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地方实际、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应用人才是地方高校的核心功能。邢台学院从实践教学入手,实施产学融合、精实课程,主动研究邢台需求,精准服务邢襄经济,打造科学研究的“邢台”特色。实施本科生助研制度,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实践中培育应用型人才。走出了一条”科研服务区域经济,助研培育应用人才“的特色育人之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服务;人才培养;特色;邢台学院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160-03
Abstract: It is the core func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to study local practical and regional economy and cultivate application talents.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teaching, Xingtai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refined the courses, and actively studied the demand of Xingtai, accurately served the economy in Xingxiang, built the "Xingtai"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helping research has pushed, and the applied talents have been cultivated in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 serving local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The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al road which is "to make research serve area econom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cultivate the application talents" had been came out.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talent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 Xingtai University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社会赋予高校的使命和责任,也是高校的基本功能。这其中,人才培养是根本和核心;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过程所必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服务社会是高校的生命力,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围绕人才培养而开展,人才培养则必须要通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来实现。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本质是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各级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为着力点的地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地方高校的地缘环境、自身属性、发展历程、科研基础,以及科研成果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因素,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特别是市属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工作在对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时表现出明显的短板和劣势,存在着诸如人才资源和科研力量缺乏、办学有“同质化”倾向、财政支持力度小、科研水平低、地方企业认可度差等不利因素。但同时,也有着距离近(地缘)、校友多(人缘)、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情缘)的“三缘”优势。地方高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
以邢台学院为例。邢台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十二五”以来,邢台学院坚持“改革、创新、协同、优化、开放”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满足邢台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4+2”新兴主导产业的需要,对接邢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以质生存,错位发展,突出应用,服務区域,特色育人,打造高等教育的“邢台”特色。生物、化学等理工专业率先实施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依托地方高校相对的人才、智力优势,主动研究地方需求,精准服务区域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科研服务区域经济,助研培育应用人才”的特色育人之路。
一、邢台学院的办学基础
邢台位于河北南部,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的城市,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作为唯一的本科层次高校,自2002年升本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邢台学院上下凝心聚力,奋发作为,事业取得稳步发展。学校从“十五”时期实现办学层次的跨越,到“十一五”时期“资源整合、集中办学”、走出债务困境的建设调整,再到“十二五”时期全面夯实办学基础、加强内涵建设、建成合格本科院校,建设与发展成绩显著。“十二五”时期,学校坚持“特色兴校,以质图强”的发展道路,以“纯德实学”校训和“乐学善思,求真尚行”校风为基础,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了建设“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优秀公民、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立足邢台,面向河北,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服务面向定位;构建了以“纯德树人”育人体系和“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框架;提出了“针对性、应用性和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工作方针;初步形成了以区域研究所为平台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及以“邢窑文化、邢州学派和百年办学历史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传承创新布局。
二、产学融合,精实课程,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精”是指课程设置精选、理论学时精减、教学内容精细;“实”是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邢台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根据专业特色和行业企业需求,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和精实课程制度,依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一)按需设计实习,注重实习效果
按照知识层次的递进和知识结构的渐次丰富,生物技术专业全学程的集中实践教学课程依次分为认识实习、参观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特别是第五学期为期3周的生产实习和第八学期为期8周的毕业实习,学生吃住在实习点,在驻点教师和带岗师傅的指导下,直接顶岗参与企业生产与经营,在实习中找寻专业感觉和兴趣,完成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极大提高了学生发现、总结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十二五以来,今麦郎食品、古顺酿酒、国金药业等28个实践教学基地接纳了生物技术专业200多名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教学活动,吸纳了优秀毕业生入职,接受了学校青年教师的进企业锻炼,产学融合,企校互赢。
