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粪争夺案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案子发生在1869年4月6日。原告请了两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们俩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马粪堆起来以后,因为太多不好搬运,两位帮工就回去取车,准备第二天来搬,但他们并没有在这18堆马粪上做任何标记。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了这些马粪,就问附近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人要把马粪运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被告听了以后,觉得这些马粪没有标记,也没有主人,就把马粪运回自己家,撒到了自家的田里。
  到了这天中午,两位帮工带着车过来,发现马粪没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告运走了。于是双方发生争执,最后闹到法庭上。

鼓励创造财富,还是鼓励对财富做标记


  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的,有这么几种观点。
  一是“溯源说”。有人主张,马粪真正的主人是马,也可以进一步说,马粪属于马的主人。但问题是,马的主人把马粪丢在路上,就说明他放弃了对马粪的所有权。
  二是“位置说”。被告主张,马粪掉到马路上,就成为马路的一部分,而马路是公家的,所以谁见了马粪都可以拿走。原告让帮工把马粪堆起来,只是改变了马粪所在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它的所有权,因而马粪不归原告所有。
  三是“标记说”。法庭上也有人主张,关键看原告有没有给马粪做标记,如果没有做标记,那就不能怪别人把马粪运走了。
  四是“劳动说”。原告坚持认为,是帮工们花费了工夫,才把马粪堆积起来的,所以马粪应该归原告所有。
  各方好像都有道理。但哪种观点更正当呢?如果你是法官,会把马粪判给谁?

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事实上,一点儿马粪,判给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会对后代产生怎样的影响。设想一下,有两个村子,发生了同样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第一个村子把马粪判给了原告,也就是堆积马粪的人;第二个村子把马粪判给了被告,也就是那个看见马粪就把马粪运走的人。这两个村子,过50年、100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可以设想,在第一个村子里,由于把马粪判给了创造财富的人,那么村民就会有这样的预期:凡是经过人类劳动的成果,都是财富;凡是财富,就都有主人;有主人的财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要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到就拿走。只要有这样的共识,这一共识又变成传统,那么在这个村子里,人们就用不着花太大的工夫来保护自己的财富,他们因此也会更积极地去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50年、100年后,这个村子就会走向富足。
  在另一個村子里,法官把马粪判给了被告,那么村民就会形成另外一种预期:只要是没人看管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拿走。于是,顺手牵羊的行为就会大增,有产者花在看管财富上的努力就会变大,大到足以抵消财富本身的价值。人们不仅会丧失创造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即便创造和积累了财富,其价值也会被保护财富的努力抵消。50年、100年后,这个村子就会走向贫困。
  当年的法官,就是根据这个思路,把马粪判给原告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判决意味深长。

