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带宝宝去商场,看到有捞鱼的项目,宝宝便千方百计要进入对他而言很高的栅栏,非要去玩一玩。一岁的小宝,要捞到游来游去的小鱼儿,技术含量实在太高,捞鱼也就变成了倒水、洒水、傻笑、叽里呱啦表达自己不知所云小情绪的活动。
旁边还有一个家庭在玩,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妈妈在专心致志地玩手机,爸爸在看孩子捞鱼。父母的打扮都很时尚,从背的包包、戴的手表、手里甩的车钥匙串也能看出来收入不会太低,至少也是中产。但从我们坐下开始,这对父母的唠叨、抱怨便从未停止。
“哎呀,你好好捞,衣服袖子都湿了。”是妈妈;“你过来,这边鱼多,快捞。”是爸爸。
“我来吧,你看你,才捞这么几个。”爸爸说着一把将小网子夺过去,“捕鱼神将”爸爸捞了几网以后,池里的鱼基本没有了,他心满意足地坐回去,得意地告诉儿子说“你要这样捞”。男孩一脸寥落地接过小网。爸爸继续甩着钥匙串,妈妈继续盯着手机玩游戏,但是唠叨依然在继续。
我家宝宝虽然捞不到鱼,但依靠我们偶尔的救济和配合,还在欢实地奋斗着。
过了一会儿,那边的小男孩突然扔下小网,说不玩了,要回家。他爸爸瞟了他一眼,立马严肃地说:“不行,钱都交了,要玩够半个小时。不然钱就白花了,不能浪费!今天如果不好好玩,你以后就一次都别来玩了。”
小男孩听后,沉默一阵,小声说:“我衣服湿了,冷。”
“冷也不行,谁让你不穿好罩衣。继续捞!”爸爸严厉地告诫。小男孩拿起小网子,蹲下慢慢地捞着。妈妈一直在玩手机,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幕,熟视无睹。
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他们对孩子说过一句鼓励的话,没有看到孩子脸上一点开心的表情。30元钱,一杯咖啡的价格,对这对父母来讲,根本不会构成什么经济压力,但是为了不“浪费”,他们宁愿自己的孩子冻着,也要压迫着他足额消费完这花了钱的时间。
当我抱着宝宝离开时,那个小男孩看了我们一眼,继续低下头默默地捞鱼,因为他还没“赚”到那半小时。
这个家庭中的三个人脸上都写着“不高兴”。也许这对有经济头脑的父母觉得自己是明智的,因为他们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浪费钱。但当这个男孩回忆起这段捞鱼的经历,会幸福吗?他的心里已经被爸爸妈妈的抱怨、恐吓、不耐烦占据,他能想到的恐怕只是“我下次来玩,一定要玩够时间,不能浪费钱”。又或许,这个男孩并不是个例,有很多孩子都生活在“不能浪费钱的阴影下”。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计算,功利地计较一件事情值还是不值,要计算每一分钟的性价比,每一个人的可利用率。但对于孩子,他们心中的最高性价比,就是开心。
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却又不断地在计较,自己付出了最好的,孩子有没有给到最好的反馈。花钱让你上了早教,你怎么还不“聪明”;花钱给你买了新衣服,你怎么可以到处乱爬;花钱给你买了最好的奶粉,你怎么不长胖点?那么你还记得你为了让孩子幸福、为孩子好的初衷吗?
对于金钱我们没有安全感,恨不得学会一切赚钱技能,赚尽天下钱。而这不过是穷怕了,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穷病。可怕的是,并不是只有没钱的人才会有穷病,经济富裕的家庭甚至包括富人也会有。
像那对父母,他们真就支付不起这30元钱吗?这30元钱对他们而言很重要吗?他们怕浪费,也许更因为,他们骨子里觉得,快乐不值钱。
旁边还有一个家庭在玩,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妈妈在专心致志地玩手机,爸爸在看孩子捞鱼。父母的打扮都很时尚,从背的包包、戴的手表、手里甩的车钥匙串也能看出来收入不会太低,至少也是中产。但从我们坐下开始,这对父母的唠叨、抱怨便从未停止。
“哎呀,你好好捞,衣服袖子都湿了。”是妈妈;“你过来,这边鱼多,快捞。”是爸爸。
“我来吧,你看你,才捞这么几个。”爸爸说着一把将小网子夺过去,“捕鱼神将”爸爸捞了几网以后,池里的鱼基本没有了,他心满意足地坐回去,得意地告诉儿子说“你要这样捞”。男孩一脸寥落地接过小网。爸爸继续甩着钥匙串,妈妈继续盯着手机玩游戏,但是唠叨依然在继续。
我家宝宝虽然捞不到鱼,但依靠我们偶尔的救济和配合,还在欢实地奋斗着。
过了一会儿,那边的小男孩突然扔下小网,说不玩了,要回家。他爸爸瞟了他一眼,立马严肃地说:“不行,钱都交了,要玩够半个小时。不然钱就白花了,不能浪费!今天如果不好好玩,你以后就一次都别来玩了。”
小男孩听后,沉默一阵,小声说:“我衣服湿了,冷。”
“冷也不行,谁让你不穿好罩衣。继续捞!”爸爸严厉地告诫。小男孩拿起小网子,蹲下慢慢地捞着。妈妈一直在玩手机,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幕,熟视无睹。
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他们对孩子说过一句鼓励的话,没有看到孩子脸上一点开心的表情。30元钱,一杯咖啡的价格,对这对父母来讲,根本不会构成什么经济压力,但是为了不“浪费”,他们宁愿自己的孩子冻着,也要压迫着他足额消费完这花了钱的时间。
当我抱着宝宝离开时,那个小男孩看了我们一眼,继续低下头默默地捞鱼,因为他还没“赚”到那半小时。
这个家庭中的三个人脸上都写着“不高兴”。也许这对有经济头脑的父母觉得自己是明智的,因为他们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浪费钱。但当这个男孩回忆起这段捞鱼的经历,会幸福吗?他的心里已经被爸爸妈妈的抱怨、恐吓、不耐烦占据,他能想到的恐怕只是“我下次来玩,一定要玩够时间,不能浪费钱”。又或许,这个男孩并不是个例,有很多孩子都生活在“不能浪费钱的阴影下”。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计算,功利地计较一件事情值还是不值,要计算每一分钟的性价比,每一个人的可利用率。但对于孩子,他们心中的最高性价比,就是开心。
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却又不断地在计较,自己付出了最好的,孩子有没有给到最好的反馈。花钱让你上了早教,你怎么还不“聪明”;花钱给你买了新衣服,你怎么可以到处乱爬;花钱给你买了最好的奶粉,你怎么不长胖点?那么你还记得你为了让孩子幸福、为孩子好的初衷吗?
对于金钱我们没有安全感,恨不得学会一切赚钱技能,赚尽天下钱。而这不过是穷怕了,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穷病。可怕的是,并不是只有没钱的人才会有穷病,经济富裕的家庭甚至包括富人也会有。
像那对父母,他们真就支付不起这30元钱吗?这30元钱对他们而言很重要吗?他们怕浪费,也许更因为,他们骨子里觉得,快乐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