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曲艺传承硕果论非遗保护经验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r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迎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的举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11月10日至13日,由山东省文化厅、中华曲艺学会主办,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曲艺家协会、济南市曲艺团共同承办的全国首届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暨经验交流会在山东省济南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队的曲艺研究专家、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曲艺院团领导,以及省内各地17个曲种、25个曲艺项目的保护负责人或传承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由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会和孙镇业纪念演唱会三部分组成。保护成果展演名家荟萃,新秀云集,汇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13个曲艺种类,集中展示了我国曲艺艺术的丰富多彩和曲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保护经验交流会是在保护成果展演的基础上,进一步就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论、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成绩,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探讨。来自全国的曲艺研究专家、艺术家和保护工作者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研讨成果丰富而深入。孙镇业演唱会集中了当今山东快书的名家、名角和新秀,荟萃山东快书的经典曲目和新品佳作,既是对孙镇业先生的缅怀和纪念,也是对山东快书艺术的一次展示、检阅和推动。
  一、曲艺艺术薪火相传,精彩纷呈
  10日晚,全国首届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演在大明湖畔的明湖居举行。展演汇集京韵大鼓、宁夏说唱花儿、河南坠子、评弹、粤曲、相声、二人转、扬州评话、扬州清曲、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评书等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曲艺艺术。参加演出的既有刘兰芳、赵连甲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也有山东快书名家高洪胜等中年艺术家,更多的还是当今曲苑的后生新秀,展现了曲艺艺术薪火相传的可喜成果。
  展演在一曲琴筝清曲·弦索乐《碰八板》中开场。南北方曲种轮番登台,唱演了一曲曲精彩纷呈的古曲新韵。
  北京市曲艺团张曦文演唱了京韵大鼓传统唱段《丑末寅初》,唱腔婉转优美,节奏活泼灵动,短句大腔搭配巧妙。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张曦文是骆派大鼓艺术的优秀青年演员,她把京剧的“以字行腔”和鼓曲的“说似唱、唱似说”的特色相互融合,完美再现了高若万里行云、低似清泉溪水、娓娓动听的骆派风格。银川艺术剧院张平带来了宁夏说唱花儿。张平今年刚刚摘得“西北花儿王”桂冠,他用一曲高亢嘹亮的花儿将观众带入了西北高原淳朴美丽的自然和民俗景观中。“大宋朝天波府响罢聚将钟,哇、哇、哇,叫出来一哨人马兵。”宽厚道劲的嗓音中,牛青兰表演了河南坠子传统名段《杨宗保点兵》。她的表演粗犷豪放,“七分说,三分唱”,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唱出了地道的河南味儿。辽宁省非遗保护中心选送的二人转《猪八戒拱地》,则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苏州评弹团青年评弹演员周三博、黄飞燕带来了弹词名曲《白蛇传·赏中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出家门、泛舟赏月的恩爱情景。扬州曲艺研究所青年演员赵松艳演唱了扬州清曲《扬州月》。一声声吴侬软语,一叠叠曲韵悠扬。三位演员将评弹和清曲的清幽韵致表现得淋漓尽致。扬州曲艺研究所马伟的扬州评话传统经典剧目《武松打虎》,则向观众展现了一种不同于山东快书演绎武松的方式,让人充分领略到不同曲种的独特魅力。马伟是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的第四代传人,他用生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绘声绘色的语言表演,将武松打虎的过程演绎得妙趣横生、出神入化,再现了王派《水浒》“甜、粘、锋、辣”的艺术风格。广州省音乐曲艺团选送的是粤曲《丽日桃红》,演唱者黄秀冰是广州著名平喉唱家陈玲玉的弟子,舞台上她独抱琵琶弹唱自如,嗓音甜美中略带金石之音,将这首粤曲新调演绎得动人心弦。
  作为东道主的山东则带来了最具地方特色的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和传统相声段子。济南市曲艺团闫雯、金雪等人演唱了新编山东大鼓《鼓曲新韵》,鼓点声声,玉喉声啭,让人遥想大明湖畔黑妞、白妞说书唱曲的风采神韵。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阴军表演了山东快书名段《武松赶会》,表演娴熟,惟妙惟肖,成功演绎了山东人心中的武松风采。菏泽市艺术研究所孔鲁雁、刘婷婷带来了南路山东琴书传统曲目《水漫金山》,表演稳重大方,演唱古韵十足。济南市曲艺团薛晓东、高超的传统相声段子《八扇屏》,在一捧一逗中尽展传统相声的艺术魅力。著名曲艺作家、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赵连甲和高派传人高洪胜友情演出了两段山东快书小段。赵连甲将一部好的曲艺作品概括为“有人、有事、有情、有趣”。随后用一个快书小段在三言两语中将观众逗得哈哈大笑。高洪胜强调了曲艺创作的重要性,演绎了一个《新警察》小段,幽默风趣又针砭时弊。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压轴出场。她指出这是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首次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成果展演和经验交流会。山东省文化厅在这方面为全国开了个好头,希望能够坚持做下去。随后,她向观众奉献了一段《康熙买马》,声音洪亮,神完气足,干练中透着豪迈,精彩的演出将整台展演推向高潮。
