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0-01
在我国每年新生先天性畸形患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有研究表明,一千个新生儿中,就会有六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就我国而言,每年也有十五万左右的新生儿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并且该病的致死率极高,是五岁以下幼儿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危害?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能治疗康复吗?
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
心脏的构造有问题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危害。比如心脏缺损,包括:动脉导管微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这些都会导致动脉跨位、心脏肥大、心脏的心室之间发生缺损等心脏结果的异常。
1.1出现身体器官供血问题,造成缺氧的情况,导致身体发育迟缓,比同龄人弱小。
1.2有可能造成肺部血流增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1.3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缺氧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大脑的供血,导致大脑长时间处于缺血的状态,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1.4如果是紫绀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血液的黏稠度很高,容易出现血栓,从而导致患者不能说话、失明、偏瘫、脑脓肿等严重的情况。
1.5加重心脏的负担,发生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的情况。
1.6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危害,给心灵造成程度不等的创伤。
2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是胚胎心脏或者是血管不良发育,在孕育胎儿的关键时期,不论是孕妇自身或者是外界的任何可能因素,都会导致胚胎心脏发育不良或者畸形,进而产生先天性心脏病。通常而言,先天性心脏病多是因为遗传,但是有些胎儿在发育的时候受到病毒感染,或接触到致畸药物、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等因素,也会诱发该病。由于在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方面的研究资料有限,而上述众多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又不甚明确,所以,在先心病宝宝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极少数。
上面说的这些危害,都是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那么,应该如何去判断新生儿是否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呢?
一般来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血液的循环系统都会出现问题,血液向身体的每个部位运输氧气,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说心脏的构造出现了问题,那么血液循环就会不正常,导致氧气供应方面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宝宝就会出现像嘴唇发紫,四肢无力,头晕,不爱运动,很容易疲劳的情况。
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可以听到心脏有杂音,其中,嘴唇发紫是比较明显的症状。如果孩子有以上症状,应该立即到心内科进行全面的检查,警惕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以在家备用一个心电图机,在家自查心脏风险。下面总结一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
(1)呼吸急促。很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都会出现这一症状,具体表现为,患儿饥饿状态下,迫切吸奶,但是吸吮却缺少力度,吸一口奶就要停下来呼吸喘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促。
(2)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这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到医院检查听诊能够听出比较清楚地心脏杂音,心脏功能有问题,导致患儿的肺部充血,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出现呛咳症状,或者是在哭喊时,声音嘶哑无力。
(3)体力差。因为心脏功能较差,患儿常常会供血不足,所以就表现出了全身乏力,体力较差的问题,婴儿主要是表现为喂养无力,年龄较大的患儿则表现为不喜动,习惯蹲踞,并且一些很简单的体力活动后,就会引发呼吸困难。
(4)心衰。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患儿的心脏缺损严重、肺部充血,心脏的输出量大量减少,患儿会表现出面色苍白或者是心跳过快以及血压异常偏低的状况。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肝脏部位肿大的症状。
(5)紫绀或呈青紫。许多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会明显出现该类症状,常见于皮肤部位或者是粘膜出现紫绀,往往会在患儿哭闹后加剧。
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能治疗康复吗?
先天性心脏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需要通过手术介入的方法来进行根治。先天性心脏病大部分可以治愈,但是不同心脏病的治愈率并不相同。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的提高,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心脏结构病变问题,通过手术治疗的方法就可以治愈。如果是先天畸形程度比较高,病情复杂,体重、发育及营养状态不好,通过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不会直接妨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可以备用一台心电图机,在家自查心脏风险。不过现在大部分先心病都有治疗的方法,相信不久的將来,一定都可以治愈。
作为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典型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不要听信任何的偏方。
现有的临床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比较高,虽然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但是也要选择好最佳治疗时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该病自然死亡率的关键。
4 总结
先心病在产检发现的概率大概是60%-70%,所以,能在孕期发现,都是幸运的,对于孕妇及其家属而言,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拥有二次选择的机会。所以,孕期检查不能够忽视,另外,如果家族有心脏病史的,孕前最好进行基因筛查。
在我国每年新生先天性畸形患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有研究表明,一千个新生儿中,就会有六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就我国而言,每年也有十五万左右的新生儿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并且该病的致死率极高,是五岁以下幼儿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危害?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能治疗康复吗?
