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重大利好因素影响,6月24日沪深证券市场上演了自实施涨、跌停板限制以来的第三次“火山爆发”行情,大盘股指的涨幅超过9%,盘中八成以上的股票以涨停板报收,市场的成交金额同时创出了历史的新高。有的市场人士将其看作是“5.19行情”的重现,有人将其与2000年的“2.14”走势相提并论,然而,投资者的热情很快便被市场的疲弱表现所淹没,让人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股指的走势受到了年线的“阻击”,市场的日成交量水平已从最高的944亿元萎缩至近期的不足100亿元。此时,部分投资者对股指的走势再度迷失了方向,那么,如何理解这一对中国证券市场影响巨大甚至让几乎所有中国投资者都兴奋和不安的“爆涨一天呢”,从市场的中长期运行来看,“6.24行情”到底是起点还是终点呢?
“火山爆发”的前后
“火山”的成因在于其内部聚积了大量的无法向外释放的能量,在外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火山”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突然产生。外部因素仅是一个导火索,其内部的巨大潜能是“火山”所以形成的根本因素。“6.24行情”的出现,一些人士将其视为政策因素干扰市场所至,其似乎忽略了我国证券市场自身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6.24行情”爆发之前,市场的整体环境相当低迷,沪深两个市场的交易金额维持在80亿元上下,其中6月17日两市合计仅成交55亿元,其市场日换手率约为0.4%,若考虑市场中新股、强势股等少数品种所占交易比重较大因素,市场交投的实际状况比具体的数字还要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这样的市场环境难以得到投资者的关注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其对基本面环境巨大变化的熟视无睹则是不可原谅的。自2001年7月以来,证券市场的表现确实难如人意,虽然沪综指从最高的2200点以上曾跌至最低的1350点,此期间市场中除部分违规资金外,绝大多数投资者仍然坚守在“阵地”,期间虽有短线资金的流进、流出,但所有的市场参与者盼多、做多的愿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甚至连场外人士对证券市场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是市场能够发生“火山爆发”的内在基础。此外,虽然我国的证券市场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走势,但就目前市场所处的环境而言,是我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甚至是空前绝后的。首先,来自政策面的利好层出不穷,从降低银行存款利息到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再到交易佣金制度的改革,从国有股减持的暂停至叫停,均表露出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精心呵护。从证券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大盘股指经过近一年时间的下跌,市场中的泡沫成分大幅减少,多数股票品种的市场价格定位已经回落到2000年“2.14行情”之前的水平之下。新股发行向二级市场定价配售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引导了一级市场资金的回流,在提高投资者收益水平的前提下增加了市场资金的供给。另外,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8项计提措施使二级市场中的风险成份有效得以释放。但在这样的良好市场环境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投资者不敢做多呢,为什么有人仍能列出无数条做空的理由呢?是否是其忽略了近期利好政策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
“让利于民”是管理层的用心所在
政策导向明显向好的趋势和机构投资者的消极投资策略的确是摆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面前的一个主要矛盾,这也是一些投资者所以选择做空的主要理由。因为根据市场的历史经验,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先知先觉者,如果机构投资者看空这个市场,那么市场的走势一定是疲弱无力的,真的是这样吗?
基金目前是我国证券市场中实力最强、运作最规范的投资机构,那么就来分析一下开放式基金在“6.24”前后的持仓情况。根据华夏成长基金公布的基金净值变化,6月24日该基金的净值涨幅达4.2%,而当日沪综指的涨幅为9.25%,据此粗略估计在24日之前该基金的持筹比例在45%左右。而另外一只开放式基金在6月24日的净值增长不足0.4%,显示该基金所持的仓位比例不足10%。自去年10月份以来,市场外部环境的好转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新股发行向二级市场定价配售的过程中,更深切表露出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扶持态度,为什么大的投资机构此时显得如此迟钝呢?
总结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每一轮牛市行情,“机构吃肉,散户喝汤”的现象似乎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而每一轮行情结束后,中小投资者不可避免地成为牛市“大餐”的主要买单人。这种局面的形成有着更多的历史原因,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中长期走势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这样的局面似乎已经有所改变,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在“6.24行情”中中小投资者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一天收获不小,虽然在此之前为数众多的投资者被深深卷入投资亏损的漩涡之中,但毕竟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或者乐观地讲,“6.24”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进行力量搏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经过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近半年来的市场政策走势无一不是以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如果将存款利率的下降视为国家货币政策的正常调整的话,那么交易印花税的大幅下调无可争辩地是政府为达到让利于民的目的而放弃自己的部分利益的主动性行为,新股发行方式的变革是管理层关注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又一具体表现。在国内多数券商经营状况不景气的条件下,浮动佣金制度的实施更进一步显示了政府和国家让利于中小投资者的坚定决心。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为什么部分投资者仍然对大盘的走势持怀疑的态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其在投资操作中仍在沿续旧的观念。市场变了,如果你的观念未变,那么你不可避免地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
“庄股时代”已成旧日王朝
我国证券市场在1996年至1997年的牛市行情中,崇尚绩优的理念使市场投资者受益匪浅。自1998年以来,随着重组热点和科技浪潮的来临,市场的投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辉煌的“庄股”时代在近5年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命运的主宰,“有庄则灵”成为这一时期内市场投资者选股的真经。无论亏损股、ST股、基金品种,还是引导新经济浪潮的高科技概念,只要有庄关照,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驰而去。君不见业绩平平的上海梅林股票在短短的24个交易日内股价大涨300%;被赋予了科技概念的深锦兴A股票竟爬到了120元以上的高位;阿城钢铁股票则上演了一场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童话故事”。所有这一切都在述说着一个简单的道理:“庄家”是市场中的英雄,英雄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是收获的战场,如此看来莫不是“英雄创造了历史”?
证券市场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其规模的扩大,上市公司质量的上升和市场投资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秩序的完善,证券市场自身所具有的公正性和残酷性逐步得以体现,那些在沙漠上构筑高楼大厦的市场“英雄”不得不去咀嚼和消化自己精心培育的“苦果”。海虹控股股价的连续下跌,已经预示着“庄股”王朝的衰败,罗牛山则幸运地勉强搭上了“庄股”时代的末班车,中科创业股票的下跌实际上已经宣告“庄股”时代的结束。在投资者自身素质大幅提高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庄股”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因此市场的投资理念也将因此发生彻底的改变。所以我们不能断言没有庄家的股票就不是有潜力的股票,在判断市场的方向时不应再盲从于市场机构。在证券市场里,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受压迫的地位,广大投资者才是证券市场真正的“主人”。
团结就是力量
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和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通知。投资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保证。从投资者教育的角度出发,防范风险应是其投资和操作之前的必修课程,而从更高的角度来看,投资者若想在证券市场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必须要做到力量上的“团结”。在证券市场中,单一投资者的力量是薄弱的,如果若能树立一个共同的信念,结成一个刚强的“整体”,那么就不会总处于任人宰割的被动地位。在证券市场的建设中,投资者呼唤有一个投资人自己的协会组织。市场投资者不应低估了自己的力量,“火山爆发”行情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自信。
盲从是投资者操作失利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我国的证券二级市场中,上市股票的价值受到了严重的扭曲,绩优股受到市场的冷落,而绩差股却成为市场的宠儿。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由市场的投机行为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上市公司贪婪的“圈钱”行为直接相关。因此市场若想重树崇尚绩优的理念,管理层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和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是重要的一关,也就是说,正确的市场投资观念是在市场行为规范化的前提下形成的,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的各方参与者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