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作为一种新的刑事诉讼程序,对包括人民检察院在内的司法机关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新刑事诉讼法以一章六条的形式确立了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但这不能充分满足司法实务的规范性要求,不足以完全满足司法机关实施这一程序的法律依据需求。目前本院已向法院申请强制医疗案件4件。在审查办理强制医疗案件过程中,由于该程序的全新性、特殊性和应对程序运行和实际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和问题,玉泉区检察院公诉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法,进行有益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时在实务中也发现了存在诸多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的建议,以资借鉴。
  关键词 刑事强制医疗 检察实务 刑事诉讼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重点调研课题。
  作者简介:段瑞瑞,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杨军,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117-02
  新刑事诉讼法以专章的形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强制医疗程序,明确了检察机关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施法律监督的职权。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既体现在通过行使申请权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上,又体现在参与法庭审理对审判机关的法律监督上,还体现在对强制医疗机构的执行和解除强制医疗的监督上。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行使对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精神病人的各项权益,防止正常人“被精神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新《刑事诉讼法》第289条为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提供了依据,且该规定相较以往实现了零的突破,但原则性宣言式的规定仍然让检察机关对强制医疗的决定、执行的监督举步维艰。
  一、笔者所在单位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注重协调,建立机制,多措并举保障强制医疗程序正确实施
  强制医疗程序涉及公、检、法、司各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与职责分工。考虑到强制医疗程序的特殊性,涉案精神病人的供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侦查机关调取证据和使用证据组织证明体系的过程必须更为严谨,玉泉区院与公安机关协调建立强制医疗案件公诉引导取证机制,有效提高了案件侦办效率和证据质量水平。玉泉区院还协调法院,建议合议庭中由医学专家担任陪审员,为案件审理提供专业知识保障。
  (二)细化流程,规范执法,配合法院探索建立适用强制医疗程序的操作流程
  当前强制医疗程序司法实务缺乏细化的操作流程,玉泉区院公诉部门主动探索,制定切合工作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强制医疗程序操作流程。具体在实施强制医疗的程序方面,详细规定了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审查处理、出庭等方面的流程、内容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三)建立补诉联动机制,注重案件的严格审查
  在办理强制医疗程序案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是注重案件的严格审查,通过启动捕诉联动机制,努力保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诉部门要求办案人员重点审查涉案精神病人是否实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是否依照法定程序鉴定为不负刑事责任、是否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审查中不仅向上级院进行专题汇报,同时注意听取医疗专家、被害方、涉案精神病人家属、诉讼代理人和知情群众的意见建议,最后才达成共识,确保了案件的公平公正。对每一起强制医疗程序案件,在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均由公诉部门制定规范的强制医疗申请书,依法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同时明确由监所部门负责对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及进行强制医疗执行进行重点监督,确保了安全无误、依法进行。
  二、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强制医疗程序案件的取证核心转移,执法办案的专业性局限凸显
  强制医疗程序案件的取证主要围绕涉案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及对社会构成再危害的可能性展开,这是取证和证据证明的新领域。面对这种转变,执法办案机关在取证意识、取证手段和证明方式方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加之认定涉案精神病人作案时精神状态和刑事责任专业性极强,案件办理难免因办案人专业知识缺乏而存在局限。
  (二)精神病司法鉴定自身主观性较强,执法办案出现新的风险点
  一是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异化”,即精神正常的人“被精神病”而执行强制医疗,以及犯罪分子“装精神病”或找精神病人“顶包”而逃避刑事法律制裁。
  二是案件被害人或其家属不认同相关法医精神病鉴定意见及出现结论不同的鉴定意见时,引发涉法涉检信访。
  (三)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执行缺乏规范细则,配套制度及保障措施不健全
  一是在立法规范方面,刑诉法对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仅作原则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亦未加以细化,造成公安机关在具体案件操作中有失规范,公诉部门依法监督也缺乏抓手。
  二是在配套保障方面,对公安机关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期间涉及的看护与治疗费用承担等问题并未明确,相关配套及保障机制相对缺乏。
  (四)强制医疗程序的检察监督不配套、不协调
  从决定作出到决定执行的程序衔接及部门协同上尚存在一定不配套、不协调之处。高检院刑诉规则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以及对强制医疗决定的监督由公诉部门办理;同时《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也明确了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由监所检察部门负责,但在强制医疗决定及时纳入执行程序及其监督方面,公诉部门和监所部门的程序衔接和协调尚存在一定不配套及不协调之处,有可能使部分案件在强制医疗决定作出后不能及时交付执行。
  三、对策建议
  一是明确强制医疗程序案件的证明标准。首先,明确证明该类型案件的核心要素是本次实施暴力行为时的刑事责任能力和行为人再次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从引导侦查取证到庭审举证质证均应围绕此二点展开,以此明确强制医疗程序案件的举证重点,增强证据证明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其次,围绕精神病司法鉴定的专业技术问题,加强与鉴定部门的配合协作。及时与精神病专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取得联系并适时向专业人员咨询,积累基本的专业知识。