(二)实施“基础实验随课开,综合实验集中开,创新实验贯穿开”的实验开设原则
压缩以验证知识为主要目的专业基础实验时数,要求随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开设,提高专业基础性实验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巩固作用。将专业实验独立设置,内容综合,前后连贯,集中开设,突出综合实验的系列性、连续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能力。增加实训课程,突出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和培养应用能力。创新性实验随着学生研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逐步提高,在导师的指导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程,并最终完成于学生助研、双创项目和毕业论文的研究中。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倡项目课题法和现场教学
提倡以知名企业或当地企业为背景,以教师或企业的实际项目、课题为线索组织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所授知识真实、有用,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选择适宜的实验项目,直接将实验室搬到企业生产现场。精简实践课授课内容,消除内容重复或相互重叠现象,突出重点课程和课程重点内容,强调课程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为突出天然药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关课程的设置,将该领域我校所具有的太行山资源研究优势和学科优势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使生物技术落到实处,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和应用特色。《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与横向课题结合,将河北清凡公司的月季组培快繁项目作为实验项目,从在公司苗木基地采样,到回实验室接种,将课堂搬到了田野,生产走进了校园,打通了实验室和田间地头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三、主动研究邢台需求,精准服务邢襄经济,打造科学研究的“邢台”特色
受人才、资金、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的限制,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不可能比肩中央部属高校的“高、深、尖”。但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不可能全部都是“高深尖”。大量的浅层次、低水平的生产、生活实际难题有待地方高校去攻克。针对性、应用型、错位发展、讲求实效的科学研究,成为了邢台学院科研工作的“邢台”特色。
邢台西部太行山区是革命老区,自然环境脆弱,资源匮乏,产业单一,经济落后。域内四个县(市)、34个乡镇所占面积38万公顷,超过了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0%。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整治小流域、开发山区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与山区乡村旅游,是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途径。邢台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根植太行20年,踏遍了太行的山山水水,长期致力于太行山资源的研究,在动植物种类本底、区系组成、资源划分、种质保存、引种驯化、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所承担的30多項有关太行山生物资源的研究课题,为山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酸枣是邢台太行山区的重要植物资源,分布面积达2700公顷,长期以来以自然生长为主,也是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植被。山区四县市盛产酸枣仁。其中仅内邱一个县,年可加工酸枣6万吨,酸枣仁5000吨左右,产值一个亿,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成为了全国最大、也是唯一的酸枣仁生产、销售集散地。堪称中国酸枣仁之乡。酸枣资源开发研究团队以素有“顺德府枣仁最佳”(《本草纲目》载)美誉的酸枣为研究对象,与企业合作,重点研发品种选育、营养成分、高产技术、栽培规程、质量控制和产品工艺等,申报省市院级研究课题7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2013年,制订河北省地方标准“酸枣仁”和“酸枣栽培技术规程”;2016年,制订《酸枣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与河北邢州枣业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了“河北省酸枣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邢台市酸枣工程技术中心”。多家媒体以“小酸枣迸发增收大能量”为题,对邢台学院科学研究立足邢台服务山区,所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予以报道。
十二五至今,化生学院教师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8项、市厅级和校级课题76个、横向课题16项,发表论文163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篇,),获得各级各类奖励22项,出版专著6部,批准专利8个,发布标准7项。选派优秀教师28人次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实施本科生助研制度,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实践中培育应用型人才
“本科生助研”是邢台学院经过数年的本科教育与科研实践凝练总结出来的一条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应用性研究过程中吸纳学生参与研究全过程,使得科研不仅为地方经济服务,而且成为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方式,符合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本科生助研”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以“企业助手”或“科研助手”身份进入行业、企业和实验室,直接接触并参与科研、生产和社会服务活动。在助研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了解科研程序、熟悉科研方法、体验科研过程,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和素养,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锻炼、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先后建立了邢台学院巨鹿县研究所、邢台县研究所、煤化工研究所、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所等28个区域及行业研究所,扶持成立了太行山生物资源、酸枣资源开发、多相与复合材料等32个研究团队,搭建了服务地方和本科生助研的平台,使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助研”助推校企合作,全面落实“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邢台学院煤化工实验室于2011年10月开始筹建,2012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建有标准化实验室约28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300万元。以煤化工实验室为基础组建了邢台学院煤化工研究所,整合成立了煤化工研究团队。针对煤化企业、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教学要求,煤化工研究所不仅建立了一套煤化油类产品19项主要分析指标的分析检测系统,解决了邢台当地煤化企业需要到外地进行第三方检测的问题,而且在进行原料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质分析项目。2014年7月,河北众多焦化企业因原料油供应不足,不得已从外贸购进了一批原料。但多家企业使用后都出现了十几个壁厚的管道在十几天之内被原料腐蚀透并漏油的事故。受企业委托,煤化工研究所科研人员和助研学生加班加点,暑假一天都没有休息,终于为企业找到了管道被腐蚀的主要原因。此后,美资企业卡博物旭阳(邢台)有限公司、旭阳化工邢台有限公司、河北东旭化工邢台有限公司、河北力马燃气有限公司等当地煤化焦油龙头企业争相与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煤化工实验室承担原料油检测的委托第三方。实验室选调多名化学、化工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项目检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产品取样、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出具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工作。2014年至今,仅煤化工分析检测系统原料油检测项目,助研学生就完成原料油实验操作5000次。该项目培养培训助研学生120余人次,完成学时36000个,并已形成了以老带新、滚动发展的良性运行模式。学生在助研工作中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实验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了良好锻炼。10多名能够独立担当企业实验分析工作的毕业生被所服务企业录用。