  二、经验交流会
  11日举办了经验交流会,上午进行曲艺和非遗保护理论研讨。下午为曲艺项目保护经验的交流。会议由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姜慧所长和郭学东研究员分别主持。中华曲艺学会会长姜昆发来贺信,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代表山东省文化厅致辞。
  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广播说唱团、南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甘肃省曲艺家协会、山东省曲艺家、山东省社科联协会的各位专家围绕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山东曲艺研究、曲艺本体、曲艺传承人、曲艺保护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会议意义重大,具有开创性。山东省社科联书记刘德龙指出在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举办此次会议,不仅是曲艺的大事,同时也是山东省人文社科领域的大事、民俗领域的大事,具有开创性。陈鹏厅长强调山东举办此次会议,可以为曲艺发展做点事情;能整体推进山东曲艺进一步发展:通过举办保护成果展演,可以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关心、关注曲艺发展的有力形势,借助大家的力量来推动中国曲艺的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原曲艺研究所所长蔡源莉认为山东省能够举办这次活动,眼光站得很高,希望此次活动能够成为山东文化大省的文化品牌。
  保护成果展演很成功。中央广播说唱团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赵连甲认为保护成果的展演让人再次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国艺术研究院包澄洁研究员认为保护成果展演很精彩,这是个很好的宣传,以后可以多搞。山东省社科联书记刘德龙认为此次展演充分展示了我们曲艺保护的成果,非常精彩。   山东曲艺历史悠久,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曲艺研究和保护工作成绩斐然。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赵连甲感谢山东省艺术研究所为曲艺保护作出的巨大的贡献。中国艺术研究院包澄洁研究员指出山东在中国曲艺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学者的品格、学识令人敬佩。在非遗保护进入高潮之前,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的学者就已经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继承了纪根垠、张军等老一辈学者的严谨学风。我们对山东艺研所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甘肃省曲艺志主编徐枫认为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将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作为一项工作,而且作为科研项目来做,非常值得称赞。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在山东省文化厅领导下,把曲艺类非遗保护做得相当有成色,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谨代表甘肃艺术研究所向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同仁致以深深的敬意。
  曲艺艺术高超,却正被逐渐边缘化。中华曲艺学会会长、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指出曲艺具有文学、审美、社会学、民俗学等多重价值,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传统曲艺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采取切实有力的保护措施,保护曲艺遗产,守住精神家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陈鹏厅长认为曲艺艺术能充分调动人体能量,最具表演性,在艺术上最多变。曲艺这种灵活性正被其他艺术样式所借鉴,我国的艺术呈现出泛曲艺化倾向。但是,曲艺却面临被弱化、边缘化的境地。
  保护方言是传承地方曲种的关键。中国艺术研究院原曲艺研究所所长蔡源莉认为曲种的个性主要来自方言,没有个性的曲种必将消亡。保护地区曲种,方言保护是个关键。在保护地方曲种过程中,地方曲种要确立文化自信。赵连甲也指出方言对曲艺有重要作用,应该好好挖掘一下方言相声。用方言说相声,山东是最早的。没有方言,地方曲种的生存将很危急。
  我们对曲艺技巧缺乏研究,也缺乏对曲艺历史的梳理。赵连甲认为保护遗产,必须要熟悉历史,熟悉历史才能更尊重遗产。有些曲艺的具体作品现在可能不再使用,但是作品中使用的一些技巧、方式则可以进行总结使用。
  曲艺要继承,但同样要创新发展。赵连甲强调曲艺要保护优秀因素,也要不断创新。北京工商大学姚振声教授认为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如果能够在形式内容上再有创新,我们才能谈得上传承发展,才能吸引年轻的80后、90后观众。
  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一环——对传承者的保护,提高曲艺演员水平和素质。中国艺术研究院包澄洁研究员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传者和承者身上。传承者一定要将传统技艺作为谋生技能或者爱好来对待。对传承者的认定一定要将素质的因素考虑在内。甘肃省曲艺志主编徐枫认为现在曲艺不景气,不是艺术品种的衰落,而是从事这种艺术的人的衰落。北京工商大学姚振声教授指出演员应该继承传统的精神,加强修养,丰富自己知识。曲艺演员演的是精神、人、魂、心和情,只有这样,才能感动观众。在这些方面,青年演员还应不断深化。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认为弘扬曲艺文化,培养曲坛新人很重要。曲艺演员需要终身学习,多读书。
  要学习,尤其要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国艺术研究院包澄洁研究员认为一要学习文献。要保护山东省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翻看《中国曲艺志·山东卷》等文献,从中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线索;一要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弄清政府、申报人、传承人的不同责任。
