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吉祥的神物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1987年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上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堪称为“中华第一虎”,其后河南历代关于虎造型的青铜、玉雕、石刻、陶瓷、绘画更是屡见不鲜。本文就洛阳地区一些有关虎的文物择其精要,介绍给读者。
  西周。长16.5厘米,宽3.8厦米。1964年10月22日洛阳北窑家村出土。虎为圆雕,曲腿爬卧、行背微隆,尾粗壮,尾尖上卷,身部纹饰柔和自然,背和腹部阴刻平行波折以表现虎身的条状斑纹。虎头下垂,竖耳,咧口露出利齿,作张口欲食状。从嘴部及尾部穿孔看,此虎形玉饰可佩带。玉为青玉质,上半部有黑色杂质,工匠恰是利用了玉质本身色调,使虎身虎背自然区分,色泽组合可谓天衣无缝,充分表现了西周玉雕工艺的高度发达水平。
  战国。长16.3厘米。1988年曼月5日洛阳百货公司宿舍楼出土。短胡,弧刃,援中为浅凹槽,上饰“S”形纹饰,下有椭圆形銎,上饰连贝纹带。内部为一卧虎形象,虎口衔援后部,前爪扶銎,曲身长卷尾,造型生动自然,构思巧妙。在兵器上出现虎的造型更增加了兵器本身勇猛、凶狠之感,同样也会加强军人必胜信心。
  战国。长2.2厘米,宽1.7厘米。1992年12月洛阳针织厂出土。白色玉质,有黄斑,质地半透明。扁平体,整体呈一跃虎形态,虎四足前跃后蹬,回首张望,口部闭合,造型恬静,小巧大方。整体以阴线刻画,身琢卷云纹,寥寥数刀,给人一种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
  西汉。长128厘米,宽52.5厘米,厚14.5厘米。1984年洛阳博物馆采集。砖为长方形,上下两边饰勾连云纹,凸线菱形纹,砖体中间为主题纹饰骑马射虎图案。图案上三骑兵问以二猛虎一字排开,骑兵骑马飞奔向前,头戴盔,盔顶插有羽毛,作搭箭回身射虎形象,两虎昂首挺胸,左前爪抬起似奋力反抗,表现出虎桀鸳不驯的性格。
  西汉。通高22厘米,底径11.9厘米。1953年8月洛阳金谷园出土。上部为博山,雕刻有人物、龙蛇和虎豹等动物,下部为圆盘,全器涂白粉地,绘红、黑、绿等彩绘。炉身处虎的塑造完全失去了威猛形象,像是一只调皮可爱的小虎。肩胛处生有白色小翼,全身多处圆形装饰,后背上搭有一条粗壮的蛇,它却好似视而不见,两前爪扑抓住一兽的后腿,面带笑容,没有捕食的凶狠,完全是一幅嬉戏玩闹的姿态。
  东汉。直径12.6厘米。1957年6月洛阳储运站出土。镜作圆形。镜背大圆钮,圆钮座。座外浮雕一龙一虎对峙,龙虎昂首张口,曲颈盘绕,后躯压于钮下。肢尾外露。其外为铭文和射线纹各一周。宽镜缘上为两周锯由纹且以弦纹为隔,夹饰一周波折纹,图案为高浮雕形式,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龙虎对峙图案常见于东汉中晚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和龙是齐名的,龙是天上的神兽,虎是地上的神兽,古人也经常拿龙和虎相提并论,如“龙虎相争。两败俱伤”,说明在古人眼里龙和虎是一样的,由此可见虎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西晋。高9.5厘米,直径22厘米。1985年7月偃师市南蔡庄乡南蔡庄砖厂出土。虎作蟠卧状,前肢肩胛两侧有翼,长尾上卷,脊背隆起,中间一圆孔,供插柱状物用。虎头向前平伸,圆睁双目,张口呲齿,形似发现猎物马上就要向上腾扑一样。
  唐代。直径16厘米。1986年2月洛阳采集。镜作圆形,圆钮,围钮饰葵花纹一周,放射纹一周,主题纹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间饰花草。此虎呈奔跑跳跃姿态,虎体健壮,圆目张嘴,肩胛处双翼已随虎的奔跃而展开,线条流畅自然,动感十足。
  唐代。高41.5厘米。2001年偃师市前杜楼砖厂唐墓出土。俑头戴虎头盔(兜鍪),护耳护顶。身穿明光铠,肩披护膊,胸部两侧各有圆护,下着宽口祷。俑头部被整个包容在虎口内,而俑面部也刻画得如猛虎一般,眉头紧蹙,双目圆睁,咧嘴露齿,极具威严。整体设计使俑面和虎头盔有机组合在一起,显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古时,人们常形容勇猛善战的将领为虎将,如三国时期的关、张、赵、马、黄就被誉为五虎上将。这件武士俑从形象上正是表达了勇敢和坚强的军人形象,而虎头盔已演化为虎头帽,至今仍被我国民间流传。
  宋代。长33厘米,宽12厘米,高13厘米。1977年8月20日洛阳玻璃厂采集,整体塑成一卧虎形状,虎背为枕面。虎温顺而卧,身有黑褐斑纹,贴耳抬眼,就像一只憨态可掬的未成年虎,招人喜爱。睡虎枕意为强壮结实,平安吉祥,此习俗也已延续至今。
  宋代。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2.5厘米。1983年10月洛阳市采集。腰圆形,施白釉,枕面为珍珠地,围以花草,中间一猛虎图案。此虎看上去刚劲雄健,如下山猛虎,额上类似“王”字三横清晰可见,其形象正如诗中所说:“天涯此路尽雨风,广恩天下念众生。麒麟蒙光祥瑞聚,猛虎下山野狼惊。”
  从以上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虎的喜爱,形象也被描绘得姿态各异、丰富多彩:或恬静、或威武、或嬉戏、或凶狠……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们走进生活,出现在日常用品乃至武器中,这不正是表达了人们期盼安宁与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吗?在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很多关于虎的习俗,期盼孩子能茁壮成长就称为“虎子”或“虎妞”;虎画被挂在墙上对着大门用以祈福求安;儿童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睡虎头枕以示辟邪和强壮。在文学、雕塑、绘画、戏曲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更是无所不在。虎文化生于民间,更深深植根于民间,它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数千年来永不穷竭、久盛不衰,而这些传统无不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
其他文献
