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需要教育者的坚守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396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的中国教育非常热闹,缺乏的就是有人能够坚守。因为时下的教育,浮躁之风弥漫,功利主义盛行。许多教师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教育梦想,一味追求形象、政绩:人家搞写作我就写作,人家读书我就读书,人家网络教研我也网络教研……今天弄这个课题,明天搞那个实验,没有一样能坚持到底,最终结果是一事无成。许多老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静不下心来,遇到“问题学生”,三两次教育后不见效果,就摇头长叹说:“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我是没招了,让他自生自灭吧”。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生命的润泽,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撼动一棵树,一个心灵唤醒一个心灵”,本无痕迹,可有教育管理者为了把政绩展示给他人看,偏要把教育做得别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为学校建高楼大厦,配备多媒体室等硬件设备。笔者不反对学校的硬件建设,而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应该一起抓,设备的现代化不如人的现代化,更何况有些学校,设备放在那里无人用,成了摆设,只是每一次听说上面有检查要去,就进行一次大扫除,无形给学校和教师们增加了负担。
  其实细想一想,文明的文化很简单,无非是避免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不便,接受别人你不喜欢的行为。但是,笔者期望每一个做教师的人能觉醒,不要为他人的政绩办教育。只要每一个教师有这样的修养和胸怀,一定能引领学生不走极端的功利文化之路,这样的人多了,社会也就多了包容与进步了。
  问题是当下的教育非常功利,多数教师在功利文化下趋利而往,很少有人能够坚守。尽管说教育者的坚守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但我们拯救的是民族精神,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忘记了我们是教师的身份应该有的责任担当。
  (博客链接: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761480.html)
其他文献
8月18日,江苏大学学生志愿者走进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街道红光社区,带着孩子学习做菜、钉纽扣、叠衣服等生活技能,在快乐实践中提高自理能力,丰富暑假生活。图为大学生志愿者在指导小朋友学做菜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目的:比较时差胚胎监测分析系统(time-lapse system,TMS)培养与常规体外培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初步筛选基于time-lapse系统的胚胎动力学参数,评估其对胚胎着床的预测意义,为临床选
8月17日,山西省太原市举办义务国学大讲堂,少年儿童身穿汉服,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行中华礼仪的方式感受传统国学礼仪之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江西省东乡县新华书店调配人力、物力,实行24小时值班,开展送书到校等服务。图为8月18日,东乡县新华书店工作人员正在给学校分发课本。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笔者多年关注中国教育问题,发现教育公平是困惑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引发争议最多的教育问题。因为,公平事关每个人的权利,也牵涉诸多既得利益者。笔者试图面对当今我国教育公平的现实困惑——比如,随迁子女入学、异地高考、义务教育均衡、职业教育及民办教育被歧视,以至高考加分腐败、自主招生的潜规则等,希望能从制度、机制着手,寻求治本之策。  虽然教育制度改革“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想绕开制度问题,在现行制
本文是笔者凭借中国剪纸的艺术特征,以及剪纸独有的表达方式,运用了现代人的视觉思维形式、审美观念、表述方式所做的作品的创作感想。笔者经过潜心的、比较性的学习和研究,
周兵: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镇项庄村教师,1975年从教,教龄39年。  比常人多付出一倍  周兵出生于1955年,13岁那年因为生病被切除右臂,从此开始了“独臂人生”。对于“独臂”这件事,虽然周兵嘴上说得挺轻松,但当初为了适应“老师”这个角色,他付出了比常人多一倍的努力。“人家两只胳膊,我就一只,能不辛苦点嘛!”1975年,周兵高中毕业回到村里,成为项庄联中的一名语文老师,可第一次上课,他就发现了问
在价值多元、思潮纷扰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期盼主流价值的倡导引领,渴望崇高师德的本真回归。恪守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更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底线。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价值迷失、道德失守、师德沦丧,消解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传统美德。教师形象一再遭诋毁,教育神圣一再被亵渎,教育公信力也一再被拷问——一桩桩残酷案例,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然而,解决师德滑坡问题,板子不能只打在教师身上。在今天,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网瘾青少年往往伴随厌学、辍学、生理或心理的疾病,甚至有各种形式的犯罪。对此,有专家指出,单纯地“堵”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疏”和“导”才是有效解决之策。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理解当今时代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但同时必须采取措施面对网络的广泛来袭,教会孩子们辨别信息。  问题的关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