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是一种集歌词创作与人声旋律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起到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情感的作用。声乐分为流行、民族等多种形式,而民族声乐是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民族声乐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体现了该民族浓厚的文化氛围。文章作者以民族声乐为研究主题,论述了关于其演唱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 个性化发展 思考
民族声乐作为一种灿烂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演唱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与民族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熏陶。从世界音乐史来看,随着世界之间的广泛联系,声乐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如何在多样化的声乐发展中,促进民族声乐演唱的个性化发展,促进音乐事业的发展,是一项广大声乐研究者深思熟虑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我国国情,谈一下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在演唱方面突出个性化。
一、民族音乐概述
民族音乐和其它文化艺术形式一样,是一个国家象征的重要体现。因为它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一首优秀的民族声乐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民族声乐的理解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上的民族声乐包括戏剧、民歌等形式,狭义上的民族声乐是指所谓的唱法。中国的民族音乐更多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与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品质,体现了全体炎黄子孙的奋斗实践史。
二、发展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声乐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从遥远的奴隶制社会制度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声乐,一直到今天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涌现出了很多为民族声乐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人士。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国民族声乐是全体中国人民与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其演唱具有突出的个性化,即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文化蕴含。如今的中国民族声乐在继承了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唱法加入了国粹京剧等元素,更多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面貌。
文化也是世界的,中国民族声乐也是世界音乐文化殿堂中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演唱方式上、演唱表演方面借鉴了西方民族声乐的精髓。在全体民族声乐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既将中国民族声乐传播到世界,使世界更加深度了解中国文化,加深中国的印象,更是促进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的唱法技巧与关于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的唱法技巧
民族声乐唱法的特点是声音个性强,音色以甜、脆为主,气息运用灵活,音域宽广,以演唱者的真实音色为主,给人一种歌声甜美或者是激情高亢的感受,吐字清晰,发音准确,音色或是甜美圆润,或是激情澎湃,风格优美淳朴,表演要声情并茂。
要想突出个性化,关键还是加强声乐爱好者的音乐素质培养,其素质的培养是从唱法技巧上加强培养训练,通过唱法气息的运用、声带的运用、共鸣的运用等方面来培养。
1.唱法气息的运用
业界有气沉丹田的说法,这说明声乐演唱不是单凭喊、吼出来的,其实它是通过对气息来表现出现的,需要对气息的控制。民族声乐演唱讲究气口的运用,其气口的运用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应结合音乐自身来分析,如在高潮部分或者为了烘托气氛,适当加入临时的感情气口;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有利于气息的储存与呼吸的控制,这样能力符合声带使用张力较强的特点。
2.声带的运用
民族声乐唱法要求声带的运用,体现出咬字清晰,音色坚实干脆。为了使发音集中明亮,声门保持闭合靠拢的状态,按照自上向下的方向阻挡气息,以便于将气流转化成声波;在实际的训练当中不要使声带分担太多的负担,为了减轻其负担与疲劳,要时刻保持声带的弹性与运动中的平衡;掌握好振动频率,通过张力等因素促进声带产生不同的振动,以达到不同的音色。
3. 共鸣的运用
共鸣的运用要全面平衡使用共鸣腔体,保证胸腔共鸣,保证共鸣腔管使用的适度性。固定共鸣与游走共鸣是民族声乐共鸣运用的两个重要焦点,即鼻腔与头腔的共鸣,演唱中行腔韵味的体现。
(二) 民族声乐个性化的几点建议
民族声乐个性化重点是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体现出民族生活习俗等特点。无论是演唱,还是在作品未成形之前都需要对民族的文化进行充分细致的学习剖析,特别是民族语言方面,有些字的读音是当地人民固有的形式,在演唱中咬字读音要符合当地的标准要求;还可以通过继承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上,对戏剧的唱腔等方面进行革新,借鉴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吸收外来的西方声乐元素,使其在实践中得到融合与升华;广大声乐艺术家应当广泛深入实践,深入考察,开展采风活动,体验不同民族之间的人民群众生活,在声乐创作演唱中体现出原生态民族声乐的精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民族声乐能够体现出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文明面貌,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唱法技巧需要加强气息、声带、共鸣的运用,促进其个性化应该尊重民族文化,对传统戏剧文化继承与创新,吸收外来音乐文化,深入实践,开展采风体验活动。
参考文献:
[1]孟新洋.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1,(01).