吴亚亦艺术档案  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行业协会会员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2年进紫砂工艺厂,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与知识,启蒙老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丽君师傅;  1976年师成带班培训陶工。  1984年进紫砂研究所,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为师,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技艺逐渐纯熟;  1989年进中央工艺美术陶瓷艺术系进修,在创作思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十五年如
期刊
中国·郑州CBD东环中原文化步行街    CBD东环中原文化步行街是在郑东新区政府统一规划下,由宏信(郑州)置业有限公司建设开发的一条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由下属河南商都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经营管理。CBD东环中原文化步行街位于郑东新区CBD内环与外环中间,从商务东五街至九如东路紧邻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全长900余米,宽50米,成弧状,两侧是高档商务楼及高档住宅楼。总建筑面积达1
期刊
6月12日,“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陶艺展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  本次艺术展开幕式由宜兴市副市长洪雅先生介绍来宾名单;中共宜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苏先生致辞;高振宇先生担任此次艺术展的主持人。出席本次展览的来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武警部队政委喻林祥上将
期刊
文化部中外首工美术馆
期刊
说起著名的钱币收藏家余榴梁,大家对他丰富的藏品和渊博的知识十分佩服。曾有人问余榴梁:“你收藏了多少种钱币?”余榴梁没有正面回答他,相反问他:“你知道汉代的五铢钱有多少个版别?”“几十种吧?!”来人不曾肯定地答复道。“400多种,我都收齐了”。“真的?”问者佩服中带着疑问。  五铢钱是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的,“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当时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
期刊
谈曙君  收藏家爱好的紫砂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陶艺名家。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62年出生千古阳县紫砂世家,自幼酷爱书画及陶艺,师承何道洪大弟子张志强,1983年进入紫砂二厂做技术评定工作,1985年自创宜兴君陶居工艺品制作中心(原紫砂工艺厂内),2000年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弟子刘天源为师,艺术造诣得到再度升华。2002年迁址上海曹安路3058号,注册“上海君陶居紫砂工艺品
期刊
吕章申,1955年出生,河北大名府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书法艺术家,历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党委书记,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司长等职。  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的吕章申也是极有造诣的书法艺术家,双肩责任重大,真可谓一肩担历史,一肩挑艺术。业余时间吕章申痴迷千书法艺术创作。近二十年来,他得到启功,朱乃正、张荣庆等众多著名书法家的提点。多年的研习使他的作品将精神、气血、风骨、格调、品味及其的态蕴涵在书法图像
期刊
钱樟法(章法),浙江长兴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待评中,中国陶瓷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办公会会。从艺多年来,为开辟紫砂壶艺新道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深入研究曼生壶造型,以现代理念为导向,结合多种艺术元豢,发挥壶艺设计空间,并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被国际陶瓷艺术博物馆主席Kown D00—Hyon誉为中国陶艺领军人物。被列入首届中国十位最具有收藏潜力陶艺家之。被浙江省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创作壶艺作品两
期刊
一、明末清初一种特殊的青花“分水”    景德镇古代青仡彩绘工艺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元代至明代景泰、天顺年间,为钩线、拓抹(洗染)式。经过成化、弘治年间钩线、染料水彩绘工艺的过渡,嘉靖年问钩线、分水工艺已臻成熟。这种工艺是双线钩勒纹样轮廓,用分水笔将同浓度的料水平匀地填在同层次的纹样上,肜成青花独特的装饰语言,一延续至今。但在晚明清初之际,曾有一种新颖别致的“分水”工艺,用于表现特定的景物而盛极一时
期刊
玉器在当前古玩交易市场上算是相当火爆,而且价格一直在不断飙升,其中特别是像一些质优良,雕工精湛,纹饰富有人文内涵,寓意吉祥图案的玉佩(牌)更是深受人们的追捧。如一件清代玉佩在上世纪80年代还只不过几千元,而现今价格却火箭似飙升。前些年在上海敬华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清代白玉诗文玉牌,竟以46.2万元拍出;同样前些年在北京·次拍卖会上一件清中期白玉人物玉佩,以33万元拍出。由此仪从投资角度上看,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