涉农专业创新人才;其次是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要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是涉农专业要创新教育内容,完善涉农专业设置,提升专业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服务乡村建设。(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一、我国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的发展现状
(一)涉农高校设置多种涉农工种专业,服务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了乡村的振兴。地方涉农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设置了多种涉农工种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地方乡村的振兴。
举个例子,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从2014年起承担西安市工人等级考核种苗育苗工、造林工、农艺工、水土保持防治工及兽医防疫员等涉农工种的培训、考核工作。这项工作的按时开展和顺利完成,为西安地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完成涉农工勤岗位的培训考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涉农高校培养专业人才,为乡村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地方涉农高校为了提高服务乡村的质量和效果,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能够独挡一面,为乡村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地方涉农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特点,与当地的乡村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创(就)业引导培育模式,通过对涉农专业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转变为职业农民,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对于农事生产的专业性,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新型的创业机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举个例子,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是新型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同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个试点,在其学校的涉农专业学生中培育新生代型(中级)职业农民,探索出了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创(就)业引导培育模式,已经有93名学生被认定为西安市第二批中级职业农民,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上岗证”。 而且在2018年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安市农林委联合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学历班”,学制三年。为农民学员再教育提供了一個机会,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进入“新型职业农民学历班”学习,毕业后学员可以拿到高职学历文凭。
(三)涉农高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密切,积极推广农业技术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涉农高校与相关企业密切联合,积极向乡村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地方涉农高校其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在服务乡村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对农民开展相关的讲座及农业知识的宣传,参与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而且涉农高校可以与当地的企业进行联合,学校可以与企业对接搭建结对帮扶平台,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使地方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比如涉农专业教师深入区县,开展花椒丰产栽培、肉牛养殖、苜蓿栽培、花卉、食品安全等产业专题培训,使企业能够获得专业的培训,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中存在的问题
(一)涉农专业内容设置比较单一、人才培养滞后
尽管地方涉农高校为了推动地方乡村发展开展相关的涉农专业,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问题,涉农专业内容设置比较单一、人才培养滞后。有一些地方涉农高校一开始并没有找好自己的办学方向和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自身办学条件,而是随波逐流,大量开设同类专业,学校的涉农专业内容设置比较单一,因其自身条件限制,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保障,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需求严重脱节,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
(二)涉农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落后,专业水平不高
在我国,由于涉农高校在近几年才慢慢兴起,农学类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存在涉农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落后,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因为以前对于农业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这方面的投资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原有的许多涉农专业的教师都离开这个行业,改行去做了别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国涉农专业的教师很多都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涉农专业教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三)高校对涉农专业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
近年来,尽管我国加大了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但是投入的方向主要还是集中于省级、国家级重点高校以及重点专业,对于地方涉农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所以导致地方高校对涉农专业的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学校的办学经费紧张、教学实训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些原因导致地方涉农专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无法招到充足的生源,成为制约地方涉农专业发展的瓶颈,无法为乡村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减缓了地方涉农高校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及策略
(一)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培养涉农专业创新人才
为了更好的发挥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需要高校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培养涉农专业创新人才。涉农高校与专业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意识。即涉农高校与专业教育需要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意识和指导方向,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带领农民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进步的服务,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涉农高校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背景,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涉农高校与政府、相关企业联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治理新模式,融合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理念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申请更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的新专业,针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构建服务于地方 “三农”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智库。
(三)创新教育内容,完善涉农专业设置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涉农高校要创新职业教育内容,完善涉农专业设置。涉农专业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及高素质的劳动者。同时要完善涉农专业设置,要重视学生的基本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涉农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以及乡村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就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涉农高校在服务乡村的发展现状有以下这些情况,首先是涉农高校设置多种涉农工种专业,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其次是涉农高校培养专业人才,为乡村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最后是涉农高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密切,积极推广农业技术。但是在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中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第一是涉农专业内容设置比较单一、人才培养滞后;第二是涉农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落后,专业水平不高;第三是高校对涉农专业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
为了更好的发挥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的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可以有以下这些策略,首先是涉农高校要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培养涉农专业创新人才;其次是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要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是涉农专业要创新教育内容,完善涉农专业设置,提升专业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服务乡村建设。(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