“植物快繁实验室”是河北清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邢台学院校企合作共建,由清凡公司提供运行资金和研究项目,化生学院负责技术攻关的一项长期深度合作项目。作为教师科研平台、企业生产研发平台和学生实践基地,教师的科研成果通过学生的实训实践活动转化为企业的上游生产环节产品,快速繁殖的幼苗直接进入公司苗木培育基地商品苗培育下游工序。学生以科研助手形式进入实验室,协助教师开展研究,经历了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再到生产场地的过程。2014-2016年,该实验室接收助研学生84人次。2013年底,植物快繁实验室入选第一批邢台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名单;2014年2月16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以该实验室为例报道了邢台学院在服务地方企业、解决企业转型难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抓手。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将本科生助研升华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场地和家具,选派5名博士组成指导团队、12名教授、副教授担纲技术支持,成立了“息壤学生双创空间”。该空间以项目为管理单元,学生自主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滚动发展的方式。学生在助研的基础上,自愿組织成立项目组,设计提出双创项目,经指导教师团队研讨通过后,入驻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组将双创计划粘贴上墙,空间定期组织项目进展汇报,修正过程、调整方向、督促进度。取得预期成果后,项目组离开空间。围绕项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自由组合、自我管理,老师负责专业指导与监督、支持设备与材料。空间内设立了项目展示板,划分了项目活动区域,开辟了研讨沙龙。同学们针对活动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与争论,思维得以碰撞、灵感频频闪现。2013年-2016年,共有9个项目入驻空间,吸纳各年级各专业学生22名。2017年,空间在研项目7项,从事研究的学生20名。
实施本科生助研制度以来,化生学院教师主持的研究课题全部吸纳本科生参加助研,参与学生600余人,占几年来学院全部在校本科生人数的30%强,涉及全部本科专业和年级。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最近几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以研究、试验、调查为主要手段的篇数,每年均在70%以上。近五年来,化生学院本科生署名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5个;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创新技能竞赛获奖57个,其中省级奖项15个。在对近年毕业生就业后的满意度调查中,9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年度就业率达93%以上。
参考文献:
[1]张玉碧.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06):76-77.
[2]覃雯.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1(08):35-38.
[3]张丹荣.山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1):30-32.
[4]姜晓贞.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合作模式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1):147-150.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服务;人才培养;特色;邢台学院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160-03
Abstract: It is the core func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to study local practical and regional economy and cultivate application talents.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teaching, Xingtai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refined the courses, and actively studied the demand of Xingtai, accurately served the economy in Xingxiang, built the "Xingtai"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helping research has pushed, and the applied talents have been cultivated in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 serving local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The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al road which is "to make research serve area econom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cultivate the application talents" had been came out.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talent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 Xingtai University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社会赋予高校的使命和责任,也是高校的基本功能。这其中,人才培养是根本和核心;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过程所必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服务社会是高校的生命力,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围绕人才培养而开展,人才培养则必须要通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来实现。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本质是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各级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为着力点的地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地方高校的地缘环境、自身属性、发展历程、科研基础,以及科研成果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因素,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特别是市属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工作在对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时表现出明显的短板和劣势,存在着诸如人才资源和科研力量缺乏、办学有“同质化”倾向、财政支持力度小、科研水平低、地方企业认可度差等不利因素。但同时,也有着距离近(地缘)、校友多(人缘)、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情缘)的“三缘”优势。地方高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