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
心脏的构造有问题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危害。比如心脏缺损,包括:动脉导管微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这些都会导致动脉跨位、心脏肥大、心脏的心室之间发生缺损等心脏结果的异常。
1.1出现身体器官供血问题,造成缺氧的情况,导致身体发育迟缓,比同龄人弱小。
1.2有可能造成肺部血流增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1.3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缺氧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大脑的供血,导致大脑长时间处于缺血的状态,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1.4如果是紫绀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血液的黏稠度很高,容易出现血栓,从而导致患者不能说话、失明、偏瘫、脑脓肿等严重的情况。
1.5加重心脏的负担,发生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的情况。
1.6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危害,给心灵造成程度不等的创伤。
2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是胚胎心脏或者是血管不良发育,在孕育胎儿的关键时期,不论是孕妇自身或者是外界的任何可能因素,都会导致胚胎心脏发育不良或者畸形,进而产生先天性心脏病。通常而言,先天性心脏病多是因为遗传,但是有些胎儿在发育的时候受到病毒感染,或接触到致畸药物、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等因素,也会诱发该病。由于在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方面的研究资料有限,而上述众多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又不甚明确,所以,在先心病宝宝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极少数。
上面说的这些危害,都是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那么,应该如何去判断新生儿是否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呢?
一般来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血液的循环系统都会出现问题,血液向身体的每个部位运输氧气,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说心脏的构造出现了问题,那么血液循环就会不正常,导致氧气供应方面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宝宝就会出现像嘴唇发紫,四肢无力,头晕,不爱运动,很容易疲劳的情况。
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可以听到心脏有杂音,其中,嘴唇发紫是比较明显的症状。如果孩子有以上症状,应该立即到心内科进行全面的检查,警惕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以在家备用一个心电图机,在家自查心脏风险。下面总结一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
(1)呼吸急促。很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都会出现这一症状,具体表现为,患儿饥饿状态下,迫切吸奶,但是吸吮却缺少力度,吸一口奶就要停下来呼吸喘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促。
(2)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这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到医院检查听诊能够听出比较清楚地心脏杂音,心脏功能有问题,导致患儿的肺部充血,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出现呛咳症状,或者是在哭喊时,声音嘶哑无力。
(3)体力差。因为心脏功能较差,患儿常常会供血不足,所以就表现出了全身乏力,体力较差的问题,婴儿主要是表现为喂养无力,年龄较大的患儿则表现为不喜动,习惯蹲踞,并且一些很简单的体力活动后,就会引发呼吸困难。
(4)心衰。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患儿的心脏缺损严重、肺部充血,心脏的输出量大量减少,患儿会表现出面色苍白或者是心跳过快以及血压异常偏低的状况。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肝脏部位肿大的症状。
(5)紫绀或呈青紫。许多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会明显出现该类症状,常见于皮肤部位或者是粘膜出现紫绀,往往会在患儿哭闹后加剧。
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能治疗康复吗?
先天性心脏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需要通过手术介入的方法来进行根治。先天性心脏病大部分可以治愈,但是不同心脏病的治愈率并不相同。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的提高,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心脏结构病变问题,通过手术治疗的方法就可以治愈。如果是先天畸形程度比较高,病情复杂,体重、发育及营养状态不好,通过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不会直接妨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可以备用一台心电图机,在家自查心脏风险。不过现在大部分先心病都有治疗的方法,相信不久的將来,一定都可以治愈。
作为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典型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不要听信任何的偏方。
现有的临床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比较高,虽然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但是也要选择好最佳治疗时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该病自然死亡率的关键。
4 总结
先心病在产检发现的概率大概是60%-70%,所以,能在孕期发现,都是幸运的,对于孕妇及其家属而言,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拥有二次选择的机会。所以,孕期检查不能够忽视,另外,如果家族有心脏病史的,孕前最好进行基因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