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1月,我随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第二批中学名校长培养对象赴台培训项目组到台湾参加了为期15天的考察学习,参观了台湾的几所学校,点滴感受记述如下:
男女分校
大陆与台湾都是九年的义务教育,男女合校是世界教育的潮流,臺湾却一直保留一定数量的男校、女校,“男女分校”也成为台湾教育的一道特别风景线。台湾的学校教育主要采用性别分教的方式,即男女分校的方式施行教育,大名鼎鼎的男校如“建国高中”,女校如“北一女中”,都保留着民国时期才有的办校模式,这种模式,优点是校本课程丰富,因性别施教。此外,利于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女性,学校重视培养女性的领导才能及家庭伦理,最大程度发掘女性特质,如优雅、自信、知性、平和等。北一女中、台中女中、台北中山女中以及我们此行收获巨大的高雄女中等中学,均因教学成绩优异、大学录取率高,而深受家长、学生们的追捧。
家委会
台湾的学校重视家委工作。在台湾地区学生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和教师为共商学校教育发展、提升教育品质而组成的家长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家长和教育者相互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家委深入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这是远胜大陆的家委会。大陆的家委往往在不影响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前提下开展工作,是作为一个辅助的力量而存在,如收费、外出活动、饭堂检查等。台湾家委工作的深入是真正把教育当作公益事业,是全民施教重教的体现,台湾地区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法律、法规确定了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义务,为家长参与教育事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源依据。据了解,在台湾地区有关家委会的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力,如参与管理学校,如参与学校课程发展,参与学校校务会议,参与学校教师评审,甚至参与校长遴选工作。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非常具体,如咨询,公关,联络,筹集经费,做义工,接待来访等。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全程由家委指引落实,这是社会重视学校的健康发展,是学校重视学生的内涵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适性扬才
台湾岛内,从教育官员到校长再到教师,自上而下都是采用“适性扬才”的办学理念,以生为本的方式施行教育。适性扬才是指教育要适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学生发展与其个性特点和智能水平相适应的才能,探索适合于个体特征的教育,形成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感到称心合意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素质全面,个性彰显,这是“活化教育”的目标指向。大陆与之理念相适应的是“因材施教”,但由于学生多,教师顾不过来,因材施教未免流于形式,连分层布置作业也难落实,学生的兴趣、个性、爱好、特长只能通过兴趣班去以点带面,远远无法满足学生所需要,所以,家长只能让孩子到校外学习相应的课程。
就以作业的角度来评判,台湾学生的作业更人性化且灵活一些,除了给同学布置适量的常规习题作业之外,一般还会给学生些开放型的作业。例如类似“收集一样你印象深刻的物品、背诵5首你喜欢的诗歌,去一个难忘的地方旅游并写一篇游记”等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务,较为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只要完成任务的数量达到要求就算完成作业。而大陆的作业都是大一统的,教育方式则比较偏重基本功扎实,无论成绩好抑或差都做相同的内容,导致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吃不好”,而成绩薄弱的学生却“吃不了”,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当然,这与内地学校大,学生多,学生水平参差,导致难于开展分层教学、分层作业有关。
大陆学生在数理化方面的基本功扎实,这是很多其他国家的学生无法超越的,在理科方面,大陆的许多学生都可以在台湾学校里达到“学霸”级别。台湾大学的教育研究所的课程体系很小,课程相比于大陆要少很多,学习的内容更多的倾向于实用,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做些什么,很少理论的内容,理论的内容也很浅显。经常引用使用美国的知识内容和研究,知识内容基本上是参照美国教育内容。在我看来,他们的知识学习不够系统和过于西化。
教师待遇
台湾的教师管理制度很值得商榷和研究,首先,台湾教师待遇好,属政府公务员系列,待遇略高于财政、银行职员,退休后的待遇优厚;其次,教师职业稳定,教育主管部门在维护教师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公开甄选教师等政策上,很受教师和社会认可;第三,政府投资教育比例一般占政府预算的1/3,学校和老师每年均可向政府申报“优质学校奖”“特色学校奖”“教学卓越奖”等奖项,奖励教师的机制得到教师的响应,激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忱。所以,教师自主进修,积极参与培训,不少教师和校长通过继续教育,还获得了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教育向优质迈进。
但台湾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教师的工资也城乡一致,在正常情况下每年都晋升一级工资,薪酬只与工作年限挂钩,评价机制较单一,呈现年青教师工资低,年长教师工资高的局面,这种制度简单划一,不用教师个体去考虑收入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说,利于教师队伍内部的和谐,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教师的积极性和个体发展,而大陆有浮动津贴和积效工资,工资与年龄没有绝对的关系,完全可能通过多劳优劳去获得更多的回报。
综观两岸教育,同宗同源。学生都勤奋苦读,面对升学,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不遗余力,只是台湾的教育更人性地考量学生。台湾的法律规定,每个孩子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孩子一出生,医院就为其登记造册并送相关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如果发现有适龄儿童不入学,要问责、辞退本学区的校长,要向家长收取高额的罚款。
台湾地区经济起步较早,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相当大,并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近几年,国小、国中正在逐步按照统一标准配置教育资源。从城市到乡村,校舍、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都是一样的,几乎没有明显差距,教师和学生享有统发统配的办学资源。
身处大陆教育圈的我们,特别是处在教育前沿的珠三角,教育资源投入多,与台湾的教育相比,已有赶超之势,高等教育完全超越,但基础教育尚需加强。随着新时代的进程,特别是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策略,道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欢欣鼓舞,假以时日,大陆的教育会有更好的前景,素质教育的春天会更快来临。