以邢台学院为例。邢台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十二五”以来,邢台学院坚持“改革、创新、协同、优化、开放”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满足邢台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4+2”新兴主导产业的需要,对接邢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以质生存,错位发展,突出应用,服務区域,特色育人,打造高等教育的“邢台”特色。生物、化学等理工专业率先实施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依托地方高校相对的人才、智力优势,主动研究地方需求,精准服务区域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科研服务区域经济,助研培育应用人才”的特色育人之路。
一、邢台学院的办学基础
邢台位于河北南部,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的城市,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作为唯一的本科层次高校,自2002年升本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邢台学院上下凝心聚力,奋发作为,事业取得稳步发展。学校从“十五”时期实现办学层次的跨越,到“十一五”时期“资源整合、集中办学”、走出债务困境的建设调整,再到“十二五”时期全面夯实办学基础、加强内涵建设、建成合格本科院校,建设与发展成绩显著。“十二五”时期,学校坚持“特色兴校,以质图强”的发展道路,以“纯德实学”校训和“乐学善思,求真尚行”校风为基础,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了建设“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优秀公民、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立足邢台,面向河北,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服务面向定位;构建了以“纯德树人”育人体系和“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框架;提出了“针对性、应用性和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工作方针;初步形成了以区域研究所为平台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及以“邢窑文化、邢州学派和百年办学历史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传承创新布局。
二、产学融合,精实课程,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精”是指课程设置精选、理论学时精减、教学内容精细;“实”是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邢台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根据专业特色和行业企业需求,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和精实课程制度,依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一)按需设计实习,注重实习效果
按照知识层次的递进和知识结构的渐次丰富,生物技术专业全学程的集中实践教学课程依次分为认识实习、参观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特别是第五学期为期3周的生产实习和第八学期为期8周的毕业实习,学生吃住在实习点,在驻点教师和带岗师傅的指导下,直接顶岗参与企业生产与经营,在实习中找寻专业感觉和兴趣,完成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极大提高了学生发现、总结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十二五以来,今麦郎食品、古顺酿酒、国金药业等28个实践教学基地接纳了生物技术专业200多名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教学活动,吸纳了优秀毕业生入职,接受了学校青年教师的进企业锻炼,产学融合,企校互赢。
(二)实施“基础实验随课开,综合实验集中开,创新实验贯穿开”的实验开设原则
压缩以验证知识为主要目的专业基础实验时数,要求随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开设,提高专业基础性实验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巩固作用。将专业实验独立设置,内容综合,前后连贯,集中开设,突出综合实验的系列性、连续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能力。增加实训课程,突出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和培养应用能力。创新性实验随着学生研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逐步提高,在导师的指导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程,并最终完成于学生助研、双创项目和毕业论文的研究中。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倡项目课题法和现场教学
提倡以知名企业或当地企业为背景,以教师或企业的实际项目、课题为线索组织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所授知识真实、有用,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选择适宜的实验项目,直接将实验室搬到企业生产现场。精简实践课授课内容,消除内容重复或相互重叠现象,突出重点课程和课程重点内容,强调课程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为突出天然药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关课程的设置,将该领域我校所具有的太行山资源研究优势和学科优势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使生物技术落到实处,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和应用特色。《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与横向课题结合,将河北清凡公司的月季组培快繁项目作为实验项目,从在公司苗木基地采样,到回实验室接种,将课堂搬到了田野,生产走进了校园,打通了实验室和田间地头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三、主动研究邢台需求,精准服务邢襄经济,打造科学研究的“邢台”特色
受人才、资金、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的限制,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不可能比肩中央部属高校的“高、深、尖”。但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不可能全部都是“高深尖”。大量的浅层次、低水平的生产、生活实际难题有待地方高校去攻克。针对性、应用型、错位发展、讲求实效的科学研究,成为了邢台学院科研工作的“邢台”特色。
邢台西部太行山区是革命老区,自然环境脆弱,资源匮乏,产业单一,经济落后。域内四个县(市)、34个乡镇所占面积38万公顷,超过了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0%。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整治小流域、开发山区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与山区乡村旅游,是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途径。邢台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根植太行20年,踏遍了太行的山山水水,长期致力于太行山资源的研究,在动植物种类本底、区系组成、资源划分、种质保存、引种驯化、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所承担的30多項有关太行山生物资源的研究课题,为山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酸枣是邢台太行山区的重要植物资源,分布面积达2700公顷,长期以来以自然生长为主,也是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植被。山区四县市盛产酸枣仁。其中仅内邱一个县,年可加工酸枣6万吨,酸枣仁5000吨左右,产值一个亿,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成为了全国最大、也是唯一的酸枣仁生产、销售集散地。堪称中国酸枣仁之乡。酸枣资源开发研究团队以素有“顺德府枣仁最佳”(《本草纲目》载)美誉的酸枣为研究对象,与企业合作,重点研发品种选育、营养成分、高产技术、栽培规程、质量控制和产品工艺等,申报省市院级研究课题7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2013年,制订河北省地方标准“酸枣仁”和“酸枣栽培技术规程”;2016年,制订《酸枣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与河北邢州枣业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了“河北省酸枣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邢台市酸枣工程技术中心”。多家媒体以“小酸枣迸发增收大能量”为题,对邢台学院科学研究立足邢台服务山区,所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予以报道。
