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曹皇后听闻西线战事,将一袭红裳换作戎装,英姿飒爽犹如酣战归来,瞬间圈粉无数。
其实,历史上的曹皇后,远比电视剧中来得更加飒爽。她不仅曾在危急关头以一流的控场能力证明自己既能做仁宗的妻,更能做仁宗的臣,还曾以过人的才智,帮助大文豪苏轼走出“乌台诗案”的阴霾,替大宋保下了“读书人的种子”。
庆历八年的一天,有几个士兵乘着夜色作乱,一路直奔宋仁宗的寝宫而来。当时曹皇后正在服侍宋仁宗,听闻变乱后,宋仁宗跳起来就想逃跑,却被曹皇后一把按住。
随后,曹皇后拿出将门虎女本色,一边命令侍从立刻关闭殿门,保护皇上;一边派人急召王守忠带兵进宫平乱。
这时,被拦在外围的乱兵已经开始砍杀嫔妃宫女,一时间哭喊声响彻云霄。留守在宋仁宗身边的太监怕吓着皇帝,连忙安慰宋仁宗说这些声音是奶妈在打不听话的小宫女。
谁知这话却被曹皇后听见了,曹皇后当即训斥太监说:“乱兵就在附近,随时可能危害皇上,你们还敢乱说!”
说完,曹皇后突然心念一动,她想到乱兵可能会通过放火的方式,逼仁宗现身。于是,曹皇后立刻吩咐太监们就近取水,以防万一。果不其然,太监们刚刚将水取回,乱兵便真的四处放起火来,大火烧着帘幕,如一条巨龙般将所到之处全部吞噬。
曹皇后临危不乱,她将所有宫人全部召集起来,然后亲手剪下每人一缕头发,告诉宫人们等到事成之后,以发缕论功行赏。有了曹皇后这句承诺,宫人们个个都十分拼命。大伙儿救火的救火、杀敌的杀敌,很快就将乱兵全部消灭了。
令人遗憾的是,曹皇后一流的控场能力落在宋仁宗眼里,却变成了曹皇后为了图谋救驾之功,故意自导自演了这场“平叛大戏”。结果“大猪蹄子”宋仁宗非但不领情,还打算废了曹皇后,另立美人张贵妃为皇后。
虽然这场废后闹剧最终在朝臣们的极力反对下不了了之,但张贵妃的骄横却在盛宠之下与日俱增。渐渐地,张贵妃对无宠的曹皇后越来越看不顺眼,不禁萌生了挑战曹皇后权威的企图。
一次,张贵妃在宋仁宗面前撒娇,哭着喊着要用皇后仪仗出游。宋仁宗让张贵妃哭得脑仁都痛了,无奈之下一招太极,打发张贵妃自己去找皇后借。
谁知道张贵妃仗着有仁宗宠爱,还真的跑去找曹皇后借仪仗。曹皇后看着一脸嘚瑟的张贵妃,心里暗自冷笑一声,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既然你喜欢,就拿去吧。”
张贵妃没想到借仪仗这么顺利,一路唱着歌儿跳着舞回到仁宗那里。岂料仁宗听完张贵妃转述经过后,当即觉得皇后大度宽容,转念一想,又觉得张贵妃公然无视礼法的做法过分了。于是宋仁宗板着脸将张贵妃批评了一通,弄得张贵妃再不敢提借仪仗的事。
可怜张贵妃或许永远也不会明白,宋仁宗和曹皇后打太极,为什么到头来拳拳都打到了自己身上,这炮灰未免也当得太让贵妃心里苦了吧。
张贵妃事件告一段落后,仁宗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由于仁宗是深夜去世的,曹皇后为防止有人趁着夜色生乱,硬是强忍下丧夫之痛,再度以一流的控场能力让各宫死锁大门,封锁消息,而后在第二天火速召重臣进宫,再让韩琦当场宣读遗诏,一气呵成完成英宗继位的权力过渡。
