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育重点从传统的知识点和使用技巧教育,转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综合素质教育。英语交际能力分为语言交际能力与非语言交际能力两种,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如果不了解彼此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障碍,甚至造成误解。但是,借助非语言交际行为,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跨文化交际顺畅、和谐。实践也证明,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条件下,非语言交际在国际沟通与交流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英语教育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提升我国英语教育水平建言。
关键词: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
1引言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借助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实现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非言语交际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在直接的面对面交际中,只有大约35%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进行表达和传递的。由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上存在差异,这也使得非语言交际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带有强烈的国家或地域文化色彩。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缺少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的了解,就会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人际交流的障碍。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由于受到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印象,非语言交际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时,往往过于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通过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实践,可以发现,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使用的,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可以使表达更直观,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现,使交际效果达到最佳。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与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跨文化交流及非语言交际的概念与特点
2.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跨国家、跨地域、跨种族的。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及科技、信息、交通的日益现代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趋密切,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可以说,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2.2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實现交际的重要手段。但是,语言并非是唯一的交际手段,非语言在很多特定环境下,比语言交际具有更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基于文化基础之上的、不用言词来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具体就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主要包括眼神、手势、体态、表情、服饰、声调、音量等,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非语言交际能够传递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意念、感情。总的来说,非语言交际有四种类型:(1)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主要指人们在交际中,借助身体动作进行信息表达的行为方式,比如,点头表示认同,摇头表示否定和不满意,握手或拥抱表示欢迎等等。体态语可以辅助语言交际的使用,补充语言交际的不足,对有声语言的信息传递起到辅助作用(2)副语言:这是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辅助语言,比如一些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或伴随语言等,包括音色、音高、音调、音量、音频、重音等。在交流过程中,时间间隔较短的称为“停顿”,较长的称为“沉默”。由于文化的差异,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在中国,沉默是表示默许、理解,但是在英美却是缺少自信的表现。(3)客体语:客体语具有明显实用性和交际性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包括人们的容貌、服饰打扮、辅助工具,甚至书面文字等,如头发的颜色,西方人多为金色或棕色,中国人多为黑色;服饰的风格,欧美比较休闲随意,英国人比较绅士庄重等。服饰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TPO原则是国际公认的着装原则,“T”就是time,强调服饰衣着要符合时代、季节和特定时间;“P”就是place,要求服饰衣着要入乡随俗地符合当地要求或场合要求;“O”就是指对象和目的,也就是通过服饰衣着要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4)环境语:非语言交际的环境语,一般包括空间信息、领地观念、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声音、颜色和标识符号等十二个层面的内容,比如,英美国家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强调自由;符号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作用也非常重要,如果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对符号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甚至迥然相异,比如,龙是中国人的图腾,代表着神圣、尊贵、权力,但是,在西方圣经中,龙却是凶恶和罪恶的象征。
3 英语教育中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应用,能促进人际沟通交流更加顺畅、高效。非语言交际有五种主要的功能,即重复、补充、调整、替代和否定。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来判断其心理、情绪状态,调整谈话的方式和节奏,从而增进交际的和谐与畅达。因此,在英语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英语语言教育外,还要注重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与应用指导。我国开展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英语教育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没有特定的规则,有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手段是约定俗称的,有些是特定环境中使用的,在实际交往中,只要求行为得体就可以,以表示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尊重和认同,增进交际的和谐、愉快,避免文化误解或冲突。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使其学会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尽量排除母语文化对跨语言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以餐桌文化为例,中餐与西餐用餐过程中的礼仪是不同的,其非语言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西餐刀叉的摆放顺序、喝汤是否发出声音、对穆斯林国家女士问候的要求等,教师要对此进行详细的指导。
关键词: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
1引言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借助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实现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非言语交际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在直接的面对面交际中,只有大约35%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进行表达和传递的。由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上存在差异,这也使得非语言交际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带有强烈的国家或地域文化色彩。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缺少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的了解,就会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人际交流的障碍。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由于受到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印象,非语言交际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时,往往过于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通过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实践,可以发现,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使用的,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可以使表达更直观,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现,使交际效果达到最佳。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与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跨文化交流及非语言交际的概念与特点
2.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跨国家、跨地域、跨种族的。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及科技、信息、交通的日益现代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趋密切,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可以说,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2.2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實现交际的重要手段。但是,语言并非是唯一的交际手段,非语言在很多特定环境下,比语言交际具有更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基于文化基础之上的、不用言词来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具体就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主要包括眼神、手势、体态、表情、服饰、声调、音量等,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非语言交际能够传递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意念、感情。总的来说,非语言交际有四种类型:(1)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主要指人们在交际中,借助身体动作进行信息表达的行为方式,比如,点头表示认同,摇头表示否定和不满意,握手或拥抱表示欢迎等等。体态语可以辅助语言交际的使用,补充语言交际的不足,对有声语言的信息传递起到辅助作用(2)副语言:这是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辅助语言,比如一些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或伴随语言等,包括音色、音高、音调、音量、音频、重音等。在交流过程中,时间间隔较短的称为“停顿”,较长的称为“沉默”。由于文化的差异,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在中国,沉默是表示默许、理解,但是在英美却是缺少自信的表现。(3)客体语:客体语具有明显实用性和交际性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包括人们的容貌、服饰打扮、辅助工具,甚至书面文字等,如头发的颜色,西方人多为金色或棕色,中国人多为黑色;服饰的风格,欧美比较休闲随意,英国人比较绅士庄重等。服饰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TPO原则是国际公认的着装原则,“T”就是time,强调服饰衣着要符合时代、季节和特定时间;“P”就是place,要求服饰衣着要入乡随俗地符合当地要求或场合要求;“O”就是指对象和目的,也就是通过服饰衣着要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4)环境语:非语言交际的环境语,一般包括空间信息、领地观念、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声音、颜色和标识符号等十二个层面的内容,比如,英美国家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强调自由;符号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作用也非常重要,如果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对符号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甚至迥然相异,比如,龙是中国人的图腾,代表着神圣、尊贵、权力,但是,在西方圣经中,龙却是凶恶和罪恶的象征。
3 英语教育中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应用,能促进人际沟通交流更加顺畅、高效。非语言交际有五种主要的功能,即重复、补充、调整、替代和否定。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来判断其心理、情绪状态,调整谈话的方式和节奏,从而增进交际的和谐与畅达。因此,在英语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英语语言教育外,还要注重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与应用指导。我国开展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英语教育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没有特定的规则,有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手段是约定俗称的,有些是特定环境中使用的,在实际交往中,只要求行为得体就可以,以表示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尊重和认同,增进交际的和谐、愉快,避免文化误解或冲突。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使其学会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尽量排除母语文化对跨语言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以餐桌文化为例,中餐与西餐用餐过程中的礼仪是不同的,其非语言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西餐刀叉的摆放顺序、喝汤是否发出声音、对穆斯林国家女士问候的要求等,教师要对此进行详细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