  二是完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鉴定程序和科学决议机制。首先,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涉及被鉴定人作案时的精神状态及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鉴定标准和方向有别于一般精神病学鉴定,鉴定人员的组成和鉴定程序,特别是决定程序上也应相应严格于一般精神病学鉴定,从而在精神病学鉴定的主观性特征的同时体现司法的客观真实性要求。其次,完善强制医疗程序案件的被害人救济机制和程序。强制医疗案件应充分听取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意见,保障被害方的知情权和异议权,必要时办案人应会同专业人员到行为人居住地进行社会调查和走访,并探索建立被害方对强制医疗决定的复议、复核程序。对于被害人或其家属对相关精神病法医学鉴定及强制医疗决定有重大异议的,建议进入办案风险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同时,对于求偿受阻且家庭确有困难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适时启动被害人司法救助机制,借以化解社会矛盾并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三是制定依法采取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具体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首先,明确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适用条件、审批程序、实施地点和方式、方法等。统一实施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地点,建议协调公安机关与卫生部门在其所属的精神卫生中心内设立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执行场所,具体由公安机关执行,卫生部门提供协助。建立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确保对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监督落到实处。其次,完善司法程序与医疗、社保等体制的衔接,建立、健全综合配套经费保障体制。其一,明确家庭是强制医疗费用承担的责任主体。明确涉案精神病人家属或监护人是医疗费用承担的第一责任人,不能因为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而使其家属及监护人超脱责任;其二,对于确因困难无力承担看护及治疗费用的家庭,诉诸基本医疗保障,农村居民可依托于新农合制度与其他医保制度的对接,此外还可适时启动特殊困难群体的民政救助及补助机制,全方位对接保障医疗经费落实;其三,协调财政建立强制医疗程序专项司法经费保障,在决定强制医疗后的长期治疗费用也可根据实际由政府财政部分承担。
  四是进一步细化强制医疗程序监督的操作规程并完善配套机制建设,建立公诉与监所部门的协调配合和信息通报机制,完善监督的程序衔接,防止出现脱节。
其他文献
一、引言  过去3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现阶段我国建设用地的主要供给模式是依靠国家对土地进行征收,在国家垄断的土地征用模式下,集体建设用地在市场的规律下开始自发的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的隐性市场普遍存在,集体建设用地的自发流转造成了很多问题。同时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土资源部在安徽芜湖、苏州、广东、
摘 要 刑法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部门法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学科发展至今形成的习惯性进路。本文以刑法教科书为视角,通过对刑法学教科书尤其是对其体例的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刑法学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把握其研究方法。结合刑法学教科书的类别特征,本文选择六部刑法教科书进行研究,总结刑法教科书在体例编排上存在的共同点,并分析这种思维模式反映出的研究方法。结合刑法教科书的共性特征,刑法学的研究方法亦可划
摘 要 在确定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下,编纂民法总则中有关商事主体规范的构造涉及其在民法总则中的位置体系和规范内容,本文通过比较的视角,对有关商事主体规范的构造进行梳理,民法总则应当在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中对涉及商事主体的一般规则进行淬炼和构造。  关键词 民法总则 商事主体 规范构造  作者简介:杨怀育,甘肃政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百度文库案发生近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理论界、实务界因为这个事件都有许多讨论,关于如何界定百度公司是否构成侵权,关于知识产权利益与其他利益的平衡,无法解决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立法空白促使我们拓展思维来寻求解决路径,通过在宪法学视野里看知识产权,把知识产权上升到宪法权利来保护,是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安全通道。  关键词 宪法学 人权 知识产权 平衡 规则
摘 要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加上高校的收费体制与之前国家公费上大学的制度相比有较大的改动,学费需由自己来担负。因此多数学生会选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兼职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那些刚走向社会的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社会经验,思考问题过于片面,以至于一进入社会便成为了劳动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成为一些用人单位刀俎下的鱼肉,时常掉入那些精心隐藏的“就业陷阱”。因此大学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却得不到合理救济的
摘 要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描述城镇化的另一面,即农村农民县城购房多而居住少的社会现象,分析农民县城买房多居住少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使城镇化朝着文明化和健康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农民 买房 县城  作者简介:盛文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
摘 要 法学专业在全国高校普遍设置,但法学实践教育仍然普遍滞后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地理位置和政治资源不占优势的地方高校。本文探讨并尝试在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设置社会调查课程,提出若干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帮助构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为地方高校探索一条法学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 社会调查 法学专业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汪波,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实践教研室主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广南县的政治体制改革工作始终与中央、省、州保持高度一致,重点是下放了各种权力,推进了民主进步,推动了法制建设,促进了“四个分开”,深化了行政改革,理清了人事管理,维护了稳定大局。但是当前由于群众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不高、科学民主决策执行不力、维稳形势依然严峻等因素影响,广南县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相当大。这已成为全县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政治体制 改革 法制
摘 要 新媒体概念百家争鸣。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多向性特征。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我市检察系统新媒体“一站两微”建设落后于先进城市。结论一:互联网基础网站建设严重滞后;结论二:微信、微博建设亟待发展。我市检察文化把握“后发优势”建议“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站出来”。(1)完善检察院互联网官方网站建设;(2)重点建设新闻客户端窗口;(3)开发手机app软件平台,建设“手掌上的检察院”。第二步:“
摘要:作为侵犯财产类犯罪中的重要类型,职务侵占罪是侵占类犯罪,盗窃罪是窃取型犯罪,虽然,无论是从概念、定义方面,还是从犯罪构成要件方面来分析二者均有较大区别,二者发生领域也不同,前者多发生在特定犯罪主体的职务行为过程中,后者多发生在一般犯罪主体的普通生活当中。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刑法理论解释的抽象性和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对于某些特殊案件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还是盗窃罪仍然存在易混淆情形,此时对特定犯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