  明确认识非遗项目的价值。不是所有项目的价值都具有国家级别。中国艺术研究院包澄洁研究员认为专家组有责任对项目的价值进行调研并向行政部门进行清楚说明。不能在不值得申报的项目上花费太多钱。
  来自省内17个曲种、25个曲艺项目的保护负责人或传承人则主要围绕曲艺项目的保护方式、经验、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相关建议和未来保护计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作为曲艺项目保护一线的工作者,各个负责人谈到保护工作时,都颇多甘苦。通过交流,可以看到各地都对负责的曲艺项目进行了积极保护,普遍都采取了诸如普查、整理、研究、保护传承人、加强宣传、积极组织创作和演出活动等多种保护方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地的保护工作都积累大量的保护经验,比如曲艺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促进了曲艺的传承工作。再如保护工作中采取两条腿走路,既要保持原汁原味,也要不断创新。济宁非遗保护工作在保护端鼓腔时注意保持了它原始祭祀的内容,但同时也做了一些舞台化的改革创新,让大家在欣赏舞台表演的同时再去接受原汁原味的端鼓腔。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创作人员匮乏、传承困难、保护经费不到位、专业保护人员缺乏、保护工作边缘化等等,这些都成为制约曲艺项目保护的瓶颈。结合存在的问题,各位负责人从保护机构配置、保护的政策措施、保护法律法规建设、保护队伍建设、保护经费使用和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保护建议。
  三、孙镇业纪念演唱会
  11日晚,孙镇业纪念演唱会在明湖居上演。“杨派”第一代传人赵连甲,孙镇业的师弟高洪胜,孙镇业之子蓝海,弟子赵福海、李东风、王小峰、韩琳,再传弟子尹国鹏、牛雪格,“杨派”山东快书名家罗广兴,以及来自中央广播说唱团的郭秋林等齐聚舞台,分别表演了山东快书的经典名段和新创作品,让人们在感受山东快书艺术魅力的同时再次缅怀山东快书表演大师孙镇业先生。
  孙镇业先生是山东快书承前启后的一位旗帜性人物,是国家级山东快书代表性传承人。他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形成了幽默风趣、粗犷潇洒、热情奔放,刻画人物细腻准确,渲染气氛浓淡相宜的表演风格。这次演唱会首先放映了一段孙镇业先生的访谈录像,随后孙镇业之子蓝海和我省著名山东快书演员李东风联袂表演了《鲁达除霸》。首次登台演出的蓝海,有板有眼地演说了鲁达酒楼遇见翠莲的前后经过;紧接着李东风表演了鲁达勇斗恶霸郑老虎的一段,一手竹板打得响、脆、美,演说沉稳老练,表情动作夸张传神,语言生动风趣。活灵活现地表现了鲁达的义勇和郑老虎的奸恶,一次次引爆现场观众的热情。我省著名“杨派”山东快书名家罗广兴表演《大闹马家店》,表演质朴、豪放,平中出奇,唱字句气势宏伟,口若悬河,呈现了杨派快书俏皮细腻的风采。
  孙镇业的大弟子赵福海表演了自编新作《新编大实话》,“窝窝头倒比馒头贵,野菜倒比猪肉香;大人小孩齐减肥,减肥药越吃越胖越晃晃……”伴着鸳鸯板清脆的响声,一串串语词针砭当今社会现实,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孙镇业先生的再传弟子尹国鹏、牛雪格奉献了一段新创男女对口快书《孙二娘外传》,形式上将传统的一人表演改为男女对口,内容上则以古人演今事,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不失幽默风趣,显示了山东快书紧跟时代的创新精神。
  演唱会上。中央广播说唱团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郭秋林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快书名段,孙镇业师弟、高元钧之子高洪胜表演了《海盗投胎》,著名曲艺作家、表演艺术家、“杨派”第一代传人赵连甲表演了三个传统小段。三位名家的表演纯熟传神,语言精炼幽默,一次次将演唱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生旦净末丑,神仙龙虎狗。装文扮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这是孙镇业先生生前专门为山东快书题写的题词,也可看作对孙镇业先生表演艺术的精确概括。孙镇业先生生前是山东快书发展的旗帜性人物,是山东快书的领军人,他不仅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将山东快书演绎得精湛绝伦,还积极组织各种传承活动,为山东快书的发展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突然离世是山东快书和曲艺界的巨大损失。演唱会让我们看到了孙镇业弟子们对山东快书的传承与创新,看到了山东快书艺术家们的认真和坚持,看到了山东快书巨大的艺术魅力。期待山东快书这一曾经风靡全国的地方曲种的未来愈来愈好。
  综上所述,本次全国首届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暨经验交流会涉及地域广泛,涵盖血种众多,意义重大,成果丰硕。这是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举办的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成果展演和经验交流会,首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会议的成功举办让大家共同分享保护成果,交流保护经验,反映问题,表达困惑,从而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曲艺理论和曲艺类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有效指导我们未来的曲艺保护工作,促进曲艺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将推动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深人地开展,为山东乃至全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艺术研究所)
其他文献
一、 设计理念    1.教师观  改革教师的定位,把过去教师唱独角戏转变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等主导作用。    2.学生观  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看戏”的客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价值以及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3.教学观  数学不只是接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更应是数学活动与探究的教学。学生不只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增长,同