责任编辑韦英哲
男女分校
大陆与台湾都是九年的义务教育,男女合校是世界教育的潮流,臺湾却一直保留一定数量的男校、女校,“男女分校”也成为台湾教育的一道特别风景线。台湾的学校教育主要采用性别分教的方式,即男女分校的方式施行教育,大名鼎鼎的男校如“建国高中”,女校如“北一女中”,都保留着民国时期才有的办校模式,这种模式,优点是校本课程丰富,因性别施教。此外,利于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女性,学校重视培养女性的领导才能及家庭伦理,最大程度发掘女性特质,如优雅、自信、知性、平和等。北一女中、台中女中、台北中山女中以及我们此行收获巨大的高雄女中等中学,均因教学成绩优异、大学录取率高,而深受家长、学生们的追捧。
家委会
台湾的学校重视家委工作。在台湾地区学生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和教师为共商学校教育发展、提升教育品质而组成的家长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家长和教育者相互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家委深入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这是远胜大陆的家委会。大陆的家委往往在不影响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前提下开展工作,是作为一个辅助的力量而存在,如收费、外出活动、饭堂检查等。台湾家委工作的深入是真正把教育当作公益事业,是全民施教重教的体现,台湾地区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法律、法规确定了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义务,为家长参与教育事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源依据。据了解,在台湾地区有关家委会的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力,如参与管理学校,如参与学校课程发展,参与学校校务会议,参与学校教师评审,甚至参与校长遴选工作。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非常具体,如咨询,公关,联络,筹集经费,做义工,接待来访等。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全程由家委指引落实,这是社会重视学校的健康发展,是学校重视学生的内涵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适性扬才
台湾岛内,从教育官员到校长再到教师,自上而下都是采用“适性扬才”的办学理念,以生为本的方式施行教育。适性扬才是指教育要适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学生发展与其个性特点和智能水平相适应的才能,探索适合于个体特征的教育,形成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感到称心合意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素质全面,个性彰显,这是“活化教育”的目标指向。大陆与之理念相适应的是“因材施教”,但由于学生多,教师顾不过来,因材施教未免流于形式,连分层布置作业也难落实,学生的兴趣、个性、爱好、特长只能通过兴趣班去以点带面,远远无法满足学生所需要,所以,家长只能让孩子到校外学习相应的课程。
就以作业的角度来评判,台湾学生的作业更人性化且灵活一些,除了给同学布置适量的常规习题作业之外,一般还会给学生些开放型的作业。例如类似“收集一样你印象深刻的物品、背诵5首你喜欢的诗歌,去一个难忘的地方旅游并写一篇游记”等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务,较为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只要完成任务的数量达到要求就算完成作业。而大陆的作业都是大一统的,教育方式则比较偏重基本功扎实,无论成绩好抑或差都做相同的内容,导致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吃不好”,而成绩薄弱的学生却“吃不了”,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当然,这与内地学校大,学生多,学生水平参差,导致难于开展分层教学、分层作业有关。
大陆学生在数理化方面的基本功扎实,这是很多其他国家的学生无法超越的,在理科方面,大陆的许多学生都可以在台湾学校里达到“学霸”级别。台湾大学的教育研究所的课程体系很小,课程相比于大陆要少很多,学习的内容更多的倾向于实用,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做些什么,很少理论的内容,理论的内容也很浅显。经常引用使用美国的知识内容和研究,知识内容基本上是参照美国教育内容。在我看来,他们的知识学习不够系统和过于西化。
教师待遇
台湾的教师管理制度很值得商榷和研究,首先,台湾教师待遇好,属政府公务员系列,待遇略高于财政、银行职员,退休后的待遇优厚;其次,教师职业稳定,教育主管部门在维护教师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公开甄选教师等政策上,很受教师和社会认可;第三,政府投资教育比例一般占政府预算的1/3,学校和老师每年均可向政府申报“优质学校奖”“特色学校奖”“教学卓越奖”等奖项,奖励教师的机制得到教师的响应,激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忱。所以,教师自主进修,积极参与培训,不少教师和校长通过继续教育,还获得了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教育向优质迈进。
但台湾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教师的工资也城乡一致,在正常情况下每年都晋升一级工资,薪酬只与工作年限挂钩,评价机制较单一,呈现年青教师工资低,年长教师工资高的局面,这种制度简单划一,不用教师个体去考虑收入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说,利于教师队伍内部的和谐,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教师的积极性和个体发展,而大陆有浮动津贴和积效工资,工资与年龄没有绝对的关系,完全可能通过多劳优劳去获得更多的回报。
综观两岸教育,同宗同源。学生都勤奋苦读,面对升学,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不遗余力,只是台湾的教育更人性地考量学生。台湾的法律规定,每个孩子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孩子一出生,医院就为其登记造册并送相关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如果发现有适龄儿童不入学,要问责、辞退本学区的校长,要向家长收取高额的罚款。
台湾地区经济起步较早,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相当大,并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近几年,国小、国中正在逐步按照统一标准配置教育资源。从城市到乡村,校舍、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都是一样的,几乎没有明显差距,教师和学生享有统发统配的办学资源。
身处大陆教育圈的我们,特别是处在教育前沿的珠三角,教育资源投入多,与台湾的教育相比,已有赶超之势,高等教育完全超越,但基础教育尚需加强。随着新时代的进程,特别是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策略,道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欢欣鼓舞,假以时日,大陆的教育会有更好的前景,素质教育的春天会更快来临。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