公正背后是效率考量


  尊重别人的财富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公正观,但其背后,是对效率的考量——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这种消耗越大,资源的净值就越低;社会的道德规范越是能够帮助减少这种消耗,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
  在生活中,很多人讨论什么才是公正的,背后其实很可能是在对效率做出考量。
  我们不能随便把人投进监狱,除非给他一个公正的审判,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人力资本会受到随意的破坏,人们就不会有积极性去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懒惰和无知就会成为世界的常态。
  我们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除非给出合理的补偿,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就不会有人积极地去爱护、积累自己的财富。
  交通肇事者应该负责任,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交通肇事者不需要负责任,交通状况就会非常混乱,效率就会降低,马路的价值就会消失。
  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往往是那些让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或者那些让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因为有效,所以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明白,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对单个人的效率的考量,而是对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三秋叶摘自中信出版集团《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书,小黑孩图)
其他文献
这封信拯救了一位公主。当时正处于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一世的统治时期,对玛丽女王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来说,这是个危险时期。  1553年,亨利八世的继任者爱德华六世去世,强大的新教势力试图以站不住脚的理由拥立新君,一位新教君主——简·格雷女士。但玛丽是国王的女儿,即使她是天主教徒,也被公认为是合法的女王。玛丽刚刚重新推行天主教并同意嫁给西班牙的天主教国王腓力,就遭遇托马斯·怀亚特领导的叛乱,后者计划
期刊
〔德〕斯特芬·克拉夫特插画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有一个盛满了水的容器,你端起来就走,结果会怎么样?水会洒出来。“不如其已”——你不如把它放下。  這句话是说,做什么事,如果非要把内在装得很满才去做,就没法做,所以不如适可而止。后世把老子的这种教诲称作“持满之戒”。  中国人做事特别在意“满”这个字。《淮南子》在解释“持满之戒”时,讲了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魏
期刊
1  常有新闻报道,某畏罪潜逃多年的逃犯落网后的第一句话是:以后终于可以睡上安稳觉了。潜逃的日子,心悬在刀尖上,三餐食不知味,夜夜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何异于坐牢?落网后,该受何惩罚、该负什么责任,一切尘埃落定,反倒踏实了。  记得爷爷临终时,父亲询问是否尚有欠款未还、是否尚有借债未归,爷爷淡然一笑:“寻常小老百姓,能欠几个钱,又能借几个钱?都清零吧。”父亲知道爷爷平素的花销,退休金尚且月月有余
期刊
春秋时期,卫国大臣蘧伯玉一天因事外出,半夜时分才匆匆往家赶。路经王宫时,他吩咐车夫说:“快停下,我要下车,你也下来牵着马走过去。”按当时礼节,臣子经过王宫门口必须下车,以示敬重。但由于已是深更半夜,路上不见一个行人,车夫便不太情愿地嘟囔道:“反正也没人看见,何必呢?”闻此,蘧伯玉一脸严肃地批评说:“敬重国君就应该发自内心,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大家都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这国家还有个好吗?”  如
期刊
小孩撒谎,可笑而不可恶。  我家老大,“诡计”多端。四岁时,带他去朋友家聚餐,其他小孩都留在户外踢球,他呢,一个人溜进盥洗间,好奇地使用电动剃须刀,把自己的眉毛剃掉了。  我发现后,惊问“失眉”缘由,他居然面不改色地说道:  “哥哥在花园里踢球,球飞到我脸上,打中我的眉毛,它就整条掉下来了!”  我听后笑倒在地,忘了生气。  少年撒谎,可恶而不可恨。  少年撒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懒惰而
期刊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听到当地人传说,这一带有三国时的赤壁古战场。照例,才华横溢的苏轼不太计较此说是否真切,反正诗情与哲思已因之喷薄而出。  苏轼在《赤壁赋》中这样写道: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曹操《短歌行》的创作时间有争议,因为全诗的意象似乎并不通贯,更增加了推定的难度。但无论如何,“月明星稀,乌鹊南
期刊
三位朋友都去過同一个地方,给出的评价却各不相同。  朋友甲说:“没意思,饭菜不好吃,宾馆里没空调,而且连自动麻将也没有,还得玩手动麻将。我劝你别去!”  朋友乙说:“那里一般,所有旅游景点该有的东西都有,山还算清秀,树也不错,只是太冷了,没玩过的可以去玩玩!”  朋友丙则很兴奋:“那个地方你一定要去。那里的山道是明朝时期用石头砌成的,上面已印下千千万万的足迹;路两旁,千年以上的古树随处可见;树间,
期刊
从前,一只多愁善感的年轻飞蛾爱上了一颗星星。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他妈妈奉劝他去爱桥上的一盏灯。  她说:“你不可能跟一颗星星厮守,却可以绕着一盏灯盘旋。”  “这样的话,你就有地方可去了,”他爸爸说,“要是追求星星,你根本无处可去。”  然而,年轻的飞蛾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劝告。每个黄昏,当那颗星星出现在天空时,他就动身朝星星飞去;每个黎明,他都因为这种徒劳无功的努力而筋疲力盡地缓缓飞回家。  有一
期刊
一  霄霄读小学四年级时,就对股市曲线图很感兴趣,他问我:“妈妈,为什么这个线一会儿上去,一会儿又下来了?”  那是2011年,霄霄在学校有一堂课,叫“儿童经济学”,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货币的起源,也讲股票和投资。  这年圣诞节,我对霄霄说:“妈妈送你一个圣诞礼物——1万元的本金,你可以告诉妈妈,你想买什么公司的股票,妈妈帮你操作。赚的钱都给你当零花钱,亏的钱由妈妈来承担。”他很开心。  霄霄让我买的
期刊
曾国藩的湘军里有一位奇人,此人出身极其穷困,其母亲、祖父、兄嫂、三子先后或饥或病而死,年过三十才考上秀才,四十多岁靠教书为生仍常常无米为炊,史书上用“家酷贫”三个字来形容他的处境。  就是这样一个孱弱老迈的儒生,在四十五岁“高龄”开办团练,竟召集了一千多名弟子,协助曾国藩编练湘军,从未摸过兵器的他先率军解南昌之围,后以百人兵力剿数千敌匪,征战四年克城数十,二百余战几乎没有败绩。他是曾国藩部队里最为
期刊