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中经营好孩子的状态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w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低年级小学生的家长,面对学校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保持积极冷静理性合作的态度,至关重要。
  首先,把孩子送到学校,不等于家长可以撒手不管,尤其是对刚上学的孩子。很多东西他们都要一点点从头学起,很多好的习惯要一点点养成,家长的参与和陪伴,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及时给予必要地指导与协助,帮助孩子一步步走上正规的学习生活。
  接下来需要明确的是,家长参与的目的,只能是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不是帮孩子争第一,也不是保证孩子不出错,因此不能曲解了参与的本意,越俎代庖,事事包办。
  比如,老师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本来是为了增进亲子沟通,帮助孩子发挥创意、在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不少家长干脆一包到底,自己动手完成作品。除了图省事,他们更想让孩子的作品拔尖,被老师表扬,以为这样做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岂不知,只有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绩,并得到肯定,才会真的增加自信。家长的包办,只能让孩子学会依赖,学会弄虚作假。
  再比如,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只是为了让老师知道,我看过了孩子的作业,进行了必要的辅导,也了解了孩子写作业时的状态。可不少家长把签字理解为替孩子改得一点错也没有。虽然这样做作业每次都完美无缺,可孩子没有学会如何对结果负责,也不会检查,一考试就错误连篇。其实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是完成作业的一部分,你可以教给孩子方法(上文中彭鹏家长“错题本”的方法不错),但应该让孩子自己完成。当你发现错误时,不要直接告知,可以请孩子再认真检查一遍。若还没发现,你依然可以签字。若被老师指出错误,孩子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若老师没顾上看作业或没发现,你可以找出那道题,请孩子重点检查甚至重做一遍,然后帮孩子建立一个错题本,让孩子认真地记下来反复练习。这样的过程会帮助孩子形成为自己负责的习惯,学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作为家长应该清楚,孩子的状态永远比结果重要;在参与中了解和经营好孩子的状态永远是第一位的。另外,把老师看作同一战壕的战友,比当作对立面更有益孩子的成长,虽然有时我们也需要帮助孩子屏蔽掉来自学校的压力。
其他文献
最近和朋友闲聊,说起几件挺神奇的事。  有一位我们都认识的家长,他的孩子叫东东,今年读小学四年级,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且他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是很厉害的奥数带教老师,每天都会给成绩不错的同学留两道比较难的奥数题目。但最近东东妈发现她对数学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老师留的奥数题目也不太愿意去做,总说很难不会做。东东妈很生气,指责她不愿意动脑筋。  有一次,东东妈带东东出境旅游,中途到一个有时差的地区换机
期刊
从小在爸爸的世界里,习得的友善和亲热,使我不知不觉建立了对世界的信任感。当我因为“善恶不分”,独自面对某种险境,父亲给我的一切和潜意识调动的女性直觉,也会帮助我。我22岁才第一次独自出远门,那之后我常常独自旅行,遇到过一些一念之间的险境。我一直觉得爸爸一路在陪伴我、照顾我、保护我。  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我第一次以独自旅行的方式纪念22岁生日,从四川达州去安徽合肥(当时我的男友、现在的丈夫在中国科技
期刊
这个学期女儿六年级,平日里和我聊起学校中的大小事件,各种“谁喜欢谁”“谁不知道谁喜欢谁”的小话题越来越多。上周就有这么一天,我偷懒不想做晚饭,带着她去楼下凑合一顿麦当劳。结果,吃饱之后回家一路上,我就不得不忍受她兴高采烈地跟我嘚吧她班上的八卦。  后来,我听得实在有些烦了,就干脆转守为攻地反问说:“哎,那你跟我具体说一说,你们天天说的 ‘喜欢’‘谁和谁一对儿’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从 ‘对上眼了’ 往
期刊
众所周知,含有丰富维生素的蔬菜,尤其是有色蔬菜,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生活中,很多人在吃蔬菜比较少时,会通过维生素片补充营养。还有人认为蔬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只要摄入足够的蔬菜,就没必要吃维生素片。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因为蔬菜和维生素片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一方面,维生素片不能代替蔬菜。因为蔬菜中的维生素是天然成分,而维生素片大多是人工合成的,两者在性质上有差别。蔬菜是多种维生素的集合体,
期刊
在日本有一种普及性似乎不高却披着神圣光环的体育运动,那就是相扑。大体看来,相扑其实跟中国的摔跤运动十分相像,画一个圈,比赛双方被限制在这个圈子里打拼争斗。摔跤运动是看谁把谁摔倒在地,然后用身体压住,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得翻身而判定输赢。相扑则因运动员庞大的身体形状,其胜负规则更简单,只要一方将另一方推出圈外,就算赢了。如此简单的游戏,却成为日本全国人民顶礼膜拜、带有很强宗教色彩仪式般的头号运动。同样
期刊
在微博上我的ID是资深边缘人,不是矫情,的确是常常走在社交圈的边缘。这种边缘感表现在对“集体”这个概念的接纳无能:  班集体、校集体、公司,甚至包括家庭。出国以后,海外中国人的圈子,教会、老乡会、社区、校友会,都接触过,但都只能浅尝辄止。不是中国人的圈子更没有多大的动力和热情了。也许这是第一代移民不可避免的尴尬,也许是我这个人天生孤僻,我在各种不同城市居住过,上过好多学校,经历过各种工作单位,每到
期刊
前阵子,我的朋友求救,说她的孩子得了“异食症”,总是喜欢吃纸啊笔啊这类怪怪的东西,却不好好吃饭。这个孩子上小学,经常因为喜欢闻卷子、吃纸和咬笔头而被老师批评。  老师让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认为应该是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造成的。然而检查结果都很正常,医生只好猜测是不是因为在校学习压力大造成的,建议多带出去玩玩。  孩子舌质并不红,也没有什么厚腻苔,不胖,脸色也有点儿黄,应该是脾胃比较虚弱……  想
期刊
像我们60后出生的人,大多兄弟姐妹众多。那时候家长也没时间管孩子,孩子们就如同小草,在庭院、路边自己疯长着,经常是晚上回家,破头破脸的,却因为衣服又撕了大口子挨一顿数落,就这样居然也都长大了。  80后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一个,又都住上了楼房,邻里间来往也不多,孩子常常闷在家里,看着他们的小模小样实在是寂寞,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在家里养了一只猫、一条狗。  猫和狗的性情很不一样。猫很独立,但
期刊
在我的大女儿豆豆2岁时,太太买过一本《小王子》,但翻看不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就扔到了一边。因为那时候,我虽然已经是一个爸爸,但繁忙的工作让我没有足够时间陪女儿,当然也未能感受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但我当时依然自以为是地认定,我当然会是一个温和、慈爱的好爸爸。  后来我们全家去了加拿大,我成为一个全职爸爸。当时4岁的女儿豆豆很快用频繁的尖叫、不合作、反抗和叛逆耗尽了我的耐心,我从说教、批评、斥责升
期刊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和老祖宗的生活截然不同的地方在于:足不出户,就可以洞悉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的隐私不能称其为隐私,任何一个拥有话语权的人都可以随意发起不同范围的网络暴力。  前不久,微信朋友圈盛传的关于某市某品学兼优的初一学生某同学走失的事,就是其中之一。在正文的信息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某姓同学不同表情和形象的照片,可以看到他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及班级信息,可以看到他离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