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人类的诞生到今天,人们在创造新的交流方式上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图像的出现等等,都使人类的交流进入一个更加文明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或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因此逐渐频繁起来,形成了跨文化交际。长期以来,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大多着眼于交际中肢体语言或副语言的使用、如何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等问题,图像的功能研究也大多聚焦在教学辅助作用的角度,而关于图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本文将通过对图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使用,以及对图像主因文化的阐释来说明图像在人类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文字; 图像; 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
(一)定义及研究现状
胡文仲(2004)把跨文化交际简单定义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安书军(2009)则较为详细地谈及他对跨文化的看法:“跨文化交际指行为源与反应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民族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等诸语境,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
(二)跨文化交际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交际的过程不仅涉及到信息和对信息的理解,还涉及到交际符号、心理认知、情感、思维等诸多层面。这些层面对信息的正确理解起着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王娟(2005)认为“交际的过程是交际双方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对对方所发出的信息赋予意义,也就是给与诠释,并作出反应,从而产生交际结果,而这种交际结果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所谓有效的交际是指成功达到预想结果的交际。”
现代经济的全球化增强了不同社会、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交往的意识和愿望,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常常会有“咫尺天涯”之感,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问题。这些障碍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二、从图像到文字,再从文字到图像
(一)文字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与大自然、与人类自身交流的结果,是信息交流的产物。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界标性事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提到人类社会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这样,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也可以相互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协调彼此的行动。但由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同样的文字传达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没有很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和效果。
(二)图像
王芹(2009)认为“图像是人们认知的一种符号工具······图像的特点也使人类形成了最初的认知心理结构和图像思维。在文字产生之后,用图像表达意义对人类仍然具有普遍性。像在促进跨文化交际中日益展露光芒,它作为区别于文字的有形语言在广告、公示语、公共标识、网络语言等方面为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作了很大的贡献。图像开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当今社会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图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
1.指示功能。王越飞,张立杰(2009)在文中指出:“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见的指示符号大多出现在公共场合,利于将模糊未知的概念利用简明的图式提供给群体最直接的指示信息。例如,办公楼里由箭头组成的指示图标,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号,在道路交通系统以及办公系统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指示符号等。”
2.通用功能。同一汉语意义或英语意义的话语,由于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不同,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信息解读,而图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跨文化交际中这方面的不足。李佳(2006)认为“图形具有‘通用性’,常被喻为一种‘世界语’,因为它不分国家、民族、男女老少、文化深浅、语言差异,普遍为人所看懂。······能实现‘一图顶万言’的传播效能。”虽然此言论过于绝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图像优于语言和文字的交际能力。刘洪(2006)指出图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优势:“从横的方向看,不同民族之间语言的阻隔被打通,世人均可直接阅读;从纵的方向看,文字垄断被打破。读图时代使得社会进入一个空前的大众文化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和没有语言文字隔膜的图像文化的传播,更加紧密和有效地把人类联为一体。”
3.直观传递功能。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外来信息,假如同一个信息可以呈现为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可以说绝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图像信息。就是因为图像比文字更直观,更能产生视觉冲击力。
4.表现功能。图像虽然不是语言,但是没有人能否认它在传递信息和情感方面有独到的作用,这是文字语言难以取代的,所以只要印制技术能够做到,人们还是愿意阅读图文并茂的书籍。图像/图符提高了视觉的生动性,即便某些图像/图符不一定赏心悦目,但是其新异、灵动和形象性却有着难以言说的感染力,并发挥着多重效能。如果我们认识到图像/图符不是取代已有的成熟的语言,它只是打开了直观而感悟的新领域,就应该为之感到欣慰,因为它毕竟在图像/图符和观念之间建立起另一通道,大大拓展了情感表达的空间。
三、结语
由于不同民族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诸语境,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但图像的使用,恰好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它以精炼的外在形象表达具体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了人类交际中的摩擦,有效地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目的的实现。而通过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群体中图像使用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跨文化交际中图像涵盖的信息虽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相似的,跨文化交际的图像意义正朝着求同存异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2003,《图像时代》[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安书军,2009,谈跨文化交际之非语言交际[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4)