[2]戴勇.解析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3]陈丽艳.试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唱情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生活,2012,(09).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 个性化发展 思考
民族声乐作为一种灿烂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演唱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与民族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熏陶。从世界音乐史来看,随着世界之间的广泛联系,声乐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如何在多样化的声乐发展中,促进民族声乐演唱的个性化发展,促进音乐事业的发展,是一项广大声乐研究者深思熟虑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我国国情,谈一下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在演唱方面突出个性化。
一、民族音乐概述
民族音乐和其它文化艺术形式一样,是一个国家象征的重要体现。因为它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一首优秀的民族声乐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民族声乐的理解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上的民族声乐包括戏剧、民歌等形式,狭义上的民族声乐是指所谓的唱法。中国的民族音乐更多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与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品质,体现了全体炎黄子孙的奋斗实践史。
二、发展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声乐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从遥远的奴隶制社会制度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声乐,一直到今天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涌现出了很多为民族声乐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人士。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国民族声乐是全体中国人民与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其演唱具有突出的个性化,即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文化蕴含。如今的中国民族声乐在继承了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唱法加入了国粹京剧等元素,更多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面貌。
文化也是世界的,中国民族声乐也是世界音乐文化殿堂中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演唱方式上、演唱表演方面借鉴了西方民族声乐的精髓。在全体民族声乐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既将中国民族声乐传播到世界,使世界更加深度了解中国文化,加深中国的印象,更是促进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的唱法技巧与关于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的唱法技巧
民族声乐唱法的特点是声音个性强,音色以甜、脆为主,气息运用灵活,音域宽广,以演唱者的真实音色为主,给人一种歌声甜美或者是激情高亢的感受,吐字清晰,发音准确,音色或是甜美圆润,或是激情澎湃,风格优美淳朴,表演要声情并茂。
要想突出个性化,关键还是加强声乐爱好者的音乐素质培养,其素质的培养是从唱法技巧上加强培养训练,通过唱法气息的运用、声带的运用、共鸣的运用等方面来培养。
1.唱法气息的运用
业界有气沉丹田的说法,这说明声乐演唱不是单凭喊、吼出来的,其实它是通过对气息来表现出现的,需要对气息的控制。民族声乐演唱讲究气口的运用,其气口的运用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应结合音乐自身来分析,如在高潮部分或者为了烘托气氛,适当加入临时的感情气口;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有利于气息的储存与呼吸的控制,这样能力符合声带使用张力较强的特点。
2.声带的运用
民族声乐唱法要求声带的运用,体现出咬字清晰,音色坚实干脆。为了使发音集中明亮,声门保持闭合靠拢的状态,按照自上向下的方向阻挡气息,以便于将气流转化成声波;在实际的训练当中不要使声带分担太多的负担,为了减轻其负担与疲劳,要时刻保持声带的弹性与运动中的平衡;掌握好振动频率,通过张力等因素促进声带产生不同的振动,以达到不同的音色。
3. 共鸣的运用
共鸣的运用要全面平衡使用共鸣腔体,保证胸腔共鸣,保证共鸣腔管使用的适度性。固定共鸣与游走共鸣是民族声乐共鸣运用的两个重要焦点,即鼻腔与头腔的共鸣,演唱中行腔韵味的体现。
(二) 民族声乐个性化的几点建议
民族声乐个性化重点是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体现出民族生活习俗等特点。无论是演唱,还是在作品未成形之前都需要对民族的文化进行充分细致的学习剖析,特别是民族语言方面,有些字的读音是当地人民固有的形式,在演唱中咬字读音要符合当地的标准要求;还可以通过继承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上,对戏剧的唱腔等方面进行革新,借鉴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吸收外来的西方声乐元素,使其在实践中得到融合与升华;广大声乐艺术家应当广泛深入实践,深入考察,开展采风活动,体验不同民族之间的人民群众生活,在声乐创作演唱中体现出原生态民族声乐的精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民族声乐能够体现出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文明面貌,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唱法技巧需要加强气息、声带、共鸣的运用,促进其个性化应该尊重民族文化,对传统戏剧文化继承与创新,吸收外来音乐文化,深入实践,开展采风体验活动。
参考文献:
[1]孟新洋.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1,(01).
[2]戴勇.解析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3]陈丽艳.试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唱情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生活,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