英宗继位后,尊曹皇后为太后。可曹氏并没有倚仗着太后的名头作威作福,反而严厉禁止外戚干政,带动着宫中、朝中的风气焕然一新。
一次,英宗因病无法理事,请曹太后代为处置军国大事。曹太后便在东门小殿听政,遇到大臣们迟疑不决的事,曹太后总是说:“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然而,每次下朝后,曹太后便会针对当天大臣们有疑问的事情,找出历代先贤们的处理方法,然后告诉英宗前人的经验,以便英宗参考学习。
后来,英宗的病好了,曹太后马上就撤帘归政,倒是弄得英宗舍不得曹太后走,硬是将“归政”的诏书扣下久久不愿执行。
几年后,英宗去世了,曹太后也老了。虽然神宗皇帝将曹太后尊为太皇太后,竭力奉养,仍止不住她的生命一点一滴地消逝。
一天,已经陷入昏迷中的太皇太后,迷迷糊糊地听见有人在谈论“乌台诗案”。她突然间清醒过来,便找来神宗,对他说:“当年仁宗皇帝在殿试时录取苏轼兄弟时,曾高兴地说‘苏轼兄弟是国之良才,将来可以辅佐我的儿子’,如今听说苏轼因为几首诗被下狱问罪,这会不会是仇人陷害他呢?”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继续道:“从诗句中搜索出的错误,即使真是过错也是小错,皇上又何必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毁了一位良臣呢,我的病已经很难好了,万万不可再因为冤枉好人,伤了君臣间的中正平和之气啊。”
一番话说得神宗流下了眼泪。回到朝堂上后,神宗便站到了救援苏轼的大臣一边,下令将苏轼免去死罪,从轻发落。
苏轼活着走出牢狱的一幕,太皇太后却是无缘得见了。元丰二年冬,曹氏病逝。这位奇女子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以传奇一生,赢得满朝尊敬,更是在青史上留下熠熠星光,点亮万古长夜。
其实,历史上的曹皇后,远比电视剧中来得更加飒爽。她不仅曾在危急关头以一流的控场能力证明自己既能做仁宗的妻,更能做仁宗的臣,还曾以过人的才智,帮助大文豪苏轼走出“乌台诗案”的阴霾,替大宋保下了“读书人的种子”。
控场能手
庆历八年的一天,有几个士兵乘着夜色作乱,一路直奔宋仁宗的寝宫而来。当时曹皇后正在服侍宋仁宗,听闻变乱后,宋仁宗跳起来就想逃跑,却被曹皇后一把按住。
随后,曹皇后拿出将门虎女本色,一边命令侍从立刻关闭殿门,保护皇上;一边派人急召王守忠带兵进宫平乱。
这时,被拦在外围的乱兵已经开始砍杀嫔妃宫女,一时间哭喊声响彻云霄。留守在宋仁宗身边的太监怕吓着皇帝,连忙安慰宋仁宗说这些声音是奶妈在打不听话的小宫女。
谁知这话却被曹皇后听见了,曹皇后当即训斥太监说:“乱兵就在附近,随时可能危害皇上,你们还敢乱说!”