期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我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繁荣,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力争在十艺节“群星奖”评奖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我省近年来社会文化创作的崭新成就,由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委会、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全省社会文化新创文艺作品调演于11月10日至18日在省城济南举行。  为筹备这次调演活动,全省各地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周密部署,从去年8月份召开全省创作会议以来,掀起了社会文
期刊
经过2004年以来七年多时间精心打磨,已累计演出超过百场的济南原创方言剧《泉城人家》,最近又重装亮相,准备作为东道主城市参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奖项。由于该作品编剧王宏、导演胡宗琪以及整个创作演出团队成员都是受过济南泉水滋养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因此,全剧盈溢着澄澈酣畅的泉水情怀。尽管因工作关系已看过该剧许多次,但每次观赏都会为剧中浓烈的泉乡情怀所打动。该剧围绕着在老城区大杂院生活了七十年的泉妞失而复
期刊
精彩纷呈的节目、美轮美奂的演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为繁荣我省舞蹈艺术事业,挖掘我省优秀舞蹈作品和舞蹈人才,迎接第十屑中国艺术节在我省举办的盛事,由山东省文化厅和山东中外舞蹈交流协会主办的“长安悦翔杯”2011山东省舞蹈大赛决赛于12月17日至19日在山东剧院隆重举行。  此次舞蹈大赛作为我省文化厅推出的“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庆”文化暖冬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9月份启动以来,得到全省17个地
期刊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要下江南私访,悄悄离开皇宫,到骡马市去买马……”听着这高亢明亮、耳熟能详的声音,相信多数人不用看就能猜个七八分,“这是刘兰芳在说书?”没错,这正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在“全国首届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晚会上的压轴演出。当晚,手拿折扇、装扮利落的她刚一亮相,就引起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而后,一段古今结合、幽默风趣的《康熙买马》,更是引得台下笑声不断,尤其
期刊
黄遵宪,山东郓城县人,出生于1932年,著名柳子戏表演艺术家,柳子戏代表人物。曾任山东省柳子剧团副团长、艺术顾问,山东省文化厅艺委会委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  近几十年来,业内人士只要谈论起柳子戏,大多话题会涉及到剧种的经典剧目《孙安动本》,一谈到这出历经千锤百炼的剧目,又自然会联系到饰演剧中人物孙安的黄遵宪。黄老先生的一生都与柳子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见证了半个
期刊
为加强我省舞台美术人才培养,推动戏剧事业的长足发展。建设文化强省,迎接中国“十艺节”在我省的召开,山东省文化厅和中国戏曲学院于2011年10月23日至11月24日,联合举办了“201l中国戏曲学院第十期舞美设计(山东)高级研修班”。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中国戏曲学院副书记李世英、中国舞美协会主席蔡体良等出席了开班典礼。  此次舞美设计研修班经层层选拔,共计选派了来自4个省直艺术院团和15个地市的
期刊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从本质上而言,是主人公创造了其他人物。其他所有人物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现,首先是因为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以及他们每一个人在帮助刻画主人公复杂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物关系的设置,其最本质的功能乃是塑造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人物关系的设置对于凸显主人公性格纬度,展现人物魅力,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雍正王朝》、《乔家大院》还是《汉武大帝》。胡玫历史剧中都塑造了极具个性
期刊
编者按  近年来,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地方戏研究已渐渐进入业内学者的视线,文化研究和戏曲研究者们对地方戏的生存状态和继承创新等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当下众多地方戏所呈现出的凝固缓滞症候以及地方戏生存环境的日益贫瘠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研究的焦点也多关注于地方戏——凝聚着先民审美观念、散发着中华灿烂文化气息、蕴含着民族文化精髓、折射出中华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文化遗产载体——应如何应对当下的
期刊
2012年1月10日,由山东画院召集的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座谈会暨山东画院工作会议在济南珍珠泉宾馆隆重举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徐向红,省文联党组书记于钦彦,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宗伟,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山东画院书记、副院长张鹏举,省老领导刘国福、王玉玺、陈延明,老艺术家刘宝纯、孙墨龙及全省各美术院校负责人、省市美协及各地市画院负责同志,省内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120余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