[3]海德格尔,2004,《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胡文仲,2004,《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蒋原伦,2009,图像/图符修辞[J],文艺研究(10)
[6]李佳,2006,有形的“语言”[J],美术大观(12)
[7]刘洪,2006,论图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天然优势[J],学术论坛(5)
[8]马克思,恩格斯,200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文字; 图像; 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
(一)定义及研究现状
胡文仲(2004)把跨文化交际简单定义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安书军(2009)则较为详细地谈及他对跨文化的看法:“跨文化交际指行为源与反应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民族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等诸语境,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
(二)跨文化交际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交际的过程不仅涉及到信息和对信息的理解,还涉及到交际符号、心理认知、情感、思维等诸多层面。这些层面对信息的正确理解起着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王娟(2005)认为“交际的过程是交际双方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对对方所发出的信息赋予意义,也就是给与诠释,并作出反应,从而产生交际结果,而这种交际结果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所谓有效的交际是指成功达到预想结果的交际。”
现代经济的全球化增强了不同社会、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交往的意识和愿望,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常常会有“咫尺天涯”之感,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问题。这些障碍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二、从图像到文字,再从文字到图像
(一)文字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与大自然、与人类自身交流的结果,是信息交流的产物。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界标性事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提到人类社会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这样,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也可以相互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协调彼此的行动。但由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同样的文字传达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没有很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和效果。
(二)图像
王芹(2009)认为“图像是人们认知的一种符号工具······图像的特点也使人类形成了最初的认知心理结构和图像思维。在文字产生之后,用图像表达意义对人类仍然具有普遍性。像在促进跨文化交际中日益展露光芒,它作为区别于文字的有形语言在广告、公示语、公共标识、网络语言等方面为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作了很大的贡献。图像开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当今社会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图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
1.指示功能。王越飞,张立杰(2009)在文中指出:“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见的指示符号大多出现在公共场合,利于将模糊未知的概念利用简明的图式提供给群体最直接的指示信息。例如,办公楼里由箭头组成的指示图标,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号,在道路交通系统以及办公系统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指示符号等。”
2.通用功能。同一汉语意义或英语意义的话语,由于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不同,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信息解读,而图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跨文化交际中这方面的不足。李佳(2006)认为“图形具有‘通用性’,常被喻为一种‘世界语’,因为它不分国家、民族、男女老少、文化深浅、语言差异,普遍为人所看懂。······能实现‘一图顶万言’的传播效能。”虽然此言论过于绝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图像优于语言和文字的交际能力。刘洪(2006)指出图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优势:“从横的方向看,不同民族之间语言的阻隔被打通,世人均可直接阅读;从纵的方向看,文字垄断被打破。读图时代使得社会进入一个空前的大众文化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和没有语言文字隔膜的图像文化的传播,更加紧密和有效地把人类联为一体。”
3.直观传递功能。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外来信息,假如同一个信息可以呈现为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可以说绝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图像信息。就是因为图像比文字更直观,更能产生视觉冲击力。
4.表现功能。图像虽然不是语言,但是没有人能否认它在传递信息和情感方面有独到的作用,这是文字语言难以取代的,所以只要印制技术能够做到,人们还是愿意阅读图文并茂的书籍。图像/图符提高了视觉的生动性,即便某些图像/图符不一定赏心悦目,但是其新异、灵动和形象性却有着难以言说的感染力,并发挥着多重效能。如果我们认识到图像/图符不是取代已有的成熟的语言,它只是打开了直观而感悟的新领域,就应该为之感到欣慰,因为它毕竟在图像/图符和观念之间建立起另一通道,大大拓展了情感表达的空间。
三、结语
由于不同民族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诸语境,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但图像的使用,恰好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它以精炼的外在形象表达具体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了人类交际中的摩擦,有效地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目的的实现。而通过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群体中图像使用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跨文化交际中图像涵盖的信息虽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相似的,跨文化交际的图像意义正朝着求同存异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2003,《图像时代》[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安书军,2009,谈跨文化交际之非语言交际[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4)
[3]海德格尔,2004,《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胡文仲,2004,《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蒋原伦,2009,图像/图符修辞[J],文艺研究(10)
[6]李佳,2006,有形的“语言”[J],美术大观(12)
[7]刘洪,2006,论图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天然优势[J],学术论坛(5)
[8]马克思,恩格斯,200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