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之境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nHdt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雅,曾在文学史上引领了极为长久的一段时间。多少文人雅士因情所寄、咏物抒怀,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璀璨诗篇。然而,到了物质高度繁荣的当代,这种风雅气象似乎已渐渐远去了,我们的眼前充斥着许多未经淘洗的文字,需要我们明辨良莠,慧眼识珠。
  这次选取的三篇美文,各有特色。有的浓如墨,有的淡如水,还有的似一幅意蕴深远的泼墨山水,深深浅浅,层层叠叠。至于其境界孰高孰低,那就只有细细品读过后,才能各自心领神会了。
  >>【例文一】
  杜牧的江南
  文/余显斌
  江南,是杜牧的。
  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的寂寞?就如淅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尽头。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歌舞、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踏踏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起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轩昂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昧。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如今,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所有的浮华,所有的富贵,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女儿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江南女儿在月夜里持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江南,安慰着诗人。诗人,沉醉于江南。
  某些地方,似乎专属于某些人;而某些人,也注定要和某些地方牵系在一起。说不清这二者究竟是谁成就了谁。作者将杜牧诗中的意境与诗人本身交融在一起,优美迷离。这类文章,运用的是非常典型的古典笔法,风格凸显,动机鲜明,从下笔时就是直奔着诗情画意而去的。仿佛是一杯浓酒,再加了三分原浆,调和在一起,让人一饮而醉。这其中轻重的拿捏,最见功力。虽说有些人喜欢沉醉的感觉,但毕竟还是有许多人并不喜欢。你觉得作者拿捏得如何呢?
  >>【例文二】
  瓷器的意味
  文/池 莉
  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即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仍然也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衷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摘自《新读写》2010 年第1期)
  这篇文章可谓欲扬先抑,将人们心目中民族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瓷器(China)打回原形,然后再逐步树立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跌宕起伏之后,自然孕育出“大雅寓于大俗……俗雅其实是一体的”这样的观点。也许你会觉得池莉这样写有失风雅,可是你也不要忘了,《诗经》中的“风、雅、颂”最有价值的恰恰是收集民间作品的“风”。如若没有质朴的“世俗性”,你便容易觉得艺术品离平常生活极其的遥远,可这是和艺术的本源想违背的。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至于哪一些高于生活,这就好比同一件瓷器在不同人心中的位置了。
  >>【例文三】
  你可能误解了乡愁
  文/王鼎钧
  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叶落了还无法归根”,这是常态,你观察过没有,一棵树,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落叶黏在根部的泥土里。你观察过没有,树根能杀死杂草,裸露一小圈土壤,吸收水分,就是这一小块圆形的湿地黏住了一些落叶,让落叶化作春泥。
  “故乡”这个词对您意味着什么?我说,“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如果你见过中国人的家谱,可以发现家谱就是家族的流浪史。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东来说”,“西来说”,辗转迁徙。即使“北京人”化石可以证明河北省就是中国人的本土原乡,一代一代由黄河流域分散到长江流域,也是千里万里。你可以说,人类根本没有家,自从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人类都在地上漂流。你也可以说,天空是一个大屋顶,人从这间房子到那间房子,从这个院子到那个院子,谁也没离开这个大家庭。
  这里有一个南美洲来的人,他是印第安人的后裔,他相信他的祖先从蒙古迁到阿拉斯加,生儿养女,某一代迁到北美,某一代迁到南美,经过异族通婚生下他这样棕色皮肤的子孙,他又移民回到美国,现在他的孩子到荷兰去发展,可能永久定居。“处处非家处处家”,可以说很凄凉,“大丈夫四海为家”,也可以说豪迈壮烈。这就是哲学问题,流浪的人会选择自己的哲学。
  那么,乡愁?是的,乡愁。我觉得很多人误解了这个名词。当初,青年人接受了巴金和易卜生的暗示,奋勇出走,本来义无反顾。后来反省了,怀乡是反省的一种方式,对当初鲁莽的论断,轻率的决绝,盲目的追逐,隐隐有忏悔之意。许多美好的东西流失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他用“故乡”当作符号来代表。
  怀乡,温柔而有情味,这是人性的觉醒,文学的伏脉。无可避免,他美化故乡,如此一消胸中块垒。人情之常,“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同样一穆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觉得容易。”同样一个人,一个地方,隔得越久,越远,越觉得可爱。
  请恕直言,非常遗憾,有人把乡愁当作我们的弱点。游子还乡,乍见亲人,互相拥抱痛哭,上了电视镜头,街谈巷议,都说这人在外面落魄了,如果混得好,何致如此伤心?富贵还乡,哪一个不是高视阔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中间到底隔着什么,彼此相视有如异类?
  今日何日,乡愁已成珍藏的古玩,无事静坐,取出来摩挲一番。乡愁是我们成长的年轮,陷入层层包裹。乡愁是我们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乡愁无可骄傲,也绝非耻辱。乡愁是珍贵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舍,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台湾散文大师的作品,果然是大开大阖。从一个人的遭遇开始说起,联想到中国人的本土原乡,再牵系到如今世界性的大融合和大迁徙,再将“乡愁”这一概念建构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之上,又怎能不容易“误解”呢?当代人的乡愁,很多都已比不上古人那般浓烈和纯粹了。怀乡是如此美好的情感,是如此珍贵的体验,拥有真正乡愁的人,其实都是平常的,甚至是痛楚的,却也是高贵的。所以,当你还能体会乡愁时,应该好好珍惜。至于随着交通的便利、通信的发达,将来的人们还有没有机会体验这种特殊的情感,那就只能留待时间去给出答案了。
  编辑/姚 晟
其他文献
河南地区的龙山文化,多是承袭仰韶文化晚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二者的前后承袭关系,不仅表现在河南境内的部分遗址中,曾发现有龙山文化的堆积层与灰坑直接叠压与打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育理念的带动下逐渐活了起来。“小组活动”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开
摘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探讨这一问题,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有效途径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我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尝试开展学
无名女尸现江城 2000年9月20日,武汉铁路公安处武昌火车站公安段民警在巡视时,突然发现广场南头花坛边有三个被人丢弃的编织袋,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已被切成三块的碎尸……案
在2008年,我们编辑部决定邀请周登嵩老师对“新时期体育教师如何进行科研”进行系列演讲,有两个原因:第一,7号文件和阳光体育活动的推行,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相比下,难度又要大一些。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分别教学后,学生掌握的情况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看,
【写作经】清清的小溪,慢慢流;绿色的树木,慢慢长……大自然,那是梦的摇篮,爱的天堂。徒步走在小溪旁,听鸟儿的啁啾,欣赏无限的美景。累了,坐在小溪旁,望着水中的鱼儿欢快地
人活一生,难免与他人有所交集,人欠,欠人,难以清算。于是大家就都看开一点,一起分享——你分我,我分他;你侬我侬,其乐融融,岂不快哉?与人分享的东西有很多,分享零食、工具最
近一年来,北京市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进一步搞活,特别是个体经营的发展及其它各方面的原因,使劳动强度大,奖金低的纺织工厂受到很大影响,据统计85年至86年5
ISO3046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内燃机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一个有关内燃机性能的标准系列。ISO3O46/F(1987)对ISO3046/F(1986)中规定的各种功率的代号表示方法作了统一规定。为了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