说完,曹皇后突然心念一动,她想到乱兵可能会通过放火的方式,逼仁宗现身。于是,曹皇后立刻吩咐太监们就近取水,以防万一。果不其然,太监们刚刚将水取回,乱兵便真的四处放起火来,大火烧着帘幕,如一条巨龙般将所到之处全部吞噬。
曹皇后临危不乱,她将所有宫人全部召集起来,然后亲手剪下每人一缕头发,告诉宫人们等到事成之后,以发缕论功行赏。有了曹皇后这句承诺,宫人们个个都十分拼命。大伙儿救火的救火、杀敌的杀敌,很快就将乱兵全部消灭了。
巧治貴妃
令人遗憾的是,曹皇后一流的控场能力落在宋仁宗眼里,却变成了曹皇后为了图谋救驾之功,故意自导自演了这场“平叛大戏”。结果“大猪蹄子”宋仁宗非但不领情,还打算废了曹皇后,另立美人张贵妃为皇后。
虽然这场废后闹剧最终在朝臣们的极力反对下不了了之,但张贵妃的骄横却在盛宠之下与日俱增。渐渐地,张贵妃对无宠的曹皇后越来越看不顺眼,不禁萌生了挑战曹皇后权威的企图。
一次,张贵妃在宋仁宗面前撒娇,哭着喊着要用皇后仪仗出游。宋仁宗让张贵妃哭得脑仁都痛了,无奈之下一招太极,打发张贵妃自己去找皇后借。
谁知道张贵妃仗着有仁宗宠爱,还真的跑去找曹皇后借仪仗。曹皇后看着一脸嘚瑟的张贵妃,心里暗自冷笑一声,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既然你喜欢,就拿去吧。”
张贵妃没想到借仪仗这么顺利,一路唱着歌儿跳着舞回到仁宗那里。岂料仁宗听完张贵妃转述经过后,当即觉得皇后大度宽容,转念一想,又觉得张贵妃公然无视礼法的做法过分了。于是宋仁宗板着脸将张贵妃批评了一通,弄得张贵妃再不敢提借仪仗的事。
可怜张贵妃或许永远也不会明白,宋仁宗和曹皇后打太极,为什么到头来拳拳都打到了自己身上,这炮灰未免也当得太让贵妃心里苦了吧。
智救苏轼
张贵妃事件告一段落后,仁宗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由于仁宗是深夜去世的,曹皇后为防止有人趁着夜色生乱,硬是强忍下丧夫之痛,再度以一流的控场能力让各宫死锁大门,封锁消息,而后在第二天火速召重臣进宫,再让韩琦当场宣读遗诏,一气呵成完成英宗继位的权力过渡。
英宗继位后,尊曹皇后为太后。可曹氏并没有倚仗着太后的名头作威作福,反而严厉禁止外戚干政,带动着宫中、朝中的风气焕然一新。
一次,英宗因病无法理事,请曹太后代为处置军国大事。曹太后便在东门小殿听政,遇到大臣们迟疑不决的事,曹太后总是说:“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然而,每次下朝后,曹太后便会针对当天大臣们有疑问的事情,找出历代先贤们的处理方法,然后告诉英宗前人的经验,以便英宗参考学习。
后来,英宗的病好了,曹太后马上就撤帘归政,倒是弄得英宗舍不得曹太后走,硬是将“归政”的诏书扣下久久不愿执行。
几年后,英宗去世了,曹太后也老了。虽然神宗皇帝将曹太后尊为太皇太后,竭力奉养,仍止不住她的生命一点一滴地消逝。
一天,已经陷入昏迷中的太皇太后,迷迷糊糊地听见有人在谈论“乌台诗案”。她突然间清醒过来,便找来神宗,对他说:“当年仁宗皇帝在殿试时录取苏轼兄弟时,曾高兴地说‘苏轼兄弟是国之良才,将来可以辅佐我的儿子’,如今听说苏轼因为几首诗被下狱问罪,这会不会是仇人陷害他呢?”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继续道:“从诗句中搜索出的错误,即使真是过错也是小错,皇上又何必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毁了一位良臣呢,我的病已经很难好了,万万不可再因为冤枉好人,伤了君臣间的中正平和之气啊。”
一番话说得神宗流下了眼泪。回到朝堂上后,神宗便站到了救援苏轼的大臣一边,下令将苏轼免去死罪,从轻发落。
苏轼活着走出牢狱的一幕,太皇太后却是无缘得见了。元丰二年冬,曹氏病逝。这位奇女子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以传奇一生,赢得满朝尊敬,更是在青史上留下熠熠星光,点亮万古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