十二五至今,化生学院教师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8项、市厅级和校级课题76个、横向课题16项,发表论文163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篇,),获得各级各类奖励22项,出版专著6部,批准专利8个,发布标准7项。选派优秀教师28人次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实施本科生助研制度,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实践中培育应用型人才
“本科生助研”是邢台学院经过数年的本科教育与科研实践凝练总结出来的一条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应用性研究过程中吸纳学生参与研究全过程,使得科研不仅为地方经济服务,而且成为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方式,符合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本科生助研”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以“企业助手”或“科研助手”身份进入行业、企业和实验室,直接接触并参与科研、生产和社会服务活动。在助研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了解科研程序、熟悉科研方法、体验科研过程,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和素养,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锻炼、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先后建立了邢台学院巨鹿县研究所、邢台县研究所、煤化工研究所、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所等28个区域及行业研究所,扶持成立了太行山生物资源、酸枣资源开发、多相与复合材料等32个研究团队,搭建了服务地方和本科生助研的平台,使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助研”助推校企合作,全面落实“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邢台学院煤化工实验室于2011年10月开始筹建,2012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建有标准化实验室约28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300万元。以煤化工实验室为基础组建了邢台学院煤化工研究所,整合成立了煤化工研究团队。针对煤化企业、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教学要求,煤化工研究所不仅建立了一套煤化油类产品19项主要分析指标的分析检测系统,解决了邢台当地煤化企业需要到外地进行第三方检测的问题,而且在进行原料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质分析项目。2014年7月,河北众多焦化企业因原料油供应不足,不得已从外贸购进了一批原料。但多家企业使用后都出现了十几个壁厚的管道在十几天之内被原料腐蚀透并漏油的事故。受企业委托,煤化工研究所科研人员和助研学生加班加点,暑假一天都没有休息,终于为企业找到了管道被腐蚀的主要原因。此后,美资企业卡博物旭阳(邢台)有限公司、旭阳化工邢台有限公司、河北东旭化工邢台有限公司、河北力马燃气有限公司等当地煤化焦油龙头企业争相与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煤化工实验室承担原料油检测的委托第三方。实验室选调多名化学、化工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项目检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产品取样、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出具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工作。2014年至今,仅煤化工分析检测系统原料油检测项目,助研学生就完成原料油实验操作5000次。该项目培养培训助研学生120余人次,完成学时36000个,并已形成了以老带新、滚动发展的良性运行模式。学生在助研工作中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实验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了良好锻炼。10多名能够独立担当企业实验分析工作的毕业生被所服务企业录用。
“植物快繁实验室”是河北清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邢台学院校企合作共建,由清凡公司提供运行资金和研究项目,化生学院负责技术攻关的一项长期深度合作项目。作为教师科研平台、企业生产研发平台和学生实践基地,教师的科研成果通过学生的实训实践活动转化为企业的上游生产环节产品,快速繁殖的幼苗直接进入公司苗木培育基地商品苗培育下游工序。学生以科研助手形式进入实验室,协助教师开展研究,经历了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再到生产场地的过程。2014-2016年,该实验室接收助研学生84人次。2013年底,植物快繁实验室入选第一批邢台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名单;2014年2月16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以该实验室为例报道了邢台学院在服务地方企业、解决企业转型难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抓手。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将本科生助研升华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场地和家具,选派5名博士组成指导团队、12名教授、副教授担纲技术支持,成立了“息壤学生双创空间”。该空间以项目为管理单元,学生自主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滚动发展的方式。学生在助研的基础上,自愿組织成立项目组,设计提出双创项目,经指导教师团队研讨通过后,入驻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组将双创计划粘贴上墙,空间定期组织项目进展汇报,修正过程、调整方向、督促进度。取得预期成果后,项目组离开空间。围绕项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自由组合、自我管理,老师负责专业指导与监督、支持设备与材料。空间内设立了项目展示板,划分了项目活动区域,开辟了研讨沙龙。同学们针对活动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与争论,思维得以碰撞、灵感频频闪现。2013年-2016年,共有9个项目入驻空间,吸纳各年级各专业学生22名。2017年,空间在研项目7项,从事研究的学生20名。
实施本科生助研制度以来,化生学院教师主持的研究课题全部吸纳本科生参加助研,参与学生600余人,占几年来学院全部在校本科生人数的30%强,涉及全部本科专业和年级。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最近几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以研究、试验、调查为主要手段的篇数,每年均在70%以上。近五年来,化生学院本科生署名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5个;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创新技能竞赛获奖57个,其中省级奖项15个。在对近年毕业生就业后的满意度调查中,9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年度就业率达93%以上。
参考文献:
[1]张玉碧.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06):76-77.
[2]覃雯.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1(08):35-38.
[3]张丹荣.山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1):30-32.
[4]姜晓贞.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